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歷時10年,突破技術難題,提升5倍效率,技術成功在多地推廣

汙水再生利用是緩解水資源不足的戰略性對策。其中,廢水處理過程中,生成的固形物通常呈絮狀(絮凝體),導致分離效率低,處理設施龐大。如何改變絮凝體的形成模式,促成其緻密化,從而提高分離效率,是長期困擾本領域的技術瓶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王曉昌帶領團隊,歷時十餘年,通過絮凝體形態學研究,完成了絮凝體形成理論的原始創新,發明了造粒混凝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突破了緻密型絮凝體形成的技術難關,並針對西北缺水地區有限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改善,開創性地構建了水和廢水固液分離強化處理的理論根基,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與常規技術相比,項目組硏發的技術分離汙泥減量5倍以上,能耗降低達25%,設施佔地面積減少70%以上。

他,歷時10年,突破技術難題,提升5倍效率,技術成功在多地推廣

在技術突破的基礎上,針對西北缺水地區有限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改善問題,王曉昌教授團隊又完成了一系列工程技術的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針對高濁度水分離困難、產泥量大的問題,王曉昌團隊在該技術理論的基礎上,發明了流化床造粒和水力旋流造粒高效固液分離技術。

他,歷時10年,突破技術難題,提升5倍效率,技術成功在多地推廣

本項目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項,公開發明專利申請6項,制定企業與地方技術標準(條例)3項,發表相關SCI論文45篇,建設了教育部西北城鎮水資源再生利用與水質安全保障創新團隊、陝西省汙水處理與資源化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陝西省汙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王曉昌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已經應用於西北五省區和內蒙30個城鎮與工業區,解決了極度缺水地區工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有效緩解了城鎮發展的供水矛盾,促進了汙染治理和環境改善。

他,歷時10年,突破技術難題,提升5倍效率,技術成功在多地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