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01

最近有一個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很火。其中的一位嘉賓朱雨辰媽媽在節目中的一番言論,也刷爆了眾多網友的朋友圈。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我們來看看這位朱媽媽是有多麼愛孩子的:

她每天四點半起床為兒子煮梨汁,堅持了十年,並且兒子的一日三餐都由自己負責;無論兒子在哪拍戲,她總會揹著一個電磁爐跟著兒子。

兒子去新大學的宿舍時,是她攔住兒子,然後自己一個人幫兒子鋪床。等她鋪完床鋪後,還挨個問室友是否會打呼嚕。看到宿舍外滿牆的常青藤,她誤以為是爬山虎,差點想拿開水澆死它們。

早年,朱雨辰就和媽媽一起參加過綜藝節目《非常近距離》。他說他媽媽每天都會為自己做各種各樣的果汁,而且還被要求全部都喝完,如果不喝完的話母親還會因此不開心。

朱雨辰媽媽還在節目中表示了對兒子戀情的看法:“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而且我都會干涉”。

她坦言,自己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完全沒有自我,“我現在還能做,還能奉獻”。

聽完朱雨辰媽媽的一番話,不禁為朱雨辰擔憂,有這樣一個母親,不知道朱雨辰他自己是否幸福。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朱雨辰的經歷,其實在微博上類似也的已經數不勝數。總是會有網友在網絡上抱怨自己的爸媽:

在跟伴侶卿卿我我時,父母突然冒出來;因為工作忙而漏接了爸媽的一個電話,於是手機裡多了十幾條未接來電;就算是自己時常換微信頭像都會被爸媽質問一番……

不少網友感嘆:自己一個二三十歲的人了,卻被父母當成一個兩三歲的寶寶無微不至地照顧著。

這些父母的口頭禪就是: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了你啊。

殊不知,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02

上個月我好哥們阿仕就在一起吃飯時抱怨起了他的父母。

他說,從他以前上大學開始,他母親就總是要求頻密地和他通電話。阿仕向母親解釋:“我已經上了大學了,我希望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然而母親卻深受委屈,問阿仕為什麼不能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

現在他已經結婚了,父母反而變本加厲,更頻繁地干擾阿仕與他妻子的生活。剛開始,父母堅決不同意阿仕跟他妻子搬出去住,然而等阿仕說服了父母之後,父母又要求阿仕給他們配新房子的備用鑰匙。

阿仕本以為老人家是偶爾來看看自己,誰知道等阿仕跟他妻子搬去新房後,阿仕的父母開始了天天打卡的模式,有時還要在阿仕那兒呆上一個晚上。

連度蜜月的那段時間,阿仕母親甚至提出要一塊去,說只是想過去做好後勤工作,哪怕幫兒子付度蜜月所消耗的所有費用,只要讓阿仕這兩口子帶上自己就行。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恐怕在阿仕的父母心中,阿仕就從來沒有長大過,永遠需要自己的悉心呵護。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句話本是用來形容父母的偉大,可是如今卻變得多麼可悲。

當父母的世界中只有孩子,一旦孩子們掙脫了父母的懷抱,父母的生活就會立即冰散瓦解,因為他們變得一無所有了。

於是父母們就開始用更多的愛施壓,以為像往常一樣繼續加大力度付出,就能填補溝壑,保持原來的親密。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2012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做過一項調查。在三千多人當中,有76.5%的人表示身邊過度干涉子女的父母很多,有90.2%的人感覺父母這種做法會給子女帶來很大壓力。

這種關心,本來是一種愛,然而過度的愛最終變成了壓力,讓孩子們喘不過氣來。

03

最近,有一則徵婚啟事刷爆了四川網友們的朋友圈。它原本是貼在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的,現在卻在網絡上被網友瘋轉。

其大致內容如下:

“89年,氣質好、性格好、皮膚好。”

“四川大學畢業,通過國家司法考試A證,現為公務員。”

“有兩套房,父母開服裝廠,與哥哥共擁2000平方米門面。”

“哥哥月薪11萬元,絕對不會拖累妹妹。”

看完這則徵婚啟事,我也是十分納悶: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姑娘也要徵婚?

本身就一流大學畢業,現在的職業也非常完美,再加上這良好的家境和哥哥那讓人羨慕的工資,這姑娘得有多少人追啊。然而為何至今仍是單身?

恐怕這背後應該和父母過多的干涉有關,就像朱雨辰一樣,自己唯二的戀情都因母親的過分干預而謝幕。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記得在很久之前看過一則新聞:

重慶某夫婦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就連工作也要把母親跟兒子安排在一起。後來兒子突然離家出走,父母被嚇得趕緊報警。父親在接受盤問時義正言辭地說到:“我這是為了更加清楚地瞭解兒子的狀況!”

自己的孩子都離家出走,做父母的卻不知道孩子這麼做的原因。

就像朱雨辰媽媽在節目中說要改正自己的習慣,然而被問及具體內容時,朱雨辰媽媽回答說,要少煲一點湯,如果兒子不想喝自己煮的果汁的話,就讓他歇一天。

原本打算給孩子製造一個“無菌無毒”的環境,反而因此讓孩子失去了免疫力,自己還全然不知。愛之,最終變成了害之。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犧牲了孩子

04

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張純在接受採訪時說:

“過分的關愛會很容易讓孩子患上一種心理疾病。這會給孩子造成心理的壓力,會使孩子不斷違背自己的初衷,壓制內心的渴望,以滿足並適應家長的要求。

長此以往,如果壓力得不到宣洩,就有可能會衍生出各種心理疾病。”

孩子終究要長大,終究要脫離父母的手心。父母們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這難道不好嗎?

儘早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孩子解綁,這才是提高幸福感的最佳途徑。

想起了一位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詩: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無法要求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