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育遲緩就是弱智嗎

鄰居家的孩子是個小胖子,2歲多了,愛跑愛跳見人還愛打招呼。但是他的招呼並非語言,而是單調的“啊~啊”聲。父母也多次試圖教他說話,但每次效果都不理想。街坊四鄰里流言四起,說這個孩子可能有點傻,智商出了問題。當然也有人比較理智,告訴這家人孩子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或起碼是口部肌肉有問題,讓他們去醫院診斷一下,結果果不其然,現在經過半年多的干預,孩子語言、注意力、自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進展了很多。

不說話的不一定都是弱智

語言發育遲緩就是弱智嗎

語言發育遲緩的形成原因很多,先天發育方面的聽障、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感統失調、智力低下、粗大動作發展不到位、ASD譜系障礙等都能造成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不過並不是每個不說話或說話晚的孩子都是智障,具體的原因得經縝密的醫學檢查和分項的能力發展評估才可確定。

語言發育遲緩就是弱智嗎

器官發育上沒有疾患的“單純”語言發育遲緩被稱之為稱為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或發育性語言遲緩。這種語言障礙一般在心理情緒上也無明顯異常。但由於語言交流的困難,這類兒童小時候常出現焦慮、抑鬱、退縮、違拗等行為問題;學齡後則可能出現閱讀、理解和計算困難等,難以融入普通的班級學習,有些孩子還因此無法進入小學或幼兒園。同時,由於有些孩子“內部語言”發展比較正常,有一定的創造能力並可進行簡單的交往活動,對父母也能表現出一定的依賴性,所以早期很難察覺。在智力結構上,他們往往言語部分差而操作部分沒什麼問題,言語智商和操作智商是分離的。

總之孩子不說話不能輕易斷定為智商問題,發現跡象後應該及時帶孩子進行診斷和評估。

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

語言發育遲緩就是弱智嗎

判斷語言發育遲緩有一些明顯的跡象可循,現在醫學上的標準是:孩子24個月,能說出來的單詞量少於30個;30個月的男孩結構表達量少於3個,也就是一次說話少於3個單詞;30個月的女孩結構表達量少於5個。結構表達是指短語或句子,如:形容詞加上名詞“大蘋果”,名詞加上動詞“我要吃”等。國外學者將18-35個月兒童僅有語言發育遲緩者,定義為"later talker"。

以上的概念比較學術化,按照咱們普通人的經驗,以下的跡象都是明顯的語遲徵兆。首先,語言發展起步年齡晚:孩子一般一歲左右學習語言,如果在兩三歲時才開始說話並只能掌握少量詞彙就要注意了。其次,語言發展水平慢:正常的小孩二到三歲的詞彙量不斷成倍增加,但語言發育慢的小孩反反覆覆的就只會幾個疊詞,並且這幾個詞要反反覆覆教很久才會。另外,語言發展言語質量差:含混不清、詞序顛倒、語音質量差,詞義理解能力不強等。除此之外,由於語言發育遲緩常伴有智力問題和其他能力發展的滯後,部分兒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亂扔東西、與別人缺少目光接觸、煩躁、多動、不合群等行為。

訓練,訓練還是訓練

語言發育遲緩就是弱智嗎

語言發育遲緩很可能帶有智力方面的問題,但是一般來講達不到“弱智”這個標準。課無論如何,必須重視針對性的評估和訓練。不說話,不僅是構音器官的問題,也不僅是智力的問題,而需要考慮生長髮育、教育方式、家庭語言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這就需要專業的評估和針對性的訓練。

經過訓練,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安坐能力、回應能力、模仿能力等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主動表達的慾望也會增強。這時候趁熱打鐵,就可以訓練孩子良好的主動社交行為和自理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