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魚兒入缸的三種狀態,趴缸、生病和有意躲藏?

一般的來講新到家的觀賞魚會有三種不同的狀態,養魚老道給其總結為:趴缸、生病和有意躲藏。

這三種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有時候也可能會混淆視聽,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去區分這三種狀態,那麼我們就不能相應地採取有效措施去改善。

一、不適應水質和環境的趴缸現象

如何分清魚兒入缸的三種狀態,趴缸、生病和有意躲藏?

這種現象是最多見的,魚兒初入魚缸面對水質和環境的巨大改變,身體上首先發生了不適應,具體變現為趴缸、縮鰭甚至有部分紅血絲出現,如果單純的就是身體上不適,魚兒很少會出現扎堆聚集的現象,比如說金魚和小型的熱帶魚,它們可能是在魚缸裡懶散的遊動著,偶爾停下來一動不動,然後又快速地遊動。

這種情況下基本上魚兒沒什麼大毛病,紅血絲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也能夠慢慢的恢復,我們可以不予理睬或者適當地改善一下水質,比如說喜歡軟水的七彩出現過多的黑紗,可能是水質太硬,我們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軟水來做處理,錦鯉我們可以適當地加鹽爆氧。

二、有意躲藏

如何分清魚兒入缸的三種狀態,趴缸、生病和有意躲藏?

這種情況屬於心理上的疾病,可能與不適應水質的身體上的疾病混淆在一起,這個時候魚兒可能會出現人一靠近,就會瘋狂的聚集,似乎是你擠我推一樣,有的時候可能是尾巴朝外頭朝裡的集聚,比如錦鯉就會這麼幹,七彩就是體色暗淡的躲在水泵、加熱管或者其他裝置附近,龍魚就乾脆的身子貼在缸底半彎著身體非常驚悚的看著你,這些都是魚兒害怕的表現。

心裡害怕的魚兒一般的會有幾點明顯的反應,一般的過了一兩天之後,它們會趁你不在的時候,偷偷的起水遊動兩圈活動活動筋骨,或者是它們永遠也改不了爭地盤的脾氣,雖然害怕的聚在一起,但是仍然會用尾巴你推我搡的進行打鬥,這個我們都能夠輕易的觀察到。

如何分清魚兒入缸的三種狀態,趴缸、生病和有意躲藏?

比如鸚鵡魚和七彩,看似它們都已經起黑沙了並且還縮著魚鰭,但是它們還是會不停的鬥嘴,等到一打起來魚鰭馬上全部的立起來了,這樣子的魚兒屁事也沒有就是欠揍,我們根本不必去擔心。

再就是我們少量餵食試探的時候,它們一隻也不出來,等到停一會再看魚食都吃光了,那也是絕對的沒有問題,我們就是按時的少量換水觀察就可以了。

三、生病

如何分清魚兒入缸的三種狀態,趴缸、生病和有意躲藏?

首先在一兩天之後,病魚的體色毫無逐步恢復的跡象,並且越來越暗淡無光,遊動時或者靜止時東倒西歪,常常是成堆聚集並無任何的打鬥現象,身上的黑紗越來越重,甚至體色開始模糊不清,在並沒有餵食的情況下魚缸的水質就開始渾濁,魚兒體表的粘液開始增多,甚至於魚鰭末端變得越來越不透明,魚兒的某些部分身體部位,比如嘴巴、胸鰭、尾鰭開始出現潰爛。

魚兒的眼神渙散已經沒有了害怕的跡象,即使我們離開時間較長魚兒也無心起水遊動或者攝食,這個情況下基本上就可以斷定決不是水質和心理上的疾病,而是魚兒真的病了。

如何分清魚兒入缸的三種狀態,趴缸、生病和有意躲藏?

如果魚兒入缸三天以後,仍然還是以上狀態,沒有出現體表顏色逐步靚麗,偶爾起水遊動或者之間有打鬥現象,而是一直聚在一起昏昏沉沉、各鰭不展、對於我們的到來也沒太大反應的時候,我們確實是應該引起高度的注意了,再去結合體表特徵比如白毛、白點等明顯病症去加以判斷,我們就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然後再去對症下藥就可以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