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談談跑步鞋

在運動品牌中,跑步領域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跑步鞋也是一個很廣泛的名詞,如何在自家品牌內定義自己的跑步鞋,是每個品牌的重要一環。跑步領域有著很龐大的銷售業績,也是品牌宣揚自身理念的渠道,在對著跑步鞋上,確實不能馬虎處理。

跨界談談跑步鞋

感慨的是,能夠把跑步鞋做得好的,做得大的,卻還是大眾認知度高的品牌,就像耐克和阿迪,反而認真跑步者真正喜歡的品牌,比如說 New Balance, Saucony,Mizuno 或者 Asics,它們都有著歷史悠久的跑步鞋底蘊,也有著優秀的技術支撐,可是卻對著都一直大眾群還是有一層距離感,說穿了,就還是體現了運動品牌商業營銷的影響力。

跨界談談跑步鞋

我們無可否認大部分買跑步鞋的購買者,都是所謂的“休閒跑步者”,就是可能想要買一雙跑步鞋,平時卻用上它來穿穿走走,只有在需要跑步的時候,才勉強地派用上場。所以兩大品牌在塑造跑步鞋的時候,符合“逛街鞋”的審美觀感是考量之一,可是對應消費群來說,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我曾經也喜歡跑步,也深深明白跑步者的心態,剛開始跑步時,確實喜歡穿上好看的鞋子來跑步,當要對著跑步認真對待的時候,卻慢慢轉移去了注重鞋子的細節,會考慮跑步的舒適感,對著腳感或者腳型開始有求知慾,也會顧慮跑步鞋的跑程壽命,同時間,卻也會對著跑步鞋的外觀有了妥協,也開始注重性價比,開始追求物價廉美的跑步鞋,因為它已經變成了常要換的消耗品,不再是耐用的奢侈品。

這兩者之間有著一種奇妙的矛盾,大型品牌主打的跑步鞋有著漂亮的外觀,和實用的跑步性能,可是當真正要來跑步的時候,卻不捨得穿上它。眾多品牌方對著跑步領域,都下足了宣傳的資源,也都希望品牌消費者能夠直接購買最新款的鞋款來跑步,要做到這一點,何其容易?

跨界談談跑步鞋

以往大型品牌的跑步鞋雖然帶著好看的外觀,卻被人笑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鞋子戴著跑步之名,卻沒有跑步之實。每一次在跑步賽事的時候,穿著鞋身靚麗的人都被歸為“時尚跑步者”,雖然兩大品牌其實本身都有著性能不錯的跑步鞋,比如說 Nike Vomero,可是在當時,說起要用來真正跑步的鞋款,兩大品牌確實還得不到認真跑步者的青昧。

跨界談談跑步鞋

這幾年來,這兩大品牌卻有了突破性的進步,阿迪用了 Boost 的科技,和耐克研發了 Zoomx 科技,彼此之間一前一後讓自己品牌贊助的馬拉松選手刷新了自己的新紀錄,也破了馬拉松賽事的記錄, 這一個破紀錄,就經已代表著兩大品牌也有了製造優秀跑步鞋的能力,可以說是直接開啟了未來無形巨大的商業潛能。

跨界談談跑步鞋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Boost 科技開始衍生推廣, Boost 的主打休閒跑步鞋款 Ultraboost,確實可以用來舒適地跑步,而後來的 Ultraboost Uncaged,更得到了專業跑步者的認可。在專業跑步鞋測評得到了最高分。阿迪本身現在已經把 Boost 科技研發地淋漓盡致,確保任何不同需求的跑步愛好者,都能嘗試到 Boost 的科技。

跨界談談跑步鞋

緊追而上的耐克就用了 Zoomx 來研發馬拉松賽事鞋款,Nike Zoom Vaporfly 4% 和更高端的 Nike Vaporfly Elite。得到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馬拉松選手的新寵兒,基於科技產能的限制,這兩款鞋子,每一次發售都被搶光,供不需求。耐克後來也針對著跑步的腳感,研發了跑步 React 科技,推出了 Nike Epic React 的鞋款,也得到了跑步者的正面評價。

以現在時間點來說,現在這兩大品牌的跑步鞋子,已經不輸給其他品牌了。

“當年輕貌美的歌星,開始審視自己,不玩花邊緋聞,而是開始想著如何讓自己增值,開始努力學習歌技和舞技,而且比任何人更努力。這樣的人,你能不喜歡他嗎?“

跨界談談跑步鞋

這就是我現在的觀感,現在有著強大營銷技術的兩大公司,現在更有了性能足夠的跑步鞋,他們彼此都對此投入大量的宣傳資金,比如說耐克動用上全明星來拍攝 Choose Go 跑步短片,這浩大的聲勢確實蓋過了其他運動品牌的跑步鞋 ,更何況此鞋非浪得虛名,本身就有著很好的性價比。可以想象到如此的投入,確實可以拿到很好的回報。

跨界談談跑步鞋

現在再看看其他品牌的跑步鞋,比如說彪馬最新推廣的跑步鞋,Puma Jamming 鞋款,鞋底的顆粒讓我質疑此鞋的真正用途,然後再看著有著舒適感滿分,可以和 Ultraboost 相比的銳步跑步鞋 Reebok Floatride Run,卻因為營銷的不足而少人問之,最後再看著一代更新一代,卻還是一成不變的 Asics 和 New Balance,我看著他們的鞋款,感慨著兩大品牌的壟斷地位,讓他們陷入現在地尷尬局面,不進則退卻不知道何時才能有出頭天。

至於本土品牌,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