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戶外黨,爲什麼你玩戶外的境界連一隻「青蛙」都比不上?

想到了前不久的一件事兒:

那天中午,和一個經常玩戶外的同事一起吃午飯,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問:“你為什麼玩戶外?”他語重心長地嘆了一口氣,眺望遠方,說:“以前年紀輕,執念太重”。

似乎每一個玩戶外的人,都有各種玩戶外的理由。但據我的觀察,絕大多數的人除了“熱愛大自然”、“酷愛運動”等純粹性的理由以外,或許沒有比“消除執念”、“摒棄慾望”、“降低痛苦”這種帶有濃厚的哲學味道甚至宗教色彩的理由了。

的確,“慾望”、“執念”會給我們帶來痛苦,這也成為了多數人玩戶外的原因。

200年前,有一位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類的慾望,是我們痛苦的根源。叔本華有一句頗負盛名的話:

人生就像一個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當我們的慾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便痛苦、當我們的慾望得到了滿足,便又產生出新的慾望,如此往復,惡性循環。

慾望,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這兩天“佛系”這個說法很火,大意是指一種“不強求,有也行,沒有也行”的狀態。具體下來就是:不較真、不易怒、不患得患失等等。用佛家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沒有“執念”。在傳統中國文化中,被形容為一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超然狀態。

再給大家說一個故事:

我讀大學時候,年級裡就有一個天天嚷著要騎行去拉薩的人,花重價買了一輛MERIDA山地車,三年以來,卻從來沒見過他騎行去過超過宿舍10公里以外的地方。總是當天下午去,當天下午回。然後拍照片擺POSE發朋友圈,附言:“騎行雖然很辛苦,卻提升了我的心靈境界!”

一個在安逸窩玩戶外的人發聲,卻也引得周圍朋友一陣煞羨。

相比之下,旅行青蛙卻不是多數的“偽戶外迷”。

對於它來說,要玩戶外,就得來真的,到不了遠方的人,你的心靈根本不能提升到一個超然的境界!於是乎,我們在遊戲裡看到的,是旅行青蛙走遍了全日本,上至北海道,下至沖繩島的全國旅行經歷。

同樣是戶外黨,為什麼你玩戶外的境界連一隻“青蛙”都比不上?

旅行青蛙的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

旅行青蛙的戶外,才是真正的戶外!

所以,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同樣是戶外黨!我們竟然連一直旅行青蛙都比不上!原因是什麼?

說白了,我們玩戶外的經歷太少了。

其實,旅行青蛙那一種不可比擬的“佛系精神”,來源於他豐富的戶外經歷!從下面這幅圖可以看出來:

同樣是戶外黨,為什麼你玩戶外的境界連一隻“青蛙”都比不上?

旅行青蛙玩過滑翔,你玩過嗎?\

旅行青蛙睡過巖洞,你睡過嗎?\

旅行青蛙野餐野營,你做過嗎?\

旅行青蛙城市徒步,你走過嗎?\

旅行青蛙觀賞過的大千世間,你看過嗎?\

如此豐富的戶外經歷,造就了旅行青蛙身上“淡泊”、“寧靜”、“深遠”的志趣與性情。所以,那些在朋友圈裡曬“兒子啊,你怎麼老呆在家裡看書啊,出來活動活動吧”的人,壓根就不知道他們兒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他們的"兒子",是一個看過萬千風景,對世俗的喧囂和娛樂不屑一顧的人。

相比之下旅行青蛙,我們會發現,同樣是玩戶外的,在戶外,我們沒它那麼瀟灑;在家裡,我們不能像它一樣沉住氣,安心地學習、工作、甚至是削鉛筆。

怎麼樣才能擁有旅行青蛙那一種“深遠”的佛系精神?再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或許會更好。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就是一個戶外愛好者,至和元年七月,正處在離職迷茫期的他,本想回家探探親,卻在中途臨時改變主意,隨同眾驢友遊覽了一座名為“花山”(褒禪山)的山峰。

褒禪山“古木叢林,每當山雨欲來,則雲霧湧現,蔚為壯觀。山色翠靄,四面如圍。” 景色雖然美,但是卻要穿過無數錯綜複雜、寒氣逼人、幽暗可怕的石洞,才能看得到最美的風景。

王安石與四位驢友打著火把走進洞中,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妙。但是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夥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於是,王安石只好都跟他退出來。同行的驢友當中,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王安石事後也表態:“後悔跟著出來,而未能極盡遊洞的樂趣。”

回家後,王安石寫了一篇名為《遊褒禪山記》的小文章,抒發情感。曰:“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意思也就是說:

近處普通的景緻遊覽觀光的人自然很多,險遠之境能夠到達的人就很少了。但是這世界上奇妙雄偉、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

我們不能到達旅行青蛙的那一種“佛系”境界,是因為我們屬於“常常在家門口旅行”的那一類戶外玩家:爬個小山坡,假裝自己登山了珠峰;到僅僅離家幾公里以外的一片草坪上搭個帳篷,假裝自己露營了;甚至是在臉上倒點礦泉水,自拍發朋友圈,假裝自己跑了半小時。

你的戶外,給自己留下了太多後路。以至於在戶外中你那種“佛系精神”還沒有發育成為雛形,就已經被你的惰性扼殺在了“家門口”的搖籃裡。

最終,騙過了別人,也騙過了自己。

同樣是戶外黨,為什麼你玩戶外的境界連一隻“青蛙”都比不上?

真實旅行者的“佛系“精神,體現在生活的每一點滴

如何培養“佛系”精神呢?

說白了,要遠離“家門口式的戶外”,別給自己的戶外運動留下太多的後路,多多嘗試“遠方的戶外”。

因為家門口的戶外可以鍛鍊你的身體,卻不能過多的鍛鍊你的意志。一場遠方的旅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斷絕掉你了對“溫暖的家”的念想,身處群山峻嶺之間,俯瞰如海沙般的辰星,感受黑夜露營在戶外的靜謐,感受黑藍色星空如同巨大水晶倒扣頭上的感覺。有了這樣的經歷,你才能像“旅行青蛙”一樣佛系。

最後我想說,一個真正“佛系”的戶外玩家,一定不是完全的出世的,而是“先出世,再入世,不斷出世,不斷入世”。這絕對不是消極的“避世態度”,而是暫時地從喧囂的都市當中逃離出來,在戶外中不斷地修繕自己,等待得時,重返都市生活。將玩戶外的心境,帶入生活中,就可以像遊戲裡的那隻“旅行青蛙一樣”,安心工作、讀書了。

其實,“旅行青蛙”才是最懂戶外意義的資深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