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古代稱呼印度爲天竺,那古印度人怎麼稱呼中國?

中國在古代稱呼印度為天竺,那古印度人怎麼稱呼中國?

明代作家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中,記載了唐僧帶著徒弟前往西天取佛經的故事。而故事中的目的地天竺國,正是現在的印度這一個國家。中國最早記載有關於印度的書籍是《史記·大宛傳》,當時的印度被稱之為“身毒”。從唐代初年開始,中國稱呼印度為天竺。

中國在古代稱呼印度為天竺,那古印度人怎麼稱呼中國?

而《西遊記》中關於唐僧去天竺取經的事情並非空穴來風,雖然書中帶有許多神話色彩,描寫妖怪眾多,但在唐朝時期確實發生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唐朝高僧玄奘再三上奏唐太宗,希望前往天竺取得佛經,不過並沒有得到允許,於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最終歷時17年,取得佛經後回到長安。

從這一歷史事件上也可以反應出,當時的印度也是一個擁有發達文明的國家,在宗教文化上更是對其他國家影響深遠。而古中國離古印度這麼近,兩國之間免不了存在往來。那古代時期的印度人是怎麼稱呼中國的呢?

中國在古代稱呼印度為天竺,那古印度人怎麼稱呼中國?

在當時的印度人眼中,華夏大地位於遙遠的東方,而“東”這個方向也正好是太陽昇起的方向,所以古印度人根據這個現象給古中國起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震旦”。而古印度文的“震旦”又在漢文中被翻譯為“震丹”、“振旦”、“真旦”、“真丹”、“神丹”,這些都是古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呼。

比如古書《佛說灌頂經》第六卷之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閻浮界內有震旦國。”而《大方廣佛華嚴經》中也有記載:“真旦國土有菩薩住處,名那羅延山,過去諸佛常於中住。”這兩本書籍均由印度傳入中國,最終被翻譯成漢文。由此可見,“震旦”已經成為古印度人口中中國的代名詞了。

中國在古代稱呼印度為天竺,那古印度人怎麼稱呼中國?

而古印度人也對“震旦”一詞稱呼中國的緣由做出瞭解釋。佛教辭書《翻譯名義集卷三(大五四·一○九八中)》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

根據兩國史料考察得知,從中國漢朝時期開始,古印度就稱呼中國為“震旦”。而到了近代,西方神父馬相伯更在上海徐家彙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並以“震旦”為大學名,全稱為“震旦大學”。這所大學曾有“東方巴黎大學”之稱,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