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爲中華,桃李滿天下——桂衛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發展質量、速度和活力,進一步研討礦業科技發展前沿,探討新理論、新技術,實現重點領域向高端的群體性突破,推進金屬礦業現代化、國際化進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和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於2018年10月15-17日在北京裕龍國際酒店舉辦“2018礦業前沿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年會”暨“首屆智能礦業國際論壇”。

礦冶園特推出走進“‘2018礦業前沿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年會”暨“首屆智能礦業國際論壇’參會專家”系列。

桂衛華

奉獻為中華,桃李滿天下——桂衛華

精神矍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學識淵博。這是桂衛華院士給人的第一印象。作為一名老師,他為學院的建設、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作為我國工程院院士,他為國家有色金屬工業自動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50年8月,桂衛華出生於湖北省一個鐵路工人家庭。18年後,桂衛華上山下鄉到湖北谷城縣插隊落戶,兩年後被招工到湖北丹江鋁廠。1972年,他被推薦進入中南礦冶學院自動化系工業企業電氣化及自動化專業學習,畢業後即回到丹江鋁廠當技術員。年齡的增長並沒有阻擋住桂衛華追求知識的腳步。1981年,桂衛華考入中南礦冶學院自動化系攻讀碩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刻苦勤奮,並以全校研究生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留校任教。

1986年,桂衛華被公派前往德國杜伊斯堡大學進修深造,從事動態大系統解耦和調節的遞階結構以及機器人控制的研究。在德國的幾年裡,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自動化控制方面的專業理論,閱讀了大量的外文文獻資料,這為他的科研工作帶來了很大幫助。

1988年,桂衛華從德國進修期滿後回到學校,主要從事計算機過程控制、大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等研究工作。同年,他晉升了副教授;兩年後又晉升成為教授。

2002年,中南大學進行學科調整,桂衛華出任由原來分屬三個校區的四個單位組成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次年,國家啟動了第九次學位點申報工作。為了能申報上學位點,桂衛華教授親自帶領學院申報材料寫作組的同志連續幾個通宵組織和論證上報材料,終於使得申報的“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在已完成的專家通信評審中獲得百分之百的全票通過的好成績。

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實力和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短短几年間,學院的碩士點從2個增加到14個,博士點從零到8個,在校學生人數從500人左右增加到7000多人,年進校科研經費從不到100萬元到2000萬元,獲得了40多項省部級以上教學、科技成果獎勵,3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專業和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並培養了博士畢業生16人,碩士畢業生80多人。

對於這位盡職盡責的老師,有學生這樣評價:“作為院長,他是特別忙的,但是當我們有問題去請教他的時候,他總是放下手頭的事給我耐心的解答。而且每一次跟他交流,我都會受到很大的啟迪,很佩服他廣博的知識面和對學術問題的敏銳感,我們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困惑,經他一點撥,我就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他淵博的學識、紮實的理論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獨樹一幟的研究風格都使我受益匪淺。能有這樣的導師,我感到特知足,特幸福。”

為國家的建設培養人才是桂衛華作為一名老師的成就,與此同時,作為一名2013年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自動化發展的貢獻也是尤為突出的。

為了解決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生產能耗高、資源消耗大和環境汙染嚴重等瓶頸問題,他帶領團隊研發了系列化的智能優化控制系統,成功應用於銅、鋁、鉛、鋅等主要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他建立了有色冶金過程優化控制的關鍵技術,可應用於大型鋅冶煉電解過程的優化控制,降低噸鋅電耗5%;他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高強度鋁合金構件製備重大裝備智能控制技術,併成功應用於亞洲最大的萬噸多向模鍛水壓機等,降低電耗8.3%,提高成品率6%,確保了大型航空航天構件製備精度;同時,他還研發了銅冶煉全流程自動化關鍵技術,使中國銅冶煉的技術水平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在論文專著上,桂衛華成果頗豐:共出版著作12部,發表學術論文768篇,其中SCI收錄211篇,EI收錄676篇,代表性論著有《工業大系統控制》(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有色金屬進展第十卷:有色金屬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等。

奉獻為中華,桃李滿天下。在桂院士身上,我們不僅能看到勤奮治學的精神,還能看到那份將國家發展與自身發展緊密相連的責任,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讀者朋友們如果想要對桂衛華院士提問,可以直接在這篇文章下留言,小編會盡力把問題帶到北京並且向桂院士提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