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嗎?

老艾葉


在農村地地道道務農的農民,就是有三點強“肩扛的,擔挑的,腳走的”。所以農村老人說,以前的人擔三四百斤,還一天走上百里,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一,在以前我們山區農村,上山,下地,趕集,走親戚都是靠雙腳步行,大人,小孩,老人一天走個幾十裡上百里的很正常,甚至肩上還要挑著重擔,照樣行走自如。

二,我是80後,在十二三歲的時候,上山砍柴,砍竹子,幾十裡的山路都要扛七八十斤回來,扛不動就拖著走,累了就歇幾分鐘,在十五六歲的時候,下地割稻子,就能挑一擔一百多斤的稻穀回家,肩上經常壓的紅通通的,甚至脫皮,但是還要堅持,因為那個時候的稻田都在四五十里路的山上開的荒田,到了豐收的時候,不及時收完,都會被山上的動物比如野豬等糟蹋掉,所以豐收也是在和它們搶收,因為路遠,所以一家人挑的擔子都是超出了自己能承受的重量。

三,像我父母這一輩的人,三四十歲的時候,經常要扛個一二百斤走七八十里路,甚至上百里都是常事,而且都是上坡的小山路,夜裡十二點就開始出發,打著手電筒扛著幾棵樹上街去賣,掙幾十塊油鹽錢,不去的早,第二天是趕不回家的。

四,所以之前的人來說,勞動力氣更大,扛個幾百斤,走上百十里並非難事,當然也是生活所迫,才造就了一身的力氣。


江西農村歐陽


我來說個真實的事。不喜勿噴。本鎮上有個澆水泥板的場地。就是農村蓋樓房的樓板。大概五十釐米寬,3.8米長,十二公分厚(空心的)有一天早上老闆發現少了五塊,問工人怎麼少了。工人都說不知道呢!大家尋思是不是被偷了,要是被偷最起碼要四個人來抬了才能偷走(場地都是露天的沒有圍牆)哪天晚上大家準備抓賊。可是等了一晚上也沒人偷。他們就輪流值班。有一天晚上後半夜的時候有一個人來了。只見他一個人走到樓板的地方。看看四周沒人。一下子就把樓板抱起抗在背上就走,大家急忙跑過去把他逮住。我的天吶。一塊樓板最起碼五百到六百斤左右。後來老闆知道了也沒有追究他的責任。而是把他留在哪裡幹活了。所以說大力士還是有的,但是不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力氣。


雨夜浪漫17


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嗎?

這個千真萬確,小時候插秧要挑秧苗或者在公共曬穀場挑谷的時候,挑一會就會抱怨累,這時候就會被爺爺說了,說起他以前自己一個人早上4、5點起床,喝幾口粥就挑著一大擔的蓮藕到別的鄉鎮去賣,都沒喊累。

農村買賣東西都是趁著圩日去趕集,圩日隔兩天才有一次,自己所在鄉鎮的過了圩日買賣的人就少了,為了掙些錢補貼家用,老人不得不早早起來挑著自己種的糧食到別的鄉鎮去,鄉鎮與鄉鎮之間的距離,加上當時走的都是山間小路,少說都有100裡。

農村80、90年代做飯都還在燒柴,爺爺這一輩的算是40、50年代的人了,經常要到深山裡去找柴,當時生活沒那麼好,家裡也沒有牛,人拉車又進不了山,都是公雞一鳴啼就要起床,隨便吃點東西,有時候連東西都不吃,就要出發了,因為找柴的人多,附近的山早就沒有柴可以撿了,不早點出發,連深山裡的柴都會被被人撿光。

好不容進一次山肯定是要多撿些木柴回來的,用稻穀秸稈編成的草繩,挑起摞得比人還高的木柴就這樣從山路走回來,中間還不能停歇,晚了就看不到路了。

以前人辛苦,吃飯的時候,每一粒米飯都會珍惜,碗裡不會剩下一粒米飯,吃得很乾淨。現在人因為沒有受過爺爺那一輩人的苦,很少注意碗裡的是否還有米飯。


農人春香


作為一些80,90,00後的這些都只是聽說以前的老一輩人是如何的辛苦,力氣是如何的大,對於現在的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是對於老一輩的人確實是這樣的。

就拿我自己經歷的事來說吧,我是一個90後,但是我們是山區,小時候插秧,收玉米,挑擔子什麼都幹過。張家界應該大家都知道,全都是山區。我們家的田地離我們家最遠的要走差不多兩個小時,而且都是翻山的,小時候收完稻子了要挑回來,一天就只能走兩個來回,多的實在是不行,上山下山的,我爸爸那時候就是挑的一兩百斤,要翻兩座山,上上下下的。

小時候我爸爸在家也是燒瓦的,那時候的青瓦在農村的應該都知道,那也是非常辛苦的活。那時候農村人是真的很苦,那時候生活條件差,乾的也多,吃的也多,一個人吃幾大晚飯還吃不飽,沒什麼油水。不多吃點根本幹不動活。

我們家裡縣城不是很遠,大概四五公里路,但是我外婆家就比較遠了,裡縣城大概五十多公里,有時候去縣城辦事,那時候就是走路的,一天一個來回都難,晚上回來黑了也是經常的,那時候背個一兩百斤的東西去縣城也是很正常的。

那時候的日子在農村多聽一些老人說說,真的覺得很苦。那還是的農村沒有什麼機械,全都是人工,通訊基本靠吼 治安基本靠狗 取暖基本靠抖 交通基本靠走,那時候的農村就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現在多去一些旅遊景點也能看到一些抬轎子的,抬東西的那些人也是很辛苦的,比如泰山,衡山等等。

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很多人也是不理解以前的苦日子了,覺得以前的人過得苦日子都是不可信的,以為一直都是現在這麼美好的日子。真的希望有一些人也讓自己的孩子多吃點苦,不要一直慣著他們。


張家界小伍


家裡每次推豆花父親都會講相同的故事,隔房么爺一口氣吃了太多豆花,一夜沒睡在田坎上走路消食,據說么爺年富力強當挑工時可以一個人挑一百五六十斤一口氣走10公里不歇氣的。


我相信那個靠體力挑扛的年代還是有這種能人的,況且挑東西一定要小跑讓擔子上下顫起來,省力。能挑者必能吃,據說么爺食量也大得驚人,一個人可以吃4-5升的鍋一鍋米飯,一大碗肥肉吃了沒感覺。

讀中學時每年暑假要打穀子,重慶丘陵地帶都是在水田裡打穀子然後挑回去,曾經挑過120斤左右爬坡上坎,約莫400米的坡路中途歇了兩三次,確實累。


不對體力勞動者來說,挑一兩百斤比較輕鬆,兩三百斤也大有人在;三四百斤應該還是有人可以,挑這麼重走路應該會比較惱火,走上百里肯定不可能,武俠小說裡可以有。


飲言食語


我爺爺跟我說過,他年輕的時候,每年秋冬季節,主要掙錢業務就是挑鹽。 產鹽地在四川萬縣,現在叫重慶萬州區。那裡的鹽為礦鹽。我祖父用肩挑的鹽,挑具為籮筐,每對兩隻,共10斤。可以裝300斤礦鹽,一般他們挑200多斤。從湖南常德去四川萬縣,來回都是步行,挑擔子。現在有高速了,兩地相距700公里,即1400華里,他們每天走10個小時,一天可走100華里,比馬拉松長一點。不過那時候沒有高速,走的小路,實際距離比700公里長,約900-1000公里。他們去是空擔,快一點,約18天。回來是重擔,約25天。前提是天氣較好,下雨天慢一些!力氣大,耐力好是真的!後來我大伯(今年79歲,健在)能挑500-600斤。現在大伯一頓還可吃10斤肉。爺爺1995年走了,享年83歲。他用肩膀扛起了一個家,六個兒子,兩個女兒。好想念我爺爺的!



摔鍋22421785


聽老人講,我的曾祖父在哪個年代,有個稱號叫作,河東第一大力士。給地主家打長工,出門割草喂牲口,去離家幾十裡地的湖裡割草,帶著窩頭乾糧出去幾天,一根扁擔挑回來,過秤時草上還有水滴,足足六百斤。不容易的老人,為了養活一家人,攢了一年的錢,買了一把斧子,去了黃河北給一家大地主家砍柴。生病了沒有捨得看,越來越來越嚴重,在他鄉去世了。那年我老爺爺36,我爺爺18歲,一個人從山東汶上老家,走到黃河北把曾祖父的屍體背了回來。今年我都快34歲了,能做的太少,需要學的還很多,想爺爺了,他老人家去世20年了,也是有病不捨的看,為了他的弟弟妹妹一大家人操勞一輩子!爺爺!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科學的分析他的可行性!

四百斤就是200千克,一百里就是50千米,

古今重量差異就不去追究,就按現在的去分析。首先從“日行百里”,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在4-5 km/h,考慮到還挑著重物,速度大概4km/h,那五十公里就得不停的走12.5個小時,加上吃飯喝水休息至少14.5個小時,這對體能絕對是極限考驗。

再分析“肩挑400斤”,我們知道現在有個大力士比賽,其中就有一個項目是誰挑的最重,走的最遠就贏,就拿2013年咸陽站大力士比賽來說,280公斤的重擔,20米距離,中國選手沒有一個人完成這個項目,最好的是山東選手商月峰,挑了25CM,幾乎等於剛好挑起挪動了一步就放下了,按照這個推算,即使是挑200公斤應該也跑不了多遠!

綜合以上,我認為古代挑三四百斤,一天跑一百里是不太可能的,那古人到底能挑多重,日行多遠呢?受交通道路和運輸能力的限制,古人運輸主要靠肩挑手提,直到解放才開始改觀。毫無疑問古人跳擔以及走路的能力肯定比現在的人強,小編可以結合我的一些長輩的真人真事來說話,小編南方人,有一個舅姥爺上世紀20年代末出生,身高一米八多,那年頭在南方絕對算大漢,年輕是家裡修房子,去林場扛木料,距離20公里左右,清早從家裡吃飽飯出發,帶上乾糧和水,走路到林場扛一根240斤左右的木料回來

天已經擦黑,從時間上算大概十二三個小時,走的路程大概40公里!小編有一個叔叔,在我們家長外號“用大漢”,家裡起房子做水泥現澆頂板在三樓,那時40左右,正值壯年,要往上面搬水泥,他用扁擔一次挑兩包水泥200斤上三樓,一天能挑十多噸!

雖然以上例子跟古人不可能完全一樣,但都是屬於肩挑的時代,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古人肩挑200-240斤走40-45公里左右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鬍子西瓜大太狼


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嗎?

這個肯定是假的!

農村人辛苦是真,但挑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路,這是不現實的事,遠遠超過了人的極限,有“畝產萬斤糧”式的虛假。

我是農村長大的,知道這個事。一般地說,一個人的挑力略高於本人的體重,挑力強的大概就是自己體重的1.5倍,達到2倍的算是非凡之人。

我小時候,也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逢星期天便要到生產隊參加勞動。我哥哥的挑力算強的,他的體重不足一百斤,但他挑150斤很正常。

有一次,生產隊去街上挑化肥。記得那時的化肥袋子是一百斤一袋,一擔便是二百斤。結果,全隊20多個男勞力只有三人能挑,我哥哥是其中之一,從街上回生產隊倉庫大概一公里。其餘的人就只有拆包或兩人抬一袋了。

我對我哥哥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村上也有很多人崇拜我哥。記得當時我們生產隊做掛麵,男勞力要將掛麵挑到各村去換米換麥子。挑出去的面一擔只有九十多斤,換回的麥子一般要翻1.6倍,也就約150斤。挑著一擔面走村竄戶,肩上的擔子卻越來越重。我哥卻說,150斤,可以“在肩上做窩”,多麼豪邁的語言啊!不足一百斤的體重,“一百五十斤做窩”,我真服了他!本生產隊勞力都服我哥。

所以,挑三四百斤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能槓起400多斤的,也就是起個肩,不邁步,就要算是英雄好漢。能用土車推四百斤的倒是有,一人推的小推車,一個獨輪,推的人兩手握住車把,肩上掛帶子。這種車子我哥可以推五百斤。農村有句俗話叫做:撐打堵端,推車子過缺。撐,即舉重,打,即散打,堵,即堵棍,端,即將一谷或米端上肩,推車子就指我上述之土車。請友友們參看插圖。


陀叔拍案


問: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嗎?

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沒有親眼見過,是不是真的也不好說,也許是有一些誇張。

但是能從十幾裡外擔二百多斤青草大約個半小時到家確有其事。這是我小時侯本人先父和本家叔伯們經常的事。

他們是給隊裡牲口去割草,那時連手推車都很少,有的就是扁擔繩。但是顫起來就是一溜小跑,我都追不上,大約顫個一里多地就歇一歇,這樣顫顫歇歇的就到飼養場了。

照這麼看,擔上個二百多斤一天走上四五十里是能行的。要是碰上身強力壯有足夠的耐力的人擔上二百斤一天走上一百里也有可能。

一九七八年二十三歲的我是我們村第一生產隊的隊長,交公糧的麥子是標包一百八十斤中糧麻袋,我們扛起要從跳板往和炮樓一樣的囤頂上走,每人一口氣扛十幾包都不成問題。現在是好漢不提當年勇啊!

現在都是機械化現代化了,這麼大的力氣活肯定是不用人力了,人都解放了,有力氣的人不知還有沒有耐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