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不斷地目送對方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不斷地目送對方

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已經一年,時間過得飛快。父母前陣子過來呆了一個多禮拜,從機場接到他們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轉眼他們已經回去幾天了。

我以為離別的時候不會有不捨的情緒,沒想到還是難掩失落。週末抓緊時間帶他們去想去的地方,好好陪了他們兩天,上班時間只能由著他們在這偌大的城市轉悠。想讓他們多呆幾天,父母說玩得差不多了。其實我知道他們是怕耽誤我們上班,怕我們分心。

小時候,父母目送著我們離去。從我們上小學、初高中,再到大學,直至為人父母。這其中經歷了多少次的離別,多少回的目送。小時候我體會不到這種心情,直到我讀大學,長大成人,離開父母去另外一個城市工作生活,一年與父母見面的次數寥寥可數,每當假期臨近,我的心情就變得迫不及待,而每次分開都有一股說不出的情緒,惆悵、不捨、無奈。

為人母后,這種體會更深一層,第一次把女兒送進幼兒園,懵懵懂懂,我陪她在幼兒園呆一會,新鮮的環境、多樣的玩具很吸引她,可是待到我要離開,她“哇”地大哭,不顧一切抱住我的大腿,撕心裂肺地哀求我帶她走,我的眼淚也差點奪眶而出,只好輕聲安慰,老師趕過來解圍,她才慢慢放手。接下來的半個月,每天送她到幼兒園都要上演一出苦情劇。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不斷地目送對方

我第一次跟女兒說要出差的時候,她不知道什麼是出差,我跟她解釋,“媽媽要去外地工作兩天,這兩天,我們沒法見面,但是可以視頻”,她一聽就急了,大哭,我試著安撫她的情緒,告訴她兩天以後就能見到媽媽,她聽不進,只是不停說,“我不要媽媽出差,媽媽不要出差”。安撫好半天,才漸漸安靜下來,也許是明白即使她哭鬧,我也不得不出差的事實。

等她長大了,也要遠離我們外出求學工作,我也要經歷著我的父母經歷的一切。這是否也是一種傳承。

龍應臺說,“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幾年前,一個朋友的媽媽突發腦梗去世,他到現在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切來得太突然,連最後一面都沒能見上。他想不通人為什麼要經歷生離死別,生兒育女,然後分開,只會讓留下的人無限悲傷。

有個朋友說,以後她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出國,出去就回不來了。我勸說她,孩子有自己的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們不能禁錮他們。雖然這麼說,但是如果那天真的到來,我會放手讓自己的孩子遠離我嗎?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不斷地目送對方

為什麼要經歷那麼多的分離呢?是要教會我們珍惜、感恩、成長還是其他?

讀書的時候,我們嫌父母管得太多,這不準,那不讓的。終於考上大學離開家,本以為能像放飛的小鳥自由飛翔,卻發現總有一根線牽著我們,讓我們不願意飛得太遠,怕牽線的那一頭看不到我們。這種感覺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而是互相牽扯著這根線,不放手。

為人父母時,孩子粘得緊,讓你抓狂,讓你分身無術。等他上了小學,有了自己的玩伴,不再跟著你出門,你開始感到失落。待他長大一些,不再跟你撒嬌聊天,你是否會難過?而等到他去外地學習工作,成家以後,你又是怎樣的落寞。

父母,我,子女,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有自己的人生,但很多時候,父母用他們的人生成就我們的人生,而我們又用自己的人生去成就子女的人生。獨立的個體,卻又相互作用。

血緣關係的意義可能在於,你不需要我時,我退在一邊,你需要我時,千山萬水,我也會到你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