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不掰扯數字就不知道時間過得如此之快,一眨眼,距離吉利以90億美元入股戴姆勒,並拿下了戴姆勒9.69%的股權,已經過去了227天。

就在坊間紛紛猜測兩者的合作到底將走向何方時,昨天,彭博社忽然放出炸雷,稱戴姆勒將與吉利在中國成立網約車合資公司,雙方將各持50%的股權,與滴滴出行直接展開競爭。目前,戴姆勒和吉利仍在談判討論合作細節。

趕在戴姆勒董事會主席及CEO換屆的節骨眼兒上,吉利和戴姆勒這對戀人的第一次正式牽手,也多了點兒承上啟下的意思。

我就忍不住尋思起了這麼一問題吶,蔡澈和康林松,誰的氣質更適合吉利呢?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蔡澈的工程師思維

蔡澈的職場進階,走的是車企裡典型的工程師上位之路——電子工程系畢業,進入戴姆勒研發部成為工程師,歷任總工程師助理、總工程師,又負責了幾年銷售,最終成為戴姆勒集團董事長兼CEO。

當然,從氣質上來看,蔡澈的形象絕不同於咱心中那種“格子衫+牛仔褲+瑞士軍刀揹包”的工程師,相反倒像個自帶吉祥物屬性的萌感大叔。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但從他執掌戴姆勒這13年的種種手腕來看,職業生涯前20年養成的工程師思維,其實已經深深紮根蔡澈的心中。

咱就說三點:

其一,工程師的“專注”。

工程師講究的這種專注,是理工科人士所必需的技能。懂行的人常說:“工程師要是摳起來,那是最摳的。他能一天24小時圍著這個問題打轉。”

所以前幾天巴黎車展有媒體問到蔡澈“您覺得自己做的對戴姆勒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

蔡澈想都沒想就說:“是我對核心汽車業務的專注。把克萊斯勒業務從戴姆勒分開、出售戴姆勒在其他業務領域投資的股票,讓集團專注於最核心的汽車高端細分市場業務,確保梅賽德斯-奔馳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是我對戴姆勒做得最重要的事兒。”

把時間往前倒推11年,恐怕沒有人想到蔡澈真的會“痛下殺手”剝離克萊斯勒。因為蔡澈真正的聲名鵲起,就是始於其在克萊斯勒時期。

但與動不動就愛惺惺相惜的文人不同,與克萊斯勒多年的感情並未影響蔡澈的工程師腦回路,他完全明白,戴姆勒與克萊斯勒之間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要想明示戴姆勒豪華車的身份,克萊斯勒就多少是個“脫後腿”的存在。

所以,2007年,正是蔡澈自己斬釘截鐵地、親手切斷了克萊斯勒與戴姆勒的聯繫,趕在克萊斯勒申請破產之前,讓克萊斯勒單飛。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六年之後,蔡澈又陸續賣掉戴姆勒手中15%的空中巴士股份,甩掉了這個對豪華品牌來說堪稱尷尬式的存在,開始將資金完全聚焦於戴姆勒的汽車業務。

至今,蔡澈的這兩次“斷舍離”都被看作是戴姆勒能夠在豪華品牌打贏翻身仗的關鍵一環。

其二,工程師的“問題解構”。

如果你家裡有位工程師,可能早就發現,每當工程師看到一個東西,不會和咱們一樣去想“哇好好玩哦”,而是會想“這玩意兒是怎麼做出來的”?

他們崇尚推導和解構。

蔡澈剛接手戴姆勒的那幾年,是戴姆勒最悽慘的時候,對他們而言,不但擊敗寶馬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兒,連奧迪的銷量都要領先梅賽德斯-奔馳。

這時候蔡澈就總在想啊,為什麼呢?如果不能硬剛,那寶馬奧迪是在哪些方面做得好,相反又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呢?

於是他發現,在更年輕活潑的小型車領域,寶馬奧迪還沒建立起自己的堡壘,而奔馳自己在這一市場也是空白。然後迅速地,蔡澈就帶領奔馳推出了跨界車GLA、緊湊型轎車CLA以及一系列小型車計劃,走的都是時尚前衛的路子。

蔡澈自己也開始在穿衣打扮上響應起了奔馳的新風格,運動鞋、緊身牛仔褲、不佩戴領帶、偶爾還帶著牛仔帽等等,高管們刻意營造起的休閒形象也讓奔馳開始煥發出了年輕風采。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隨後,自2013年以來,梅賽德斯-奔馳每年都實現著兩位數的銷量增長,2016年,梅賽德斯-奔馳擊敗寶馬再次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豪華車品牌,提前4年實現了蔡澈的既定目標,並保持至今。今年前8個月,奔馳在中國市場對第二名奧迪的領先優勢已經拉大到了近4萬輛。

正是蔡澈在此前並沒有覆蓋的緊湊級豪華車市場投放的新車,為戴姆勒集團帶來了全新的增量。這也讓蔡澈在2016年的“德國最受員工喜愛高管排行榜”中一躍成為冠軍。

其三,工程師的“收斂”。

蔡澈任職戴姆勒董事長的這13年裡,最耗費心力的一方面就是專注於豪華汽車,另一方面則是聚焦於工程師團隊技術的提升,這是最自然的工程師思維使然。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般的良性發展,戴姆勒既有好技術坐鎮,又有品牌力支撐,集團也不差錢,蔡澈身上那種工程師的收斂思維表現也愈明顯,他對與其它車企開展新的合作並不算熱衷。

即便是今年2月吉利入股戴姆勒後,幾個月來蔡澈的表態也始終不夠明朗,一會兒說“不會考慮與李書福或者吉利進行任何合作”,一會兒說“戴姆勒的任何合作都將在得到北汽集團的支持下進行,對符合北汽利益的事持歡迎態度,底線是李書福持有的股份能帶來新的機遇”,一會兒又說“已經與吉利進行過一些初步對話,探索未來在雙贏基礎上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總之,搖擺不定,不夠主動。

在昨天彭博社新聞曝出之前,這種態度就讓人們始終無法明朗吉利入股戴姆勒的真正意義。或許,這也是工程師的耐人尋味?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康林松的腦洞經濟學

繼任者康林松則是經濟學出身,誤打誤撞進入的汽車業。

他的履歷充滿了傳奇色彩,1993年進入戴姆勒,做了幾年發動機與變速器的採購工作,後來去到戴姆勒美國工廠負責運營,回國後又轉任戴姆勒銷售負責人,2016年底,成為戴姆勒全球研發負責人,“萬金油”式地被打磨一番後,如今的康林松,已經是蔡澈的接班人。

而之所以說神奇,一方面是因為康林松甚至沒有專業背景,卻在各個工種積累了一圈經驗,每次還都能做出成績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身上有好幾個“戴姆勒第一”的頭銜——第一位非銷售出身的銷售負責人,第一位經濟學出身的全球研發總裁,第一位外籍董事會主席。

這也反映出了康林松的個人特點,思維靈活、適應性強,能做到指哪兒打哪兒,瀟灑出槍。

所以有熟悉康林松的媒體對其作出過這樣的評價:“不是汽車工科出身使他在看問題時不那麼古板,經濟學出身使他在趨勢把控上有著敏銳的嗅覺。”

經過這樣百科全書式的歷練後,康林松對整個汽車產業顯然已經再熟悉不過,如果能在未來執掌戴姆勒時繼續發揮他在經濟學上的長處,戴姆勒當前的行業優勢很可能繼續擴大化。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比如,蔡澈說過,當前的戴姆勒集團正處於轉型和變革的第三階段,全網流行的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都是戴姆勒當前致力於推廣的課題。

在這種大規模的行業變革以及全球車市一起遭遇滑鐵盧的特殊時期,對經濟更敏銳、對合作態度更開放、對環境變化適應能力更強的康林松,顯然會比蔡澈更加適合戴姆勒。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而從近幾年吉利汽車的發展歷程來看,顯然,無論產品還是營銷層面,吉利都是一家把經濟學和營銷學玩得賊轉的企業。

那麼,誰更適應畫風活潑百變的吉利,能和吉利玩出更具顛覆意義的合作,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當然咯,這都是我根據面相一廂情願的猜測罷了。

儘管工程師和經濟學家來自不同的學科,走著不同的風格,但其實歸根結底,這兩類人都有著理性思考和精確量化的一面。面對新產品、新市場和新合作伙伴,他們的想法永遠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利潤和效益最大化。

所以,誰和李書福更牽得來,其實,就看吉利這手怎麼伸了。


經濟師康松林比工程師蔡澈更適合牽手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