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一生的努力

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家庭小灶取代了大鍋飯。那一年他25歲,妻子24歲,女兒5歲,兒子1歲。四口人的地,一共是11畝,不少。他1米8的身高,百十斤的麥袋子一個胳膊夾一袋,能繞著莊子轉一圈。妻子也是高高大大,身強力壯。好日子就要來了,好日子就埋在腳下的田地裡。人勤地不懶,厚德載物,農民最清楚土地的性格。

牛是重要的勞動力,家家戶戶都養。女兒雖然年齡小,但是很懂事。她也知道心疼爸媽,收拾屋子,做飯,照顧弟弟,放牛,割草,能幹的活都幹。牛的成長需要時間,並且需要經過訓練才會幹活,沒有耕牛,又借不到的時候,人拉犁翻地,拉耙平地。一年到頭都忙,不怕,他有的是力氣,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精神。

哪種作物最高產,哪種賣錢最多,所有人都在思索,都在摸索。麥子和水稻是主要食糧,不高產也得種上幾畝(那時還沒有雜交水稻),剩下的田地用來種植經濟作物。縣裡面有個麻紡廠,於是蓖麻開始大量種植。蓖麻長成之後,要一根一根砍下來,打成捆,放到水裡漚。漚好之後,一捆捆撈到岸邊,把麻皮一根根剝掉。剝好的麻皮再放到淨水裡反覆洗,乾淨之後曬乾,打成捆去賣。種麻工序繁瑣,很辛苦,最後又賣不了幾個錢,後來慢慢地就沒人種了。

一個農民一生的努力

花生也曾風光過幾年。翻好地以後,用鋤頭刨坑,坑裡放兩三粒花生種,然後用土封上。那時候沒有除草劑,花生地草很多,下過雨之後更多。花生矮的時候用鋤頭鋤,長高了就得一根一根地拔。天還沒亮,他和妻子就起床了,洗把臉,收拾收拾,把米淘好放鍋裡,女兒睡醒之後負責做飯,喂弟弟。在地裡幹到十點,天太熱沒法幹了,回去吃飯。下午四五點,不那麼熱了,上地裡接著幹,天黑了再回家。收花生的時候,用鐵鍬一點點挖,拉回家後慢慢摘。當地的土壤結出的花生都不大,經濟價值不高,後來也就不種了。

一個農民一生的努力

除了蓖麻和花生,他還種過玉米,種過黃豆,種過芝麻,種過棉花,種過紅薯,種過高粱。經驗證明,當地的氣候和土壤不適合種棉花,黃豆、芝麻自家種點吃還行,也不賣錢;紅薯是食糧,少部分人吃,大部分餵豬;玉米,長不大,好生蟲,後來也都不種了。想種好田,肥料很重要。化肥要用,農家肥也不能少。那時人們有積肥的習慣,播種以前用架子車一車車拉到地裡,一點點灑到各個角落。他很有力氣,滿滿的一車,一個人就能拉動,不用別人幫忙推。

一個農民一生的努力

水稻需要灌水,沒有抽水機,他和妻子用舀鬥一小鬥一小鬥地往田裡弄,別家也都是這樣。水稻和麥子收割的時候,全憑鐮刀,一鐮一鐮地割,割好用架子車拉到場子裡,脫粒,揚場,晾曬,用袋子裝好運回家。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靠天吃飯的農民永遠不忘土地的恩,永遠不忘老天的情。旱澇,蟲災,乾熱風……好不容易捱到收穫季節,可千萬不能下雨。一場連陰雨,一年的收成就完了。

一個農民一生的努力

收成本來就不多,還要交公糧,交提留款,最後手裡還能剩幾個東西?急需用錢了,灌兩袋糧食拉到集上去賣,回來割兩斤豬肉,全家就跟過年了一樣。兩個孩子慢慢長大了,女兒上初中,需要住校,需要學費,生活費,兒子上小學,也得交學費,書本費,各種亂七八糟的費。1990年,初中生學費300百多塊,對農民來說,很高,很貴。女兒的成績還不錯,只上了一年多,輟學外出打工去了。弟弟要上初中了,她知道家裡的情況。事與願違,兒子根本不是上學的料,上到初二,實在上不下去了,也去外面打工。

慢慢地,拖拉機開始普及,收割機也多了起來。再後來,不用交公糧了,聯合收割機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勞動。土地確權了,承包期又延長了三十年。都說土地要值錢了,農村戶口要值錢了,他聽了也願意相信。現在種子、化肥、農藥,各種東西都貴,種麥子幾乎不賺錢,收成差點還要賠錢。他總說明年不種麥了,到了播種的時候又種了,農民,怎麼能讓手裡的地荒著呢?稻子是收成的主角,刨除成本,能賺個一萬五左右。其它的作物要麼種點榨油,要麼種點自己吃,不想著賣錢,也賣不了幾個錢。

一個農民一生的努力

打工潮出現的時候,他也去南方的工地幹了一段時間,後來就再沒出去過了。女兒嫁給了同村裡的一個包工頭,日子過得還不錯。兒子在工廠裡打了幾年工,成家之後也很少出去了,在縣城裡搞裝修,還能照顧家裡。村裡的學校關門了,孫子和孫女轉到縣城上學,每天有校車接送。去年家裡的新房建好了,三層小樓,裝修得也挺像樣。一共三十多萬,家裡多年的積蓄花光了,外面也還欠了點。為了幹活方便,兒子買了一輛五菱宏光,平時家人出門也能用。他今年六十多了,有時打打零工,就算地裡沒活也總要去轉轉。兒子正幹,媳婦也不胡鬧,孩子健健康康,全家都平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知道土地還能給他們家帶來什麼,他只知道,只要好好幹,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