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一個小鎮成爲接軌世界的平台

秋日的浙江省德清縣地信小鎮,研發、生產、建設一派繁忙。

6年不到,1.31平方公里的小鎮核心,聳起了50多幢產業大樓,陡增了近200家地信企業。

更讓人嚮往的是,世界一流的會展中心——全球唯一的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論壇永久會址即將啟用。今年11月,世界地理信息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將在這裡舉辦……

一個產業締造了一個“鎮”的崛起。如今,德清舉全縣之力加快世界地信大會各項基礎設施等配套建設,力爭打造一屆展示德清高質量發展,彰顯德清獨特山水人文韻味的國際盛會。

新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

用“無中生有”形容德清地理信息產業崛起一點不為過。

8年前,國家佈局地理信息產業“一主十副”園區,浙江有一個名額。德清縣敏銳地看到了其背後的巨大前景,立馬主動聯繫。

2012年,經過多次對接,定位科創研發、信息技術產業、總部經濟聚集的德清科技新城,迎來了其掛牌以來最大的項目落戶——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

如何讓新產業開花結果?德清縣提出了“一年起步,三年初具規模,五年形成完整的地理信息產業鏈”的近期目標。

零產業基礎的嚴峻條件下,德清建立國內首家專業地理信息眾創空間——“地信夢工場”。通過創業輔導、雲上政務、技術攻堅、創業融資等服務,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資金是創業的動力。產業園落戶之初,德清就聯合金融機構設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專項扶持基金,並積極引進各類風投基金公司,鼓勵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向地理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

一系列辦法、政策、舉措密集落地,鼓勵和引導了地理信息及相關企業向德清集聚。

從事高空遙感航拍的浙江國遙是首批入園的企業,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為琛說:“不管是招商還是政策制定,或是發展遇到問題,這裡的幹部都會幫你解決。”

很快,地理信息企業桔子地圖、研發無人船的南方測繪、研發六旋翼型無人機和雨燕監測型無人機的中測新圖、國內測繪地理信息裝備領域第一家上市企業中海達等紛紛加入,產業園迅速被撬動。

同時,中歐感知城市創新實驗室、中科院微波特性測量實驗室、武大技術轉移中心、浙大遙感與GIS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載體也紛紛入駐。

而阿里巴巴集團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千尋浙江公司,更為德清的地理信息產業基地打下堅實基礎,也為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構建了全新的服務模式。

如今,3.68平方公里的產業園,產業、城市、科技高度融入,齊頭並進,1.31平方公里的產業園核心區塊,加上北斗導航裝備製造園、遙感測繪裝備製造園,產業集群個性更加明顯。

短短數年,一條涵蓋芯片研發、裝備製造、數據生產、產品開發、軟件研製和信息服務的完整地理信息產業鏈已經形成。地理信息產業園也被浙江省評為優秀特色小鎮。

引人才,提升核心競爭力

產業做大做強,關鍵是項目,核心是人才。

今年1月19日,國內首顆以縣域命名的遙感衛星“德清一號”發射成功。其製造商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也同時將遙感大數據雲平臺項目落戶德清地信小鎮。

“不僅是進一步提升了德清地信小鎮在衛星遙感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彰顯了雄厚的人才後勁。”德清縣有關人士這樣評論。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地信小鎮新引進地理信息項目67個,累計已達226個,吸引了國內大小地信企業近200家入駐創業。

人才是產業常青的核心。今年4月,中國-白俄羅斯圖像處理研究中心在地信小鎮揭牌,國際知名圖形圖像專家、歐洲科學院院士謝爾蓋擔任該中心首席科學家。作為地信小鎮首個自主培育的“國千”人才,謝爾蓋將帶領科研團隊推動遙感影像處理向人工智能發展,促進地理信息產業提檔升級。

引入近20家企業的中科衛星應用德清研究院,是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與高新區共建的科技創新創業綜合體,也是遙感地球所在國內佈局的唯一一家分所。

該院院長、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副所長顧行發介紹,這些企業中,有三分之一由中科院創業團隊發起,核心成員包括中科院院士、國家“萬人計劃”和“千人計劃”等,內容涵蓋了遙感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智慧農業、智慧旅遊、VR/AR、激光探測等多個領域。

德清高新區黨工委委員、地信局局長章偉忠說,去年德清出臺了科技、人才“雙十條”新政後,大批專業人才紛紛前來。目前,包括海內外院士、國家和省“千人計劃”人才在內,小鎮已集聚3000多名高層次及應用型人才。

為從源頭上留住人才,從2013年開始,地信小鎮啟動了地信學子獎學金,給當地考上大學、選擇地信及相關專業的學子,每年提供4000至5000元的獎學金。目前累計本科在讀的學子已超50人。

不僅如此,小鎮總投資10.8億元的人才公寓,也已交付使用。

鏈世界,打造全球金名片

行走在瀰漫著地理信息元素的小鎮上,每天都能看到一批批體驗智慧生活的德清市民,他們或通過VR、AR設備體驗莫干山的萬種風情,或通過智能機器人、無人飛機等參與“五水共治”。

而更多的人是在地信小鎮的湖心島上,觀看宛如祥雲的兩個半圓環抱的建築進程。這個橢圓形建築物,將作為聯合國地理信息管理高層論壇永久會址,以後產業發展的全球智慧將在此匯聚發佈。

會址項目建成後,將擁有先進的展覽和會議設備,集會議會展、教育培訓、產品發佈等功能於一體,是具有國際化、生態化、科技化且包含中國文化底蘊的一流場館。

今年11月19日至21日,來自聯合國部分國家政要、高級官員,以及行業專家約1000人,將在這裡展開廣泛、深入的協商、交流。這是浙江繼G20杭州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後,又一次國際盛會,而德清,也憑此多了一個與世界接軌的窗口與平臺。

身為東道主,從去年12月開始,一場“舊貌換新顏”的城市鉅變在德清迅速鋪開,32項大會配套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其“溢出效應”不僅吸引了項目人才,還帶動了小縣城會展業國際化。今年以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系統(AOGEOSS)首屆國際會議、中國遙感大會等重量級大會紛紛在德清舉辦。

地信小鎮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斷帶動城市邁向經濟新藍海,促進了當地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產業的快速發展。

開好一個大會,提升一座城市,推動一個產業。德清縣委書記王琴英自豪地說,德清將搶抓全球數字經濟治理的機遇,與全球地理信息以及相關科技頂尖企業交流合作,並引進一批國際型企業,借勢打造全球地理信息的達沃斯小鎮,同時大力拓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帶動產業跨界發展,為德清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記者 嚴紅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