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唐代的一次反恐行動

唐憲宗決意削藩

元和元年(806年),唐憲宗李純登上了皇位。那時,距安史之亂雖已有三十多年,但朝政紊亂,天下並不太平。尤其是那大大小小的藩鎮,驕橫跋扈,對唐王朝造成了極大威脅。這種情形自然不能被李純所容忍。因此,在主戰的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的支持下,唐憲宗很快就把目光對準了各地藩鎮。吳元濟的淮西道是當時最大的藩鎮之一,而且,他對朝廷也最不恭順。據統計,從吳元濟幹父吳少誠起三十多年中,淮西就一直屢叛屢降,共造反十多次。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吳少誠去世,吳元濟想繼承父親的位置,遭到唐憲宗的拒絕。吳元濟於是縱兵劫掠,他的叛降,能直接影響到其他藩鎮對唐朝廷的態度。元和九年(814年),唐憲宗發兵10萬,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為元帥,舉起了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大旗。

藩鎮首領製造恐怖

元和九年秋,唐軍四面包圍了淮西。在此情況下,造反老手吳元濟立即跟以前一樣,一方面派兵抵抗;另一方面向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發出求援信,請求他們向朝廷上書,赦免淮西。李師道、王承宗雖然都與吳元濟不和,但也都清醒地意識到:若唐王朝滅了淮西,那下一個目標就會是自己。為了自身利益,他們馬上上表“請赦元濟”。但這時的唐憲宗決心已下,斷然拒絕他們的請求。此情形自然引起了李師道和王承宗的恐慌與不滿。為了迫使唐政府從淮西撤兵,他們決定對唐政府採取恐怖行動。那時,各地藩鎮為了自身利益,都養著幕僚。根據幕僚獻策,元和十年春,李師道和王承宗等人向唐王朝統治地區派出許多無賴盜匪,這些人殺人掠貸,搶劫財物,到處製造恐怖氣氛。其中在對河陰轉運院的一次行動中,他們就“殺傷十餘人,燒錢帛三十餘萬匹、谷二萬餘斛”,造成了極大的人、財損失。更嚴重的是,由於李師道等在行動時並不只限於軍政目標,很多平民也無辜受累,因此在民間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唐王朝被迫調用許多兵力來加強治安,因而對淮西的壓力也就減輕了。鑑於此,許多唐臣紛紛請求暫罷徵淮兵。但唐憲宗認為這樣正好中了吳元濟等的奸計,堅決不允許。他在下令各地嚴密戒備的同時,進一步向淮西增派了兵力。第一步行動沒有奏效,王承宗便根據幕僚的再一次獻策,派刺客刺殺唐朝的宰相。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一天之內,兩位宰相遭襲,一死一傷!這對唐王朝來說,自然是驚天大案。唐憲宗聞訊後,立即強化了反恐怖措施。首先,他下令加強保衛:派士兵拿刀帶弓,守衛在宰相左右。宰相所過之地,行人都得迴避。並增派人力加緊偵破刺殺宰相的案件,還重金懸賞,以期儘快破案。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久神策將軍王士則等查出刺客系王承宗等人派遣並將他們捉拿歸案,唐政府審訊後,將捉拿的5名刺客斬首。但這只是打擊了王承宗的恐怖勢力,李師道的恐怖網絡則基本沒有被觸及。

“反恐”行動取得成功

元和十年八月,在東都洛陽,有一名李師道手下的士兵突然到留守府告變,說李師道已秘密派人潛入洛陽,準備在第二天發動叛亂。東都留守呂元膺聞訊後,緊急帶兵抓捕。經過審訊後才知道,李師道早在一個多月前,就陸續派人潛入東都及附近地區。他們到處收買少數民族和安史餘孽,“謀焚宮闕,縱兵殺掠”。呂元膺得知此消息後,一面緊急上報長安,一面調集軍隊,四處追剿。結果在數日之內捉到李師道的黨羽數千人。到此時,李、王的恐怖陰謀才算失敗,唐王朝的反恐怖行動取得了徹底成功。之後,唐王朝加緊了對淮西的進攻。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被攻克,吳元濟身敗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