唐山:貧困羣衆的生活在一天天變化著

張小立的妻、女患病,高昂的醫療費用將這個普通農民家庭拖進貧困的泥沼。

白文的家裡多人患病,因病致貧,一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

如今,遷安精準把握“扶持誰、怎麼扶、誰來扶、怎麼退”四個環節,緊緊抓住“增收、減支、改善、提升、保障”五個關鍵,清晰把握扶貧攻堅脈絡,合力而為。在扶貧政策的支撐下,張小立一家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軌,白文一家的生活又有了奔頭。

遷安貧困群眾的生活在一天天變化著。

生活重新步入正軌

遷安市大崔莊鎮金山院村張小立一家原本生活平靜,卻因妻子患病、四女兒患先天性脊柱側彎,全家因病返貧。

2009年,張小立和張桂花的雙胞胎女兒出生,其中一個患先天性脊柱側彎,每年到北京做兩次手術,費用要十五六萬元,而且要一直持續到十四五歲。高昂的醫療費用讓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舉步維艱。

2017年,張小立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遷安市大崔莊鎮黨委副書記郭建新走進了張小立一家的生活。“瞭解到他家是因孩子生病致貧,就先幫著孩子進行醫療救助。”郭建新說,依照救助政策,全面落實“一免兩優先”“先診療後付費”“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保險”“一站式結算”等措施。“有了國家的好政策,報銷小妹的醫療費達到98%乃至99%,極大地減輕了家裡的負擔。”長女張萌笑著說。

國家的健康扶貧好政策讓張小立一家擺脫了後顧之憂。郭建新又結合扶貧政策,幫助張小立一家利用國家扶貧資金與扶貧企業簽訂了委託經營,每個月有近700元的收入;為他的四個女兒報銷、免除了相關教育費用;安排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女兒在大崔莊鎮便民服務中心民政所工作,每月有1650元收入,其餘時間可以繼續進修和照顧家裡;幫助張桂花走上扶貧專崗,每週為村部打掃一次衛生,每月領取500元錢。郭建新還鼓勵張桂花憑藉做豆腐的手藝自力更生,每天三五十元的收入貼補家用。而且,郭建新與張小立工作的鐵礦負責人溝通,儘量給予照顧,能幫則幫,每月收入2000多元,全家的生活一步步走上了正軌。

“生活特別有奔頭”

遷安市遷安鎮白莊村的一處農家小院,牛欄裡的4頭肉牛啃著草料,其中一頭已懷有小牛。64歲的白文笑著說:“現在感覺生活特別有奔頭。”

白文一家共6口人,白文曾做過食道癌手術,妻子李秀芹小腦萎縮、高血壓,兒子白雲江有癲癇病史,長期依靠藥物,由兒媳照顧。白雲江的兩個孩子在學校就讀。生活的重擔,曾一度壓得白文喘不過氣來。

2017年9月,白文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遷安市灤河文化旅遊產業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任順瞭解到白文一家的情況後,立即依照相關政策,進行健康扶貧。隨後,任順又幫助白文利用國家扶貧資金與扶貧企業委託經營,每個月有170元的收入;為他的孫子、孫女報銷、免除了相關費用;幫助其兒媳就業,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

得知白文曾當過生產隊飼養員,有餵養牲口的經驗,任順為白文確定了發展養牛產業的脫貧路徑。遷安扶貧辦協調相關部門為白文辦理了5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購進了4頭牛。日子越過越有希望,久違的笑容又回到白文的臉上。“現在政策這麼好,我越來越有信心了,加油幹,脫貧就在眼前了!”白文樂呵呵地說道。

齊心合力摘下窮帽子

在精準扶貧的新路徑下,遷安開啟脫貧致富的新模式,緊盯“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採取開發公益崗位、開展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創業引導等一系列措施,打好就業創業扶貧“組合拳”,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

目前,遷安市脫貧攻堅工作實現了“產業全覆蓋,就業百分百,收入穩增長,醫療有保障,上學無憂慮,困難有救助”。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達到100%,貧困患者就醫平均報銷比例住院達到99.15%,門診達98.44%。82名在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全部落實了教育扶貧政策。對51戶危房、無房戶,修繕加固或翻建了44戶,目前已經全部竣工,剩餘7戶已經通過租房或住集體公房方式解決安全住房問題。同時特別注意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鼓勵和引導貧困戶自我發展、自主脫貧。通過納入五保、低保和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保兜底政策,解決貧困戶後顧之憂。依據現行政策,將符合低保或五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全部納入低保或五保,確保其基本生活。

遷安市還制定出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實施方案》《2018年脫貧攻堅行動推進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自2017年8月份開展建檔立卡工作以來,遷安市共識別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353人。截至目前,累計減少貧困戶7戶、38人。

(記者 魏偉 通訊員 楊傑 王詩揚 李曉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