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遼寧撫順是一座以煤而興的城市,建國初期撫順被譽為“煤都”,這裡有聞名全國享譽世界的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撫順西露天礦。近百年來,撫順煤礦開發旺盛,煤炭資源目前已所剩不多,但過往的一切還都彷彿歷歷在目。

傳說當中的神秘色彩

1384年,明朝在高爾山下興建撫順城,明成祖朱棣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撫順”一名由此得來。

撫順煤礦資源豐富,質量優異,埋藏條件好,煤層平均厚50米,為世界上罕見的特厚煤層,撫順西露天礦是當時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大露天礦。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面對這樣一個人類礦業開發史上規模如此巨大,時間跨度又如此悠久的礦山,人們不禁要問,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物質條件簡陋的封建社會,最初的人們是怎樣發現這座煤礦的呢?有兩則流傳很廣泛的傳說,可以描畫出撫順煤礦開發的影子。

一則是《撫順煤的發現》,說是漢代的時候,一個農夫追攆一隻受傷的狐狸,一直追到狐狸藏身的洞口,在扒開洞口的過程中,扒出不少烏黑髮亮的石頭,後來農夫在洞口攏火取暖,發現黑石頭燒出了炭火,熱度還很高。由此人們開始採集這種黑石頭用作燃料,撫順煤炭的開發歷史從此開始。

另一則傳說,講的是《皇姑開礦的故事》,說得是大清光緒年間,有一位沒有出嫁的三皇姑(還有的說是六皇姑)因為與自己的書童有染,被黜出皇宮,打發回東北老家。皇姑和書童坐著馬車來到盛京,找到盛京將軍,盛京將軍不便私支金銀奉養被黜的皇姑,就把皇姑送到興京(今新賓)南界的四平街,那裡有煤,三皇姑就在那裡開煤窯發財,養活自己和書童。

這兩則故事,前者見於日本人編的《滿洲礦山志》,後者則流傳於新賓大四平一帶。考諸史籍,這兩則故事可以說多多少少反映了撫順煤田的開發歷史。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故事背後的史料考證

撫順煤炭的發現時間,根據瀋陽新樂遺址出土的撫順煤精製品看,距今已有7000年,但是,撫順煤田的開發與利用,根據考古材料看,應該始於漢代。1938年,日本人在修建琥珀泉(今友誼賓館)時,在地基下挖到1.5米深時,發現了漢代遺址,出土過漢代“五銖”錢和陶器,並在其中一座住宅遺址中,發現了灶坑,灶坑中有煤渣和燃燒過的煤灰痕跡,說明這時煤炭已經被用於人類日常生活,取暖和燒飯了。因此,《撫順煤的發現》說漢代撫順就開始了煤炭的使用,是有根據的。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而《皇姑開礦》的故事,則反映了撫順煤田被封禁停採近二百餘年以後又重新開發的歷史。

1644年清世祖進關,入主北京,撫順被劃為“龍興聖地”。處於瀋陽清福陵和新賓永陵之間的撫順地區,被清朝政府嚴加封禁,不許採掘煤炭,唯恐挖破了風水,斷了龍脈。乾隆皇帝規定:在奉省,除白西湖(本溪湖)“供應陵寢煤筋”外,其餘各地“雖有煤筋,永行嚴禁”。道光皇帝則重申:“興京、開原、鐵嶺、撫順所屬界山廠,一概禁止,不準開採。”從17世紀中葉以來,撫順煤田被封禁停採了近二百餘年。

1765年,清政府對遼寧地區的復州灣、本溪湖、煙臺等地的煤礦,陸續開始實行控制開採,開礦需由皇上批准發放“龍票”(即許可證),憑票開採,而撫順煤田終因距離祖陵過近,仍受到嚴格的限制,不準開採。

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制定的《奉天礦務章程》中明確規定:“無礙三陵(即:昭陵、福陵、永陵)龍脈者,方準開採,有礙者一概封禁。”這樣,鄰近本溪的新賓馬架子、大四平等地才開始了小煤礦的開採,這就是《皇姑開礦》傳說的歷史背景。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民族資本的首發歷史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5月,來自奉天的民族資本家、候選知府經歷王承堯和候補知縣翁壽先後向盛京將軍增祺稟請開掘千山臺(千金寨)煤田,各擬報效銀一萬兩。將軍派員同知劉朝鈞、祥德二人前往勘查,根據其報告,於8月向朝廷上奏,認為申請開採的煤田距福陵尚有20多公里,比鐵路必須在陵寢15公里外的規定還遠。何況中間還有一水之隔,且其礦脈質佳,若能及時開掘,必可為國興利。同年10月,在得到許可後,盛京將軍以貫穿其地南北流向的楊柏堡河為界,將河東劃歸翁壽,河西劃歸王承堯開採。

王承堯招募資本10萬兩,組織撫順華興利煤礦總公司開採煤礦,但不久即與翁壽發生界限糾紛。王承堯為自保,乃經由華俄道勝銀行總辦吳介臣的中介,引進俄國資本,讓該銀行投資6萬兩,成為大股東。華興利公司遂變為中俄合資16萬兩的煤礦公司,一百兩為一股,共1600股,分屬33堂,將軍增祺以公濟堂的堂名擁有50股(5000兩),王承堯則僅持20股(槐蔭堂),另有權利股400股,給與公司創業者及有功者,除了公司內人士10人每人各3股外,其餘擁有人大多是將軍衙門內的官吏和差役。照規定,中俄雙方應各選出一人為總辦,但當時道勝銀行尚未有適當人選,故實際事務仍由王承堯處理。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在王承堯的主導下,公司著手開採煤炭工作。1904年,俄人嘎利特拉斯多夫和閔多夫未與該公司商議,便擅自在此礦區內鋪設鐵路。他們派俄軍40多名駐紮千金寨,翌年初俄軍增至七八百人,並進行採煤和火車運輸。

另一方面,翁壽得到楊柏河以東的礦區後,於1901年成立資本4.5萬兩的撫順煤礦總公司,股東除翁壽等6名中國人外,尚有俄籍中國商人紀鳳台和俄國退役中校陸賓諾夫,以及增祺將軍(公濟堂)。經股東協議後,陸賓諾夫被選為董事長,紀鳳台和中國人朱化東為副董事長。礦區自楊柏堡至大鶯嘴子,約長20俄裡,包括全部的撫順界煤炭層,總面積超過200平方俄裡,最初因缺乏充足的流動資金,所以一直以原始方法採煤,所採掘的煤炭供給奉天府,主要充做火車燃料。

1903年初,別卓布拉佐夫巡視遠東時,曾仔細調查該礦,並提議將之讓售與遠東森林公司。該公司是俄皇侍衛武官組織的合資公司,其目的是在中國東北、朝鮮和西伯利亞沿海地區經營森林貸款、礦山事業、漁牧業、航運業和商業等。3月,陸賓諾夫等經股東認可,同意以5萬盧布出售撫順煤礦總公司所有利權,遂與遠東森林公司負責人阿斯馬道留多夫簽訂合同。1904年2月,遠東森林公司開始供應給軍隊和鐵路。7月,該公司將煤礦委諸商人莫伊謝伊·阿基莫維奇.金茲布爾格經營。日俄戰爭期間,俄軍亟需煤炭,公司遂鋪設自蘇家屯北方渾河附近至老虎臺的鐵路支線。1905年3月日軍於奉天附近打敗俄軍,佔領了撫順煤田,接管所有機械設備。撫順煤礦從此之後成為日本對華礦業投資的重點。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繁榮之下的致命傷害

1909年,日本乘清廷政局變動之際,提出解決撫順煤礦問題,迫使清廷同日本締結了《五案條約》,其第三條規定,日本政府有開撫順、煙臺兩個煤礦之權。從此,日本獨佔撫順煤礦取得了條約上的依據。從1908—1936年,不到30年時間,煤產量就增長了18倍。1923年以後,撫順煤礦產量已超過開灤煤礦,成為全國第一大礦,在東亞也首屈一指。撫順煤在國內運往華南等地,海外運銷日本、朝鮮、南洋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撫順煤炭幾乎有獨霸東洋煤炭市場之勢。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勞工在坑內採煤作業

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蕭條,撫順煤炭銷售受到了一定影響,但產量仍在上升。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決定對撫順煤礦進一步擴大開採。1936年,日軍強令千金寨居民搬遷至新撫順,撫順城市的中心開始轉移。按照當時日偽的“部邑計劃”,撫順南站一帶開闢為重點商業區。此時,撫順煤產量佔東北煤產量的77%,佔全國煤產量的30%。在不足30年的時間裡,日本就已經從撫順掠奪煤炭資源12781萬噸,其中直接運往日本2076萬噸。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據統計,從1905年霸佔撫順煤礦到1945年光復的40年時間裡,日本侵略者共掠奪撫順煤炭2億多噸,攫取純利潤達2億多萬日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東北光復。1945年8月27日,蘇聯紅軍進駐撫順,並隨即對撫順煤礦實行了軍事管制,煤礦的生產轉而改由蘇聯軍管會具體主持。然而,蘇軍在基本保持生產秩序持續進行的同時,竟轉而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將各廠礦企業的機械設備作為戰利品逐一拆解、運往蘇聯。一時之間,大量的機械設備被拆裝運走,原本尚還保持運轉的撫順煤礦儼然就要變成一座“蟻穴上的空城”。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蘇軍撤走後的撫順煤礦

自1946年10月1日起,撫順煤礦再度改由國民黨資源委員會接辦,並改稱為“行政院資源委員會撫順礦務局”。在國民黨統治撫順煤礦的兩年零七個月時間裡,撫順煤礦雖相繼三次易員,卻始終疏於管理,導致秩序混亂,私慾膨脹,生產無序,民不聊生。加之礦坑滑坡日益嚴重,火區逐日擴大,採區大部分已被水淹沒,生產已基本陷於癱瘓,經營遭受嚴重阻礙,礦工生活轉而滑落到飢寒交迫之中……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1948年11月1日,解放軍正式收復撫順煤礦。度過了漫漫長夜的撫順煤礦,終於看到了一縷曙光,古老的傳說也成為苦難歷史的一部分。

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撫順煤礦的產量又一次飛躍,於1962年達到峰值。煤炭讓這個城市變成了一個擁有220萬人口的繁華城市。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日本給撫順,甚至中國造成的危害是不可磨滅的,然而,我國部分礦商對撫順的過度開採,無疑是雪上加霜。

日偽侵佔撫順煤礦時,採用了回填技術,即在開採的同時進行回填,以此防止泥石流。當時,西露天礦以開採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技術先進而聞名於世。但後來,一些礦商為提高產量,開挖的角度陡峭到了危險的地步,這個曾經的亞洲第一煤礦早已見底,留下的是東西6.6公里,南北2公里的“大坑”,部分地段開始回填,西南角300多米深處還有小規模殘煤進行開採。這種做法威脅到了撫順的未來。根據2012年的一份政府報告,泥石流現在威脅著撫順城區42.5%的面積。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凹陷的大地和變形的廠房

現在,西露天礦已經造成的破壞顯而易見。在西露天礦,隨時能看到“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禁止入內”的警示牌時,礦區某些辦公樓早已荒廢,甚至有些已經凹陷,據介紹,有時候一天就下沉20釐米;撫順西露天礦底部位於地表一千英尺(約合305米)以下一個約合6.76平方公里的礦坑裡,這是現在中國的最低點,在其腳下還有60米的地層,但沒人敢繼續往下挖了;西露天煤礦鐵路幹線縱橫交錯,幾分鐘就會有一輛小火車拉著碎石進入大坑,而駛出大坑的基本是空車皮,沒有一輛載滿煤炭;大坑底下霧霾嚴重,不遇北風很難消散,過去,大坑周邊是撫順有名的棚戶區,現在已經完全被新建小區所取代。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幾十年來的破壞性開採技術導致泥石流頻繁發生,也讓這座城市面臨下陷的威脅,繼續向下開採將導致更多的泥石流和更多的災害,而這座城市目前準備不足,無法應對這種局面。

資源竭盡的沉重嘆息

撫順西露天礦從1901開採到現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58年,毛主席視察撫順西露天礦,寫下了“大鵬扶搖上青天,只瞰煤海半個邊”的詩句。然而,經歷過掠奪、抗戰和繁榮發展,撫順西露天礦如今正在消失。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據悉,撫順煤炭預測儲量是15億噸,但如今,2/3已經開採完畢,在現有5.2億噸的煤炭地質儲量中,可採儲量僅為1.3億噸,撫順一年的產煤量已經從1962年1830萬噸的峰值下降到了不足300萬噸。

撫順四大礦中的勝利、龍鳳兩大礦已經停產,另有東露天礦,主要以開採油母頁岩為主,本地五個主要的煤礦到2030年之前可能全部關閉,讓人不禁為此嘆息。

「老照片」曾經的中國最大煤礦——撫順煤礦

百年曆史的滄桑讓撫順煤礦在人類工業文明發展進程中散發出歷史之光,成為我們回顧的對象,它那建立在近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機械化、蒸汽化、電力化等物化的設備設施,以及規模宏偉的礦山痕跡,已然正在成為人們來撫順遊覽觀光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