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端午小長假,球迷在電視機前肆意吶喊,影迷在電影院裡盡情陶醉。

這個六月好不熱鬧,剛剛送走上海電視節、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又迎來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開賽,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拉開帷幕。

今年,霸道迷人,讓人琢磨不透的姜文坐鎮上影節,擔任其主競賽單元的評委會主席。顫抖吧,全世界的電影人!

在開幕式上姜文調侃到,自己是第5次來到上海電影節,就已經當評委了,此次是第3次來的張震有希望。隨後他又講起自己跟上影節的淵源,舉辦初期,上影節並不像現在這樣風光,甚至連經費都是個大問題,是姜文幫忙拉了個做表的企業給了一大筆贊助,衝這一點,他又笑言,張震當評委可能懸。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自然,姜文作為主席是希望借這個玩笑告訴各位評委,一件事,一個作品,一個人,在他不夠重要的時候大家的態度很重要。

曾經姜文告訴馮小剛,拍電影就像釀酒,釀出來的得是酒不能光是葡萄汁,姜文來了,馮小剛並沒有到場。馮小剛自認怕姜文,不過這回他沒來,他怕的不光是姜文。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在日前華誼兄弟舉辦的“華誼之夜”上,發佈了2018-2019H計劃第六季的片單,包括馮小剛、徐克、管虎、賈樟柯等20位導演的新作,備受矚目的《手機2》赫然在列。當天這部電影被排在最後一個介紹,馮小剛等主創並沒有現身。

不過插曲不影響主題,接下來的16日至25日,世界目光將再次聚焦上海,開始為期十天的光影之旅。

年輕上影節追求零時差

終究還是差人一步?

本屆上影節,共徵集到了來自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3447部影片,較去年增長將近1000部影片,金爵獎入圍影片達到13部,成績斐然。

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21歲的上影節還相當年輕,吸引全球範圍內優秀的佳作新人來此參展、交流,一直是其特色。本次展映的影片多達500部左右,分30個不同的主題單元,放映超過1500場。

由於今年第一時間引進剛剛在戛納得獎的電影《小偷家族》,上影節在6月9日一開票就掀起一個小高潮,該片不光開票瞬間秒沒,還被炒出天價,甚至流傳出有人不惜用上海環內一套房,換《小偷》一張票的段子。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自從2016年,上影節放映了那年戛納影展的開幕片、伍迪·艾倫導演的《咖啡公社》,此後,和歐洲影展“零時差”對接,成了上影節的一種常態。

只是,作為全球僅有的15個A類電影節之一,作為努力彰顯“國際”風範的電影節之一,上影節只滿足於追求“零時差”,顯然是不夠的。

最新最好的影片是否能在自己的電影節上首發,是衡量一個電影節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徵集來的片子,如何擇優分配獎項,更是考量著一個電影節的公信力、影響力。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歷屆上影節獲獎名單會發現,標榜“國際”的上海電影節,真的是很少把“最佳影片”這個至關重要的獎項頒給自己人。這個獎不拿不開心,拿了又難免尷尬,於是後來又增加了一個“評委會特別大獎”,這個獎項,很多時候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給自己人發發了。

這還不夠,最佳男女主也最好肥水不落外人田,查看了一下金爵獎過往獲獎名單,我們發現從1995年第2屆上影節開始,最佳女演員這個獎項連續七屆都被中國女演員拿走。

《紅櫻桃》郭柯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艾麗婭、《生活秀》陶紅、《美麗上海》顧美華、《情人結》趙薇,都是名副其實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影節影后。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相比女演員,國內男演員們行動相對晚一點。

2008年第11屆的時候,非職業演員馬國偉憑藉《千鈞一髮》中的本色演出,拿下金爵影帝。這可能比當年14歲的日本演員柳樂優彌(《無人知曉》主演)打敗梁朝偉拿下戛納影帝,還讓人無可奈何。

接下來,張家輝、劉燁紛紛接棒拿影帝,2015年,憑藉《烈日灼心》段奕宏、郭濤、鄧超三人一同拿下金爵影帝。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同級別的電影節,下個雙黃蛋已屬不易,我們卻一屆3帝,3年5帝,都不在話下。2010年至2012三年間,最佳導演又被中國人來了一個三連冠。

當然,加上“國際”二字,大獎不是就不能頒給自己人了,奧斯卡不就是本土影響世界的典範?只是在徵集到足夠有分量影片的基礎上,打破地域邊界,可以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電影節的誕生

從來都不僅僅是為藝術

不可否認,電影節是盛大的文化事件,更是重要的經濟事件。

以戛納為例,戛納本是度假聖地,但從開辦電影節以來,這個佔地19.26平方公里、常駐人口僅7萬的小城,已經完全變為全球最富饒、最富盛名的地方。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戛納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之一,每屆電影節大約能接納20萬人,更有超過1萬家參展商帶著數千部影片在此交易。

在電影節的帶動下,戛納逐漸形成了以商業展銷為主、吸引遊客為目的的經濟模式,如今,每年這裡有300多天都在舉辦各類影視展映和展銷話動,而每屆戛納電影節所創造的直接經濟價值達2億歐元,間接經濟價值達7億歐元。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電影節都能夠有此成效,歷史最悠久的威尼斯電影節,就因經費問題,不得不站在歐洲三大隊尾。

通過舉辦電影節,不僅可以促進本國電影與國外的交流合作,還能最大限度地擴大本國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促進本國電影與世界接軌。

雖然上海國際電影節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近幾年的發展勢頭良好,無論參展的國家和地區、報名影片的質量、業內人士的參與,還是媒體報道、觀眾人數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與其他國際A類電影不同的是,上影節至今還是唯一一個沒有政府資金投入的大型文化項目,不過,在政策的支持上,上影節得天獨厚。這一點也常常令隔壁北京國際電影節自嘆不如。

此前,上海市市委、市府發佈了《全力打響“上海品牌”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將推動上海國際電影節綜合影響力,進入國際A類電影節前三名。

論綜合實力,上影節已經在全球A類中名列第四,所謂“進入前三名”,也就是要媲美戛納、柏林、威尼斯,乃至超過它們。

這就要求上影節需要進一步挖掘品牌價值,站在更高的高度謀劃未來;同時也是要求相關的政策和機制,給予上影節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讓電影節不僅僅侷限於電影界。

電影是一面鏡子

可以照見時代

歐洲三大在電影史上長足佔據主導地位,因為這裡孕育了最早的電影,是電影節的發源地。隨著中國經濟及全球地位的崛起,上影節的歷史機遇也彷彿近在咫尺。

我們回顧一下世界電影及電影節歷史。

世界公認的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那天,法國人盧米埃爾在巴黎大咖啡館,公映了自己拍攝的紀錄日常生活的短片。因此,法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生產中心。19世紀末20年代初,受一戰影響,法國經濟遭到嚴重打擊,電影業停滯了。

就在這個時間,美國百姓卻在一片祥和之中,電影這種大眾娛樂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世界電影中心在此時便由歐洲轉向美國,好萊塢電影應運而生。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而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便是如今尷尬的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它誕生於1932年8月,那正是意大利法西斯執政期間,這個電影節最初由獨裁者墨索里尼操縱,一手創辦、為其所用。

1939年夏天,為了反抗德國、意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英、法、美三國聯手創立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當時直接取名為“國際電影節”。

就在電影節舉辦的第一天,希特勒入侵波蘭,隨後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電影節不得不宣佈取消,《巴黎聖母院》成了這屆唯一公開放映的電影。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1946年9月,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戛納電影節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次舉辦,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

如今藝術分量最重的柏林電影節,開辦於二戰之後的冷戰時期,比前面兩位來的都晚一些,1951年6月,美國駐德的文化官員一心打造這個電影節,將其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反對共產主義的文化橋頭堡。

而在當下,不論是歐洲三大,還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各類電影節,又在既有的環境中被賦予各自不同的使命和意義,新時代的電影節在文化、商業和社會各方面,發揮著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