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長沙開幕

【解說】當地時間9月19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等聯合主辦的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在長沙開幕。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領域的官員與專家齊聚一堂,共商語言資源的保護、應用與推廣。

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6700至10000種語言,其中至少40%的語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為瀕危語言。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為期兩天,以“語言多樣性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作用:語言資源保護、應用與推廣”為主題,是聯合國“2019國際本土語言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是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重要的標誌性成果之一。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文化多元的國家,擁有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和印歐五大語系的130多種語言和十大漢語方言(包括97個方言片,101個方言小片),方言土語難以計數,是當今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佔元表示,語言在人類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世界語言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衰減,語言的多樣性受到威脅。當前,該問題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關注。

【同期】中國教育部 副部長 國家語委 主任 杜佔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有關國家為保護語言資源和文化多樣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產生了積極影響。對此,中國政府深表讚賞,並大力支持。中國政府一貫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堅定支持者和相關工作的積極參與者。

【解說】據瞭解,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將起草並通過《嶽麓宣言》,推動形成保護語言資源和語言多樣性的共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就世界語言地圖下“中國語言地圖”版塊的建設發展,與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專家工作網和合作夥伴關係。大會還將為亞太地區語言資源保護提供指導和建議,以期進一步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各成員國將保護語言多樣性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作用。

記者 徐志雄 劉著之 長沙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