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世界盃魔咒?

A股的世界盃魔咒?

A股的世界盃魔咒?

自A股誕生以來,共遇上6次世界盃,期間,滬指2漲4跌,深成指則是1漲5跌,所以,就有人利用這一跌多漲少現象,提出了“世界盃魔咒”的概念。這一概念出來後,很快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紛紛認為只要到了世界盃,下跌似乎成了必然現象。

6月14日,世界盃開幕。離世界盃越近,有關“世界盃魔咒”的說法就越激烈,好像世界盃專門與A股作對似的。這讓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普通投資者,心裡也忐忑不安。不過,所謂的“世界盃魔咒”,其實是一些預測機構和分析人員硬“造”出來的,沒有充足的證據和理由。世界盃為什麼會成為“魔咒”,產生“世界盃魔咒”的原因是什麼,這些編造者並沒有解釋,甚至有意迴避。對他們來說,有概念就行,造概念勝過做內容,這也是很多機構和分析人員最擅長、最喜歡的一種行為。

就算世界盃期間跌多漲少,也未必就是“魔咒”,就是世界盃直接帶來的。可是,因為這一概念的誕生,讓世界盃的“魔影”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嚇人。投資者每到這個時候,也變得十分小心謹慎,該投的也不敢投,該買的股票也不敢買,最終,使“魔咒”越來越像“魔咒”。事實上,世界盃期間出現跌多漲少現象,是有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些因素與世界盃並沒有關係。

比較典型的是:世界盃舉辦時間一般都是6、7月份,而這期間,也都是資金調整期和政策空窗期。從資金角度來看,由於6、7月份股市整體表現比較弱,交易規模相對較少,一些投資人會乘機將股票拋掉,借銀行衝時點的機會,從儲蓄存款上撈一點短期利益。同時,這兩個月政策上的利好也很少,導致股市表現比較“平庸”,繼而產生世界盃期間股市表現不佳的現象。

與世界盃有關係的,則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

一方面,投資者熱衷於看世界盃,炒股的熱情降低或無暇炒股,導致股市人氣減弱。要知道,世界盃賽事是十分精彩的,投資人的精力很多被分散到看比賽上了。尤其比賽在美國舉行,大多是白天,投資者根本無暇炒股。為什麼韓日世界盃沒有出現下跌,反而上漲了13.64%,很大程度上就與此有關。所以,世界盃期間,投資者的重點轉移到看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世界盃魔咒”真正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世界盃概念被提前消化和滯後發酵,也是“世界盃魔咒”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盃前後一段時間,尤其是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股市表現都比較好。如2006年世界盃後出現了一波迄今為止最大的牛市,最高時滬指衝到6124點。又如2014年世界盃後,股市又出現一輪瘋漲,一度站上5000點等。也就是說,除了與大環境有一定關係外,世界盃元素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因素。2010年的世界盃就上撲了150點,啟動了新一輪上漲。而在世界盃開始前,世界盃概念也是被投資者大量消化,以至於到世界盃正式開始了,一些概念股已經要回吐了。

所以,說世界盃有“魔咒”,可能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投資者不要被所謂的“魔咒”所迷惑。相關的機構和人員,也不要再用這樣的方式給股市添堵。原本世界盃期間就人氣不旺,再用這樣的方式誤導投資者,世界盃還怎麼提振股市呢,當然會變成“魔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