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什麼機構概念?全國就新疆有這樣的機構嗎?

欲本


現在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是古代邊屯制度的延續,我國邊界線長,西北東北地區更是邊界衝突前沿,在西南邊境地區從明清兩代開始改土歸流以後,當地土司制度被 流官制度替代,而東北西北人煙稀少,但是秉承一寸土地都不是多餘的理念,就有必要從內地遷民戍邊,為了增加作戰能力,屯兵也是重要舉措!比如東北很多地名多是什麼屯,北邊多是旗,也是古代兵民結合制度的產物。而今天我們知道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肇始於王震的解放新疆作戰部隊。

早在漢朝時期,中央政權就開始在新疆地區實施屯田制度,以後歷代政權都沿襲了這一舉措。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後,為發展西部經濟及保衛邊疆,中央決定於1954年正式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自古以來,中國“以農立國”,隨著疆域的不斷拓展,在邊疆地區進行屯墾也就成為歷朝歷代守邊固邊的重要國策。所謂“屯墾”是指軍隊在屯營之地開墾荒地以充軍糧。從廣義上來說,國家通過駐軍和安置民眾大規模墾荒和從事經濟生產活動,確保邊疆的長治久安。

漢武帝時期,為更有效地打擊匈奴勢力與烏孫國聯姻。為解決漢室公主及附屬數百人的糧食問題,隨從士兵便在公主駐地修築城塞,墾荒屯田。由於屯墾具有“內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之備”的功效,漢朝在西域屯田也漸漸在天山南北發展起來。屯田的主要人員士卒,還能夠為往來西域的使者、商旅供應糧食,同時還能成為戍守和維護邊疆穩定的重要力量。

630年,唐朝在西域設置伊州後便派兵到伊州屯田,為統一西域做準備。640年,唐太宗開始對西域用兵,為保障軍隊糧草供應,擴大了屯田範圍。據記載,唐朝在西域有56個屯田點,約28萬畝田。791年,吐蕃攻佔西域後,屯田基本停止。

清朝也是在新疆屯田的興盛時期,主要集中在乾嘉時期和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亂之後的兩個時期。乾隆平定準噶爾叛亂時就命令軍隊適時屯墾,以省兵糧運費。平定叛亂之後,乾隆便在新疆開展大規模的屯田活動,是新疆出現了“農桑輻輳,阡陌成群”的景象。

19世紀,浩罕軍官阿古柏佔據新疆南部,而沙俄則佔領了伊犁地區。陝甘總督左宗棠率領湘軍入疆收復失地後,面對人口銳減、田園荒蕪、滿目瘡痍的新疆,清朝決定重啟駐軍屯田制度,並鼓勵各族軍民進行屯墾。

新疆和平解放後,國共雙方共有17萬餘人的軍隊留在新疆土地上,每年需要10萬噸糧食。而面積居全國第一的新疆卻無力供應足夠的糧食。如果從內地或蘇聯調糧入疆則需要花費糧價8到10倍的運費成本,還要動用大量外匯,對新政權而言,這些都不太現實。

為解決糧食問題,王震將軍向新疆守軍發佈命令: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1950年,11萬駐軍墾荒6.4萬公頃,實現糧食自給7個月,蔬菜、油、肉等全部自給。1952年,新疆駐軍播種面積達到11.07萬公頃,實現主副食全部自給,並建立了一批軍墾農場。

1953年,新疆軍區根據中央軍委的整編之士,將駐疆部隊整編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二軍、六軍大部、五軍和二十二兵團全部整編為生產部隊,為之後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54年,王震將軍等新疆軍區領導向中央提出組建生產建設兵團的請示。8月6日,請示得到批准,同意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0月,新疆生產部隊集體就地轉業,組成生產建設兵團,總人口17.5萬人。1957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脫離軍隊系統,不再屬於軍隊系列,成為國家的農墾企業。

到1966年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口從17.5萬增加到148.5萬;耕地面積從7.67萬公頃增加到80.8萬公頃;糧食產量從1952年的10萬噸增加到72萬噸,1966年上繳22.5萬噸。秉承不與當地百姓爭利原則,兵團幫助新疆58個縣市進行五好農村建設,投入大量人員和資金幫助新疆百姓建設農村。

經歷了1962年6萬邊民逃往蘇聯的外逃事件後,兵團迅速抽調幹部群眾趕赴邊區,沿中蘇邊境建設了53個邊境國營農場,形成了被譽為生命界碑的屯墾戍邊的國防屏障,同時具備守衛邊防和發展經濟的雙重功效。

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兵團作為後勤保障力量,提出“前線需要什麼,就支援什麼,一切為了前線”的口號,抽調四百餘輛汽車,將六千多噸軍用物資運往前線,為戰勝印度軍隊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文革時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經驗在全國各地得到了推廣,但這些兵團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隨後被逐漸撤銷。兵團的撤銷加上失敗的政策,新疆各地都發生了多次群眾鬧事甚至暴亂事件,嚴重威脅了中國新疆的國防安全和國家統一。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議題又一次被提起,經過王震將軍等人的多次赴疆考察,終於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了《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

新成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執行屯墾戍邊歷史使命的特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組織。兵團有自己完整的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系統;擁有自己的公安、檢查、法院、司法、勞改監管系統及武裝警察部隊,形成了“生產、生活、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模式。

目前,兵團擁有256萬人口,下轄14個農業師,4634個企事業單位,控股11個上市公司,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工業方面,兵團擁有了煤炭、電力、紡織、輕工、食品、造紙、皮革、機械、化工、建材、醫藥等工業體系,生產總值達144億元。在農業方面,兵團擁有745.56萬公頃土地,其中耕地103.72萬公頃,人均棉花、油料產量居全國第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成員們也大多經歷過背井離鄉,常年無法回鄉,甚至有不少人付出了本不該承擔的苦難,被裹挾到政治潮流中,釀造了不少人間悲劇。但他們在維護邊疆安全和民族團結上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部分,是鞏固邊疆的重要基石。


袁知袁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副省級單位,他是一個兵民一體化的屯墾戍邊職能機構,接受國務院與新疆自治區政府的雙重領導。目前新疆建兵團下面有14個師:一師在阿克蘇地區;二師在巴州(庫爾勒);三師在喀什地區;四師在伊犁地區;五師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六師在五家渠市;七師在奎屯;八師在石河子市;九師在塔城地區;十師位於新疆阿勒泰和塔城兩地區境內;十一師在烏魯木齊;十二師在吐魯番地區;十三師在哈密地區;十四師在和田地區。截至2015年底,兵團轄區面積7.06萬平方千米,耕地124.81萬公頃,總人口276.56萬人。

新疆兵團相當於一個省級政府,師相當於一個地級市,團相當於一個縣,連相當於一個鄉。兵團有自己的管理機構:師、團、連部,法院、檢查院、公安局、稅務局、交通局、水利局、房建局、學校、醫院、企業等等。兵團與地方管理的範圍相互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兵團是地方穩定發展的保障。兵團還單獨建有市,比如著名的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爾市都是兵團直接建立的市。在行政上,兵團的師、團接受地方的領導與兵團總部的領導;兵團總部接受自治區政府與國務院的領導。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駐新疆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國防部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接受新疆軍區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雙重領導,其使命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此後,全國各地大批優秀青壯年、復轉軍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加入兵團行列,投身新疆建設。

從1956年5月起,兵團受國家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區先後發生了邊民越境事件。根據國家部署,兵團調遣了1.7萬餘名幹部、職工奔赴當地維護社會治安,施行代耕、代牧、代管,並迅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地區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長達2000多公里的邊境沿線建立了縱深10公里到30公里的邊境團場帶。這對於穩定新疆、維護國家邊防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善了國家西北邊防的戰略態勢。1981年12月,中央政府決定恢復兵團建制,名稱由原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以前生產建設兵團除了新疆有,其它省份也有,現在只有新疆還有建兵團。曾經有12個生產建設兵團,和3個農建師,目前只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早就取消了,目前轉變成了北大荒集團(企業);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於1975年撤銷。另外還有蘭州軍區建設兵團、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安徽、山東、浙江、江蘇、湖北、福建生產建設兵團,目前都取消了。西藏農建師、江西軍區農建師、廣西軍區農建師共三個農建師,目前也已經取消了。


大秦鐵鷹劍士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在新疆羅布泊地區進行核試驗,這個時候突然有偵察機發現核試驗的周邊出現了一些人。都沒搞清楚這些人是什麼人,但是馬上就要進行核試驗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因為這些人影響到核試驗的計劃。

當時負責核試驗的周邊的衛戍部隊,趕緊派人把這批人給找出來,然後拉走。後來一查,這批人是怎麼回事呢,當初西北地區不是有一個姓馬的軍閥嗎?這批人裡面有一部分的人不服解放軍,然後就逃到這裡定居了。

事實上,通過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看出,上世紀50年代左右,當時整個新疆混亂的情況,雖然在全國的解放戰爭裡面,我解放軍部隊解放了全國,但是對於很多偏遠地區,比如說西南的山匪,還有全國各個地區流竄的流寇,這些人天生要跟解放政權要跟人民作對,他們不肯出來投降,就窩在其他地方等著出來搞破壞,搞混亂。對於這些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一方面要嚴正打擊,另一方面我們一開始也找不到他們的人,這些地方又要派人去駐紮,但是這些地區屬於偏遠地區,我的部隊派過去了,可以在當地駐紮,但是這個給養問題是一個大問題,要不然讓這些部隊自己自產自足怎麼樣?

這就有了現在問題中所提到的建設兵團這個概念。

平常的時候這些派過去的軍隊,他們就地屯田,生產糧食生產說的糧食自給最起碼得自給自足。如果說多的還可以上交給國家,或者是用於外匯出口,但是一旦到了緊急時刻,這些人拿起槍就是士兵。

這種情況在當時很常見,你比如說在西沙群島的海戰裡面,我放一艘漁船曾經被越南軍隊看見了,然後想拍自己軍艦過來,想驅逐出去,結果我方於泉拿起武器直接往人家臉上招呼,為什麼這些漁船都是退役下來的軍人組成的,都屬於國家管轄,平常的時候打打魚,一旦出現了緊急情況,立刻武裝起來,成為士兵。

當然,為了確定職責,同時也為了安撫底下的人的那種心思,也就建立了這樣一個叫做建設兵團這麼一個新的概念,建設很簡單就是要你出去搞建設,或者是去種田兵團的意思就是你仍然保持軍隊的建制,一旦到了緊急時刻,我仍然還是拿你當軍隊看待。

這其他地區也確實存在過,比如說內蒙古,蘭州或者是安徽等等,但是這些建設兵團基本上都被取消了,因為現如今人口越來越多,國家對於這些土地的掌控越來越強,所以建設兵團也不需要了,把土地外包出去,交給人民去打理,這一點也是響應了改革開放。

但是新疆這個地區呢,首先他有一定的耕種條件啊,比如說吐魯番著名的坎兒井,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紅色經濟就是種植各種各樣的紅色經濟作物來獲得經濟利潤,但是這個地方離主要的經濟中心又比較遠,誰願意去那個地方受罪?再加上新疆本地區一些獨特的原因,所以這個地方建設兵團一直存在。


漩渦鳴人yy


曾有順口溜來形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是軍隊沒軍費,是政府要納稅,是企業管社會,是農民入工會】。這句順口溜正說明了新疆建設兵團的性質,它是黨政軍企四位一體的特殊的軍事化單位。其行政級別為省部級,自治區書記為其第一政委,自治區副書記為其黨委書記、政委,自治區副主席為其黨委副書記、司令員、總經理。總經理就是中國新建集團公司的總經理,而這正是體現其生產建設的特徵。

建設兵團歷史溯源。1954年10月7日,在我國傳統邊疆屯田的基礎上,由王震將軍遵照毛主席的致使集體轉業屯墾戍邊,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在“四無”(無資金、無設備、無技術、無住處)的情況下,他們本著不與民爭利的原則下,在最艱苦的條件下開發和守衛邊疆。

建設兵團人員構成。王震將軍的部隊以及國民黨軍隊起義人員,還有陝甘農民以及各地押往新疆的勞改人員,再就是上海、河南的知青等。以上這些是男生,內地各個地方都有。福垊這裡特別提一下之前8000湘女入疆,是她們以愛國情操和奉獻的偉大精神,把青春乃至一生的歲月,用以護邊、實邊、興邊、富邊。她們無疑是最可愛的人,最美麗的人,最偉大的人,最感動國家的人。

上圖下圖為8000湘女入疆的情景

建設兵團機構概念。起初主要以屯田,發展農業為主。故而後來一度曾改名為新疆農墾分局。1981年改稱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此對邊疆的開發再也不限制於農業,而是農業、工業等全方位的發展。這些產軍民合一生產建設發展區域,他們猶如天上的星星和水裡的珍珠,是那麼的璀璨和耀眼。截止到了2015年,他們由村落逐漸發展成城市,管轄面積達7萬之多,相當於兩個海南幾乎與重慶市面積相當,佔據新疆面積的4%之多。新疆建設兵團轄有十四個師,其中十個縣級市、十個鎮,由他們在曾經的無人區而發展起來的,實行的體制就是師市合一、團(場)鎮合一。(見下圖)

【九個縣級市:第一師阿拉爾市、第二師鐵門關市、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第五師雙河市、第六師五家渠市、第八師石河子市、第十師北屯市、第十四師崑玉市。

十個建制鎮:金銀川鎮、沙河鎮、雙城鎮、博古其鎮、雙豐鎮、草湖鎮、梧桐鎮、蔡家湖鎮、石河子鎮、北泉鎮。

福垊透露一下最新消息:截止2020年兵團計劃再設4個師市合一的縣級市——第七師胡楊河市、第九師小白楊市、十二師擬建市(222團區域,市名待定)、十三師黃田市(原紅星市),長期計劃共設立16個師市合一的成立。師市合一,也就是說比如一師政委兼任阿拉爾市市委書記,一師師長兼任阿拉爾市市長。據有關資料顯示黑龍江省的伊春和大慶,四川省的攀枝花實行的也是師市合一模式。福垊對此有些存疑,現在是這樣還是曾經呢?不過建設兵團我國曾經有過,而且還有很多。

目前全國就新疆有這樣的機構,但就歷史而言,這樣的機構有十二個。

這十二個建設兵團都成立在十年期間,也撤銷在十年期間,下面福垊簡單說說。

【1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5月7日-1975年6月24日,第一任司令員何鳳山,下轄6個師,41個團。

【2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68年6月30日-1976年2月25日,總部在佳木斯,“建”、“設”、“鋼”、“鐵”、“邊”、“防”為下轄六師的信箱代號,下轄6個師,64個團。1973年8月21日,改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現在是北大荒集團上市公司。

【3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4月9日-1973年10月30日,唯一轄四省的的建設兵團,下轄4個師,分別是甘肅、青海、寧夏、陝西,駐地在甘肅。

【4昆明軍區雲南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10月-1974年6月27日,司令部駐思茅。下轄4個師,43個團。

【5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4月1日-1974年6月26日,海南(此時海南未建省)7個師、湛江3個師,首任司令員是周慶鳴。

【6武漢軍區湖北生產建設兵團】1950年5月-1972年9月26日,下轄2師16團。

【7南京軍區安徽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9月11日-1974年6月,下轄4個師,43個團。

【8南京軍區江蘇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9月-1975年6月,下轄4個師,41個團。

【9南京軍區浙江生產建設兵團】1970年5月-1975年6月,下轄3個師,15個團。

【10福州軍區福建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12月-1974年11月,下轄4個師,28個團。

【11南京軍區江西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12月-1975年5月,下轄11個農業團及一個獨立營、下轄12個工業團及一個獨立營。

【12濟南軍區山東生產建設兵團】1970年2月-1974年11月,下轄3個師,20個團。

另藏區1969年成立農建師,1975年撤銷,下轄9個團。廣西1970年成立農建師,1974年撤銷,下轄12個團。

回答完畢,謝謝大家。


福垊


九十年代末有跟一位老師傅到新疆農四師六十一團某連採購蘋果,好像靠近邊境霍爾果斯口岸,從烏魯木齊火車到奎屯,再汽車到一個好像是叫青水縣的縣城吧再乘中巴車到連上,大概兩天一夜行程,路上草原戈壁都有,晚上過路上會碰見野駱駝,路上上廁所很尷尬,以車為界男一邊女一邊,維族女的還好有裙子可以遮擋,漢族穿褲子女性尷尬了只有遠一點光屁股了,不過旅客一般不會故意去看的,路過果子溝前方修路停車二小時可以到哈薩克蒙古包喝奶茶二毛錢一碗,還有當地的哈薩克小夥子上車為大家唱歌解悶,當時有點小緊張怕收錢,結果只是要點掌聲喝彩而已😄其實兵團人跟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兩樣兵團人來自內地漢族,其它都是少數民族的在當時相處的還不錯,從城市去那邊採購蘋果的兵團和少數民族都會去談,少數民族農民對外來客商還是很友好的,只是會邀請咱們去家裡做客,但是看似一些流民看我們的眼神很恐怖,現在都記憶猶新,現在想起來如果不是大量兵團人駐紮改變民族結構那些人可能會生吃了我們這些外地人,感謝一代代兵團人的付出給邊疆帶來穩定。


財神哥伊光美


在1949年新疆解放之初,國共雙方遺留在當地的士兵總數高達17萬人,每年至少需要10萬噸糧食來供應部隊。當時,新疆的面積雖然位列全國第一,但是卻無力供應如此多的糧食。因為當地經濟雖以農業、牧業為主,但生產水平低、生產方式落後,新疆百姓生活十分貧苦。
(新疆建設兵團分佈)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王震將軍首先向新疆守軍發佈指令: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爭取糧食自給自足。

在1950年的1年時間裡,王震就率領解放軍在新疆地區墾荒6.4萬公頃,基本實現了駐疆部隊的蔬菜、油、肉的自給。隨後,王震向中央提出了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請示。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駐新疆的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分,第五軍大部份,第二十二兵團(原國民黨起義部隊)全體轉業,脫離國防序列,投身於生產建設,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981年12月後,更名為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由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副省級單位,其兵團司令員、政委的級別分別是副軍級、副省級,而師長當於地方政府的正廳級,再往下分別為縣團級、營科級、連股級。在行政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師、團單位接受地方政府與兵團總部的領導,而兵團總部接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與國務院領導。

同時,除了師部、團部、連部這種部隊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還有屬於自己的法院、交通局、檢查院、房建局、公安局、稅務局、水利局、學校、醫院、企業。

其實,除了新疆有”生產建設兵團”以外,過去其它省份也有,比如黑龍江建設兵團、內蒙古建設兵團、蘭州生產建設兵團、廣州生產建設兵團等11個生產建設兵團。但在改革開放以前,這些建設兵團都已經轉型或者撤銷編制了,唯有新疆建設兵團因其重要性一直保存至今。眾所周知,新疆是我國西北大門,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代代人為鞏固我國邊防、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疆建設兵團總部原駐石河子)


古風吹落梨花捲


1949年秋,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將軍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和第二兵團第六軍共七萬人進駐新疆,加上原起義部隊,
新疆一共有十七萬解放軍官兵。

戰士保家衛國,需要吃糧,而建國伊始,百廢待興,新疆本地沒有那麼多餘糧,只好去鄰國購買,或從其他省份調撥,兵員太多,這不是長久之計。

從西漢時,中原王朝就在新疆開始屯田的嘗試,邊疆戍卒,亦兵亦農,自給自足,閒時耕種,戰時披甲,這也是最經濟最穩妥的一種國防策略,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

王震將軍率兵入疆後,除了維護邊疆安全,官兵們把很大精力都用在墾殖生產上,一年之內就實現了基本自給自足,給當地政府和各族人民減輕了不少負擔。

隨著全國和新疆局勢的逐漸穩定,大規模戰爭陰影的遠去,按照上級命令,從1953年開始,有幾個師改名為農業建設師,把主要精力用於生產建設活動。1954年,根據中央政府的命令,駐守新疆的解放軍大部集體轉業,脫離國防部隊序列,正式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簡稱“建設兵團”。接受軍政雙重領導,勞武結合、屯墾戍邊。

靠著年輕士兵辛苦的人力,帶動著炮彈片打造的犁鏵,耕耘在板結的沙礫地上,隨著一座座水利工程的建成,一塊塊貧瘠的荒地漸漸成為肥沃的良田。

為了讓年輕的士兵們真正紮根新疆,為了避免屯墾大軍一代而終的命運,兵團領導深知:沒有老婆安不下心,沒有兒子扎不下根,王震將軍經過中央批准,從1951年開始,發動“八千湘女上天山”,之後又從山東征了上萬女兵,兵團的男女比例完成了神奇的平衡。

現在的新疆建設兵團,已經改名為“中國新建集團公司”,是國務院計劃單列的省(部)級單位,享有省級的權限。自身擁有電視臺、報紙、網站、文化中心、郵局、銀行、公檢法機構和礦產、農場等大型企業。

雖然名字叫集團,但它仍然是一個“準軍事實體”,自身設有軍事機關和武裝機構,內部依然沿用軍隊建制和軍隊職務稱謂,擁有一支以民兵為主的武裝力量。

新疆建設兵團的優秀案例,得到了國家的讚賞,從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國家又在其他14個地方,組建了11個建設兵團和3個農建師。

分別是內蒙古、黑龍江、蘭州、雲南、廣州、福建、安徽、江蘇、浙江、湖北、山東建設兵團,和西藏、廣西、江西農建師,他們的主要成員來自“下鄉知青”,其中內蒙古、黑龍江、雲南、廣州兵團規模較大,他們與新疆建設兵團合稱為五大兵團。

除了新疆建設兵團外,隨著時代變遷,其他建設兵團建制已被撤銷,多數改為農墾局。


歷來現實


前面一些專家介紹的都非常詳細了,我就說點知道的。一個師屬於地廳級,下面是團場縣處級,再下面是連隊級,相當於科級。之前入兵團職工還需要考試(差不多是個程序),成為兵團職工就相當於國企職工。以前每年種地還要交土地稅,即使國家早幾年免除土地稅兵團也沒有免,因為它是企業。今年兵團推行配套改革,力度很大,有分土地的職工就是民兵,必須接受訓練,我記得小時候團裡組織職工民兵是在學校訓練的,我們團在邊境上,有邊防連,不過年紀大的不用訓練。立足習總書記和中央對兵團的定位,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現在改革後取消連隊級別,弱化行政職能,強化服務意識。以前職工種地接受團場訂單式種植結構,收穫後必須全部上交團場工廠(尤其是棉花,價格比市場便宜不少),每年底兌現後扣除養老,醫療等以後剩餘的決定你是虧損還是盈利。現在全部放開,自主決定種植品類和結構,連隊領導不是公務員了,也分的耕地,聽說也取消了土地稅。職工種地作物可以拿到市場按照市場價自由買賣。職工得到更大的實惠。


碼頭26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新建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大型的國企,應該也是中國最大的國企——中國新建集團公司。

中國新建集團公司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兵團屬於中國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受中國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領導,總部駐烏魯木齊市。

兵團是一個“準軍事實體”,設有軍事機關和武裝機構,沿用兵團、師、團、連等軍隊建制和司令員、師長、團長、連長等軍隊職務稱謂,涵養著一支以民兵為主的武裝力量。

兵團的領導一般有多個身份,比如兵團的政委,一般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同時,他還是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

兵團分佈在天山南北,擔負著屯墾戍邊,發展生產的職責。團場的農民,一般被稱為團場職工。

兵團在新疆發揮著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的作用。


新疆天山通


美國駐烏魯木齊領事館副領事“馬克南”在離開新疆之前,曾叫囂說:“共產黨的軍隊好進不好出。我要親自看到他們一個一個渴死、餓死、葬身於黃沙曠莽之中”!

美國人說的話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是,解放軍要在新疆立足,確實很困難。

1949年9月,原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和國民黨新疆省主席包爾漢通電和平起義,佔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新疆和平解放。王振率領解放軍第1兵團部及第2軍第2兵團的第6軍,共計7萬人,通過空運,汽車,徒步前往新疆。

到1950年,新疆共計有部隊共17萬多人(包括起義部隊)。每年需要消耗糧食10萬噸。新疆面積大,但是糧食產量低,人均才200公斤。要是從外地運糧或者從俄羅斯購買糧食,成本太高。

最初,為了購買糧食,解放軍每月都要靠飛機運銀元到新疆買糧。周總理知道此事以後,跟前來要錢的軍區後勤部長說:“人民解放軍要駐守邊疆,保衛邊疆,長期靠別人吃飯,自己不生產是不行的。”

於是,在1949年底,中央就發表了《關於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號召軍隊參與生產,改善自己的生活,節省國家開支。

1950年,新疆軍區發佈第一號命令:“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勞動生產之外”(邊防和城市衛戍部隊除外)。當年,新疆軍區發展了11萬人投入生產!

當時,這些參與生產的軍人基本都是男性。時任新疆軍區司令員的王震將軍發現這個問題:“沒有老婆安不了心,沒有兒子扎不了根。”於是,王震給湖南省委第一書記黃克誠寫信,請他在湖南招女兵。這就是著名的“八千湘女入疆傳奇”!到1954年,有4萬多女性進入新疆,支援建設。

1953年,新疆軍區根據中央命令,整編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整編以後,新疆軍區擁有15萬生產部隊,專門負責生產。1954年,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該建設兵團由解放軍二、六軍的4個師,二十二兵團全部和五軍的一部組成,共計17.5萬人。

其中,指戰員和無軍籍職工10.5萬人,剩下的7萬人是各地發配來的“勞改犯”!氣領導機關由第二十二兵團司令部與軍區生產管理部組成。


正式成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為一個以生產為主,黨政軍企為一體的特殊機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佔地7.06萬平方千米,是全國農墾總面積的五分之一!該兵團是新時代“屯田戍邊”的模範代表,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雙重領導。而且,國家給該兵團的定位就是國務院計劃單列的省(部)級單位!也就是說,這個兵團享受“省級”待遇。

該兵團有自己的行政機關和政法機關;同時,按照軍隊編制,設立軍事機關和武裝機構,擁有自己的武警和民兵組織。整個兵團實行“兵團、師、團”三級管理制度。“團”為縣處級。

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等城市發生了邊民越境事件。為了維護新疆穩定,根據中央命令,兵團組織1萬7千名幹部職工在2000公里長的邊境實行“代耕、代牧、代管”,在邊境建立了10-30公里縱深的邊境團場帶。1966年底,兵團總人口達到148.54萬,擁有農牧團場158個。這些農牧團場的行政級別為“縣處級”。現在的新疆建設兵團有兩百多萬人。

198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分包出4.46萬個家庭農場。

現在,僅存的就剩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其他兵團已經裁撤。

全國共計設立過12個生產建設兵團以及西藏、廣西、江西三個農建師。其中最大的三個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另外,蘭州,安徽,雲南,廣州,江蘇,浙江,山東,福建,湖北等地,也設立了生產建設兵團。

三個農建師為:西藏農建師、江西軍區農建師、廣西軍區農建師。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