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晚景淒涼,孤獨終老

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晚景淒涼,孤獨終老

岡村寧次,侵華日軍戰犯,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

岡村寧次共2個孩子,長子岡村忠正,次子岡村武正,兩個兒子都先他死去,所以他的晚年很淒涼。

老大忠正是岡村在陸軍大學時期,與髮妻星野理枝所生,1911年結婚,翌年得子。1926年理枝死後,這個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在日本照看撫養。

岡村是個戰場厲害的鬼子將領之一,以冷靜善斷、足智多謀著稱,與膨脹低智的東條等完全不同。岡村的性格遺傳他的母親阿定,阿定和岡村寧永結婚時,家裡很窮,但在她精明、嚴格的管理下,這個家庭月月有結餘,8個孩子吃穿拮据,但都過得去。

“那時我的母親總是小心翼翼地把我穿過的衣服、鞋子保存好,留給弟弟們穿戴。家裡開支用的錢,母親總是用紙包成幾份。”岡村來中國後,就把忠正留給他媽照養。

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晚景淒涼,孤獨終老


但這個孩子仗著有個了不起的父親,在家裡不聽老人管教,不思進取,學習成績平平,還不懂事,很不討岡村喜歡。

1934年,已經是關東軍副參謀長的岡村寧次,在偽滿洲給兒子寫信,邀兒子來長春玩。兒子寫信說,自己交了個女朋友,岡村說交友可以,但不可荒廢學業,你把女友帶來一起玩吧。

岡村本滿心期待想看看兒媳婦咋樣,誰知兒子領過來了個男的,說是女友的哥哥,想讓老爹幫他安排工作。

一向多謀善斷的岡村被兒子套路了,說你老爹在關東當參謀是不假,但只是個臨時的戰時待遇,雖然是個少將,但隨時都會被調赴戰場,這裡不是日本參謀本部,不是陸軍省,工作我安排不了。

就這樣,留他們在長春遊玩幾日後,就把他們送回國了。當年11月,岡村也確如所言,被調回了日本參謀本部。

在岡村日記的點點滴滴中,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兒子的冷淡。

他的另一個兒子武正,也是髮妻所生,1925年在上海陰謀實施侵華諜報工作時,曾帶妻子和兩個兒子一起來上海生活。武正在上海的日本小學讀書,成績很好,深得岡村喜愛。

但在一次遊玩黃浦江外灘後,武正突然得了猩紅熱傳染病,高燒40度,此瘟甚烈,專襲兒童,醫院都不敢收,很快,老大也被感染了,不幾日,11歲的武正就病死了。

兒子死後,妻子帶著老大趕快離開上海回日本,岡村也搬家了。然而,回到日本第二年,妻子也因肺源性心臟病死亡。

一次中國之行,就要了兩個親人的命。如果不來我國策劃五卅慘案、一二八事變,如果不來東北當參謀,他的兒子怎麼會厄運當頭,命亡中國?妻子怎麼會早早病死?

但這並未引起岡村內心的深刻反思,他在罪惡的侵華道路上越走越遠。

戰敗後,岡村於1949年被遣返回國,這時是日本已經由美國改造變為美國扶持,軍國主義抬頭,大批戰犯被釋放,在商界政界居於要位。昔日陸軍大將岡村門前又熱鬧起來,拜訪者不斷。

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晚景淒涼,孤獨終老


1950年前後,一批戰前日本軍隊的官兵醞釀成立了"戰友會",岡村被邀請掛名為該會的副會長。在戰友會的資助下,岡村到各地巡迴演講,千方百計地擴大右翼勢力,以抵消日共等左翼政黨組織在戰後迅速擴大的影響。

戰後初期,蔣介石為了重振旗鼓,培養所謂"中堅幹部",在臺北市郊陽明山成立了"革命實踐研究院",並親自兼任院長。該院不僅培訓黨政幹部,還設有軍官訓練團培訓各級軍事幹部,岡村寧次等一些原日軍將佐被聘請為高級軍事教官,他本人還有該院的"顧問"頭銜。

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和迅速發展,軍國主義思潮也在社會上進一步抬頭。岡村等一批戰前法西斯將佐的生活境遇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也搬進了在東京的新居。這時,許多政界名流如魏德邁之類的"國際友人",時常來拜訪他。日本自衛隊的軍官還慕名常來向他請教問題,著實令他歡喜了一陣。

可是,好景不長。1962年4月,他此時唯一的兒子忠正暴死,時年僅49歲。忠正的生母星野理枝死後,便跟著祖母阿定生活,由於祖母的溺愛和仗著有一個步步高昇的父親,他一直不思上進。從岡村日記裡的零散記載中可以看出,岡村並不喜歡他。但是,他的晚年畢竟需要有兒子來照顧。忠正之死,對岡村的打擊很大,這一年岡村已經78歲了,身邊除了有老伴加藤及幾個孫輩外,就再沒有其他骨肉親人了。早年,他最喜歡的武正夭折於上海,而現在忠正又先他一步死去,莫不是上蒼的報應?一想到這兒,他常常不禁老淚縱橫。

侵華日軍戰犯岡村寧次,晚景淒涼,孤獨終老

1963年初,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請岡村整理自己的日記和撰寫個人回憶錄,以"啟示"自衛隊青年幹部。接受這件事情後,他在老部下宮崎週一等人的協助下,於同年4月份開始動筆。為了宣揚"日本精神"和以他的立場去"說清歷史事實",他壓抑下失子的痛苦和時而發作的肺病的折磨,用了兩年的心血撰寫完畢。不過,他的回憶錄仍然沒有逃脫軍國主義的窠臼,反思不徹底,觀點也不客觀。

回憶錄寫完了,岡村寧次感到自己走進了人生終點。1966年9月,他的心臟突然發病,因搶救不及時而死去,時年8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