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刷屏的背後,是年輕人無處安放的靈魂

《旅行青蛙》刷屏的背後,是年輕人無處安放的靈魂



01
才被“跳一跳”刷屏不到半個月,近來,一款叫《旅行青蛙》的小遊戲又火遍了朋友圈。
與“跳一跳”先天就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不同,《旅行青蛙》的火爆全靠朋友圈裡大家的主動安利。
這款日本休閒小遊戲能在中國火到這個地步,可能誰都沒有想到,這從官方至今還沒有推出中文版就能看出。有趣的是,這也導致了目前中國用戶在市面上下載的中文版可以說都是盜版。
本著支持正版的心態,我下載了日文原版。摸索了一會兒,我就發現玩這個小遊戲,語言不是問題,因為它的內容太簡單了。
遊戲本身只有三個場景——庭院、房子、商店。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從庭院裡收集三葉草,然後從商店裡用三葉草買東西給小青蛙,幫它裝好行囊。之後就沒你的事情了。
小青蛙會自己背上行囊,根據你準備的物品,去向不同的地方。它去哪兒?會遇見什麼?多久回來?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能通過它在旅途中給你發的明信片或者帶回來的特產瞭解它的動態。
即使旅行歸來,小青蛙的生活也簡單不已。要麼吃飯,要麼看書,要麼寫信,要麼削木頭……

而就是這樣一隻簡簡單單的小青蛙,俘獲了無數男男女女的心。
也許這個遊戲之所以這麼火,是因為看著這隻可愛的小青蛙,就能讓人暫時忘掉外界的紛紛擾擾,得到一種簡單的幸福吧?
就像有人說:“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後,簡單是一種幸福。”
02
在小青蛙的世界外,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競爭激烈、物慾橫流、壓力大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擠滿了為了生存就用盡全力的年輕人。
在這種環境下,哪裡來的簡單?哪裡來的單純?只要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都必須逼自己趕快成熟起來,這樣你才能適應這個複雜的社會。
在生活中,大多數時候我們成功了得不到承認,失敗了卻發現周圍都是看笑話的人。有時甚至更可悲,除了父母親人,沒有人在意你過得怎麼樣,是成功還是失敗?是死還是活?
不管你多麼傷心,公交車師傅不會多等你一分鐘,車上的“壞老人”不會允許你不讓座,老闆不會讓你不加班。
這情況就像有作家說的:“不管昨晚你經歷了怎樣的撕心裂肺,早上醒來這座城市依舊車水馬龍,世界不會因為誰就停止前進。”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佛系遊戲”,有那麼多休閒小說,有那麼多無腦肥皂劇大行其道的原因吧。
既然外界的壓力那麼大,讓人疲憊不堪。那不如去虛擬世界裡尋找幸福,讓靈魂有一個暫時的容身之所。


03
《旅行青蛙》這種“佛系遊戲”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多,會成為遊戲中的一個大流派。
以前大家都覺得玩遊戲,就得最厲害、最牛逼才能有成就感,才能給人愉悅。然而這種遊戲玩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玩到最後會演變成不是你玩遊戲,而是遊戲在玩你。
你不僅不能通過這些遊戲得到放鬆,讓自己的壓力得到釋放,反而玩遊戲讓你更煩躁、更焦慮、更疲憊,它成了你負面情緒的來源之一。
最典型的就如玩《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遊戲,有多少人因為輸了遊戲,心情被影響過?有多少人對玩得不好的隊友破口大罵過?
《旅行青蛙》的火爆可能是“佛系遊戲”發展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標緻著“極簡風格”的遊戲要崛起了。這類遊戲不像某些氪金遊戲吹噓的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打,其實不充錢你寸步難行。在“佛系遊戲”中,不管你充的錢是多是少,你都不會比別人強。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那是現實世界的生存法則。而在《旅行青蛙》這種遊戲中,用錢,你買不到優越感,買不到滿足感。
沒有金字塔需要爬,沒有技能點給我們加,只有簡單的生活,只有一隻傻傻的小青蛙。


04
還記得當“佛系青年”這個詞語誕生以後,很多主流媒體都批判過這類一切隨緣的年輕人。他們說這類人是不思進取、沒有積極性,在該奮鬥的年齡卻談佛系,是對青春的不尊重。
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每一個“佛系青年”的背後也許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即使奮鬥一輩子,也沒有辦法在大城市買一套房;你發現讀了十多年的書,畢業幾年了自己卻還是隻有三四千的工資;你發現雖然自己心比天高,其實一直身在下賤。你會不會有點兒灰心?會不會安慰自己看淡點?
《旅行青蛙》刷屏的背後,是壓力大的人在尋找慰藉,是年輕人靈魂無處安放的體現。現實的壓力,生活的不堪,複雜多變的社會都讓人心生厭倦。與其說他們是在養青蛙,不如說他們是希望那隻青蛙是另一個自己,在一個簡單的世界過著簡單的生活。

不過不得不說,遊戲始終是遊戲,它能給人一時的安慰,卻給不了你一世的心安。我們終究是要回到現實世界的,去面對生活給我們的重擔。就像小青蛙,不管走多遠,都要回家。
現實難逃,生活難躲,世界一直在改變我們。只願我們即使身處鬧市也能在心間圍籬種菊,只願我們無論走了多遠,都有人等著我們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