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最近一條動物園大象走丟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國家一級動物都能弄丟,管理員怎麼當的!”

“趕緊自首吧,爭取寬大處理。”

不過很快,動物園的管理員就證實這是一條謠言。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朋友圈,已經成了我們判斷一個人好不好騙的重要標準。

網友在朋友圈發佈女海關穿吊帶的照片,並語帶嘲諷地稱:

“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嗎?海關真是走在前列線。”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果然這位網友成功帶起了節奏,有人就被騙並對這名女海關評頭論足。

“這個工作人員實在太不專業了,這樣的人也能當公務員?”“敢穿成這樣坐在窗口裡,一看就是靠關係當上的。”


然而真相卻是,女海關當天請假準備離開,恰逢有人前來辦事。為了不耽誤對方,返程受理了業務。

一次好心幫忙,善良的姑娘差點丟了工作又失了名節。

就像年輕女護士普莉亞,在看到大火中救出的傷員意識不清時,不顧身著短裙,跳上擔架車救人。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但由於拍攝角度問題,上傳至網絡的影片引發民眾輿論。

“裙子這麼短,明擺著誘惑別人嘛”“這姿勢太不雅了,一看就不是正經人”


不顧一切地救人,卻遭到全網唾罵?

最後,姑娘不得不在臉書上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


謠言可以輕易毀掉一個人,而真相卻往往不能輕易拯救被謠言者。

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其實不過是“有心之人”早已布好的視角。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點上,有人就製造出了“500車連撞,世界第一大車禍”的謠言。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該視頻一度在朋友圈和眾多自媒體平臺傳播,許多人紛紛轉發朋友圈提醒。

一時間憂慮與恐慌充斥著現實與網絡,鬧得人心惶惶。

後來經過記者調查,發現是有人惡意誇大事實為博取關注度。

謠言可怕往往不是因為內容,而是因為它的病毒式傳播。

印度傳統節日杜爾迦女神節的最後一天,超過25萬朝拜者從周邊各邦前往寺廟朝拜。

朝拜期間,一些朝拜者企圖插隊,便故意散佈“大橋快要塌了”的謠言。

正在橋上排隊的民眾紛感恐慌,最終釀成一起群體性踩踏事件。

短短一會功夫,造成上百人死亡。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部分民眾忙亂中甚至直接跳入河水中,卻因河流湍急被淹死。

傳播中的謠言,都是插著翅膀的。

難以看破謠言,是因為謠言對於製造者來說都帶有目的性的出發點。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謠言可以殺人於無形之中,又能輕易被人所利用。

馬克·吐溫當年就被利用造謠不幸去世,親戚朋友從全國各地紛紛趕來弔喪。

當他們來到馬克·吐溫家的時候,卻看見他正坐在桌前寫作。

知道真相的馬克·吐溫只能無奈笑說:“說我死是千真萬確的,不過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謠言止於智者,可智者也不能做到萬無一失的提防啊。

正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所以謠言常常被當成手段。

上海電視臺知名主持人曹可凡自殺身亡的消息,通過大眾之力在朋友圈傳的沸沸揚揚。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有人說他“上吊自縊”,也有人說他“跳樓身亡”,消息來源落腳於曹可凡親戚,真實可靠。

謠言的皮囊,往往把真相藏得滴水不漏。

直到他親自下場回覆:“謠言畢竟是謠言”。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有時,一句謠言真的可以把活人變成“死人”。

兩名軟件工程師在外地看望完朋友時,出於善意分給路過的孩子們一些巧克力吃。

這一舉動,引起了一些居民的注意。

其中有人不分青紅皂白的盲目在社交網絡上發了帖子:

“不要讓坐在紅色汽車裡的這些人逃跑,他們是綁架兒童犯”。

就是因為這一句不負責任的謠言,兩位工程師遭到大量手持棍棒暴徒們的襲擊。


“看你朋友圈,覺得你很好騙”


持續毆打了45分鐘後,無辜的工程師當場死亡。

當觀點與情緒佔據了至高陣地,闢謠就顯得尤為艱鉅。

“廈門某高校100多名學生感染艾滋病”

“湖南懷化養老院老人器官失竊死亡”

“馬雲轉移1200億元資產到國外”

“中國國民素質全球排名倒數第二”

不知道你有沒有被以上這些謠言“套路過”,我相信很多人至今還不相信這是謠言。

謠言會把人們所恐懼的敵方軍力增加一倍,正像回聲會把一句話化成兩句話一樣。

先讓子彈飛一會!

或許你的一次善意轉發,不是在給造謠者送錢,就是在替造謠者謀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