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國演義》人物分析之諸葛亮



諸葛亮——“智絕”

一、生平經歷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不共戴天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廬於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從此,劉備的事業才出現了轉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后,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

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二、重要事件

1、隆中對

劉備與諸葛亮初次在隆中會面,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佔領荊益,“東和孫吳,北拒曹操”以形成三足鼎立的決策。實施的辦法是:先取荊州,再取益州,繼而圖取中原,恢復漢室,表現出諸葛亮的遠見卓識。 “隆中決策”之後,劉備集團聯合東吳,打敗曹操;取得荊益二州,稱帝西蜀。

2、初出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坡。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3、火燒博望坡

曹操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 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進攻新野。這時諸葛亮任軍師,而關羽和張飛又不服軍事。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計,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有詩云“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4、火燒新野

劉備當時駐紮新野城,曹操派曹仁率大軍來攻,新晉軍師諸葛亮判斷如果正面對決的話不是曹操的對手,新野小城也難以長時間堅守,於是果斷下令城中全部軍民撤退,曹仁率軍進入新野空城後,正在做飯,諸葛亮就派人在新野城中放火,令曹軍損失慘重,曹軍慌忙退出新野城,又在附近一條河中中了劉備軍的水計,又折損了不少兵馬,只好倉皇撤回。

5、舌戰群儒

諸葛亮為勸說孫權聯合劉備抗曹而與江東主和派進行了一次論辯。雙方爭論的中心問題是拒曹還是降曹。諸葛亮先後與東吳的張昭等七位儒士文臣進行了舌戰。面對群儒的輪番進攻,諸葛亮從容應對,將對方逐一駁倒,令群儒“盡皆失色”。黃蓋和魯肅引諸葛亮見孫權,諸葛亮使用激將法,終於使孫權茅塞頓開,同意聯劉抗曹。

6、草船借船

周瑜欲害諸葛亮,讓諸葛亮在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三日後有大霧,就同意了。諸葛亮乘草船帶魯肅前去曹營水寨,故意擂鼓吶喊,曹操以為有埋伏,又因大霧,令弓弩手在寨前放箭,等到霧要散的時候,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等到曹操反應過來的時候,諸葛亮的船隻已放回二十餘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十萬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7、智激周瑜

劉備兵敗新野,請孔明去江東聯吳破曹。舌戰群儒後孔明來見周瑜。周瑜假意保全江東和魯肅爭吵,孔明借曹操辭賦欲得周瑜之妻以激公瑾,周瑜大怒表明心跡聯劉抗曹。

8、借東風

曹操伐吳,兵扎長江。龐統獻連環計,誘曹操釘鎖戰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計。然時值隆冬,獨缺東風,難將火勢引向曹營,周瑜因之憂思成病。諸葛亮料定甲子日東風必降,因借探病之機向周瑜建言,自稱能借得東風。周瑜為其在南屏山搭築壇臺,諸葛亮登臺“作法”,東風果然如期而至。周瑜嫉其能,遣將追殺,諸葛亮早有防備,在趙雲接應下返回夏口。

9、三氣周瑜

一氣:赤壁大戰後,第二年,周瑜去佔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二氣: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把劉備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諸葛亮用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向劉備討還荊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臨死前,他說:“既生瑜,何生亮!”自己活活的氣死了。

10、智取漢中

奪得定軍山後,諸葛亮又遣趙雲、黃忠去燒曹操糧草。黃忠中計,趙雲救其出圍,又在漢水營前大敗曹軍,劉封、孟達趁機燒燬曹軍糧草,曹操敗回南鄭。曹操遣徐晃為先鋒,渡漢水而戰,徐晃大敗,王平投降。諸葛亮以疑兵使曹操退兵,劉備趁機渡漢水而安營,後以計大敗曹軍,張飛、魏延奪取南鄭,曹操退往陽平關。陽平關外,糧草被劫,又被蜀軍圍攻,曹操棄關而逃,又被張飛、趙雲、黃忠領兵追殺,幸得曹彰領兵來救,方才免脫。屯兵斜谷,曹操欲報仇雪恥,卻被馬超襲擊,後又被魏延射傷,遂退兵回許都,漢中為劉備佔據。

11、巧布八卦圖

夷陵之戰後,陸遜追擊蜀軍來到魚腹浦,遇見一座石陣。陸遜認為是雕蟲小技,出於好奇,就帶幾名將領進去。剛看完準備出去,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陸遜眾將找不到出路,以為必死。突然出現一個老翁,為他們帶路出陣。才知道老翁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石陣是諸葛亮入川前佈下的八卦陣,連黃承彥都無法學得其中奧秘。陸遜慨嘆自己比孔明差多了,遂下令收兵回吳

12、空城計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此時,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在城上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傳令下去後,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板著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是衝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還不快退!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

13、揮淚斬馬謖

街亭失守後,為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斬首示眾。臨刑前,諸葛亮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他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收他兒子為義子。而後,提拔功臣王平,自貶三等,繼續竭力輔佐劉禪。

14、七擒孟獲

劉備死後兩年,為平定南方,奪回失地。諸葛亮親自率兵南征。為使南蠻首領孟獲心悅誠服,諸葛亮,抓了孟獲,一次又一次放了他,到了第七次,孟獲卻不願意走了。他流著眼淚說:“丞相七擒七縱,待我可說是仁至義盡了。我打心底裡敬服。”從那以後,諸葛亮全心準備北伐。

15、六出祁山

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

一出祁山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隴南禮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司馬懿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

二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三出祁山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

四出祁山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拒守。此時劉禪聽信諸葛亮早晚欲稱帝的謠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五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16、失街亭

諸葛亮北伐,街亭是咽喉要地,打算派將駐守。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守街亭。諸葛亮再三吩咐要靠山靠水紮營,並吩咐王平輔佐。馬謖剛愎自用,既違背軍令,又不聽從王平諫言,竟在山頂紮營。司馬懿知道後大舉進兵街亭,圍困馬謖,蜀軍不戰自亂,街亭失守。

17、造木牛流馬

諸葛亮六出祁連山,老馬兵屯渭水,兩軍相拒,蜀軍糧食接濟不便,諸葛亮上方谷造木牛流馬運送糧草,司馬懿派兵奪得木牛流馬,命營中工匠依樣造仿,也用於搬運糧草,不料中計,被蜀軍劫去,司馬懿大怒,率兵追殺,卻招蜀軍埋伏,險些喪命。

18、孔明智取陳倉

蜀吳兩國聯合伐魏。諸葛亮得知陳倉守將郝昭病危。明裡吩咐魏延、姜維三日內領兵攻取陳倉,私下秘計關興、張苞暗出漢中,自己藏於軍中,星夜倍道到陳倉城下,讓內應在城中各處放火,發喊相助。郝昭病亡,魏兵無主將,城中大亂。諸葛亮奪得陳倉,三出祁山。

19、孔明與司馬懿鬥陣(

魏蜀兩軍對壘,互鬥陣法。司馬懿先布“混元一氣陣”孔明識破;孔明再布“八卦陣”誘魏攻陣。司馬懿命令戴陵等三將,各領三十騎兵破陣。但是陣如連城,門如重疊,魏軍只能亂撞,無法破陣。司馬懿奮死突圍,蜀軍三路夾攻,魏軍慘敗。

20、諸葛亮隴上扮神

孔明兵至祁山,軍中缺糧,便與姜維、關興、魏延裝神弄鬼,分三路伏兵,迷惑魏軍,魏兵無不駭然。司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有多少蜀兵,十分驚懼,急急引兵奔入上邽,三日不敢出城。孔明乘機令三萬精兵,割盡了隴上的小麥。

21、諸葛亮禳星延壽

諸葛亮在五丈原與司馬懿陷入拉鋸戰。心力憔悴,舊病復發。便在帳中點燈祁禳北斗星以延壽。如果七日內主燈不滅,可延壽12年。不想第六夜帳外吶喊聲起,魏延飛步闖入帳內報告:“魏兵來了!”魏延腳步太急,竟將主燈撲滅。姜維大怒,要殺魏延,諸葛亮阻止道:“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

22、死諸葛嚇退活司馬

諸葛亮死後,蜀軍按照他的遺囑慢慢撤退。司馬懿引兵追趕。忽見蜀兵殺出,大旗上寫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接著看到“諸葛亮”端坐在車上,戴著綸帽,搖著鵝毛扇,魏兵魂飛魄散,落荒而逃,相互踐踏。司馬懿事後知道車上乃諸葛亮的木偶像,頗為感嘆。

23、諸葛亮錦蘘計斬魏延

魏延腦袋有反骨,幸得劉備相勸,諸葛亮才留下他。臨死前,諸葛亮秘計馬岱,馬岱依諸葛亮之計附和魏延造反。楊儀打開諸葛亮錦蘘,對魏延說:“你連喊三聲‘誰敢殺我’,我就將城池交給你。”魏延剛喊一聲,身後馬岱大叫“我敢殺你。”手起刀落,魏延被殺。

三、人物形象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當世高人。

四、性格品質

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千古良相”的典範。諡號為“忠武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