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特別聚焦這位大學教授,他攻克了地鐵技術系列難題!

春夏秋冬對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教授李安桂而言,並不是四季輪轉那麼簡單。他所負責的“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利用空調、通風、供暖、製冷等人工方法創造室內環境的“春夏秋冬”。2018年9月1日,《陝西日報》科技版三秦學人欄目以《李安桂和他的“春夏秋冬”》為題,報道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李安桂教授。

《陝西日報》特別聚焦這位大學教授,他攻克了地鐵技術系列難題!

李安桂,山東壽光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陝西省教書育人楷模,首批陝西省“特支計劃”傑出人才。

恪盡職守,教書育人

李安桂教授熱愛教育事業,治學嚴謹,勇於創新,富有奉獻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在教學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教書育人。

在李安桂教授的辦公室裡,沿著牆根的地方都被書籍堆滿,30多年的工作資料將兩組大書櫃塞得滿滿當當,各種獎狀、證書、獎盃只能放在書架最靠邊的位置。

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他承擔了“空氣調節”、“自然能在建築環境中的應用”、“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概論”等3門本科生課程,及多門博士生、碩士生專業主幹課程的講授任務,每年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李安桂教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深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陝西日報》特別聚焦這位大學教授,他攻克了地鐵技術系列難題!

學科專業建設成就斐然

作為建築環境國家特色專業、學科帶頭人,李安桂教授始終認為專業建設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他採取多種渠道促進專業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持續不斷的加強專業發展,共建教學科研基地。加強學校與企事業單位聯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李安桂引領、團結專業教研室力量,齊心協力完善專業建設組織體系,革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在特色專業建設各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負責的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在中國科學評價中心發佈的中國大學教育專業排名中,在全國157所大學中,近5年來由第7、第6、第4,今年超過清華大學躍升至全國第2名,引起了業界強烈反響。作為專業及學科負責人,李安桂教授為專業學科建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陝西日報》特別聚焦這位大學教授,他攻克了地鐵技術系列難題!

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地鐵環控系統作為生命安全保障線工程,擔負著營造健康舒適的空氣環境、故障保障或火災情況下人員避難逃生的重任。

李安桂團隊同幾家設計及研發單位歷經十多年研究,突破了地鐵環控通風空調系統佔用空間大、能耗高的瓶頸,首創了高效柱體空氣湖通風技術,發明了輸配系統減阻降耗系列新技術,攻克了地鐵環控技術系列難題。該技術發明成果所涉及的理論、工程設計方法、技術裝備及專用產品,被眾多設計院及生產企業推廣應用,為實現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節能減排、裝備製造國產化的戰略目標作出了突出貢獻,引領了國際地鐵環控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也因此獲得了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李安桂教授用言行充分詮釋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詮釋了“德高為師 、身正為範”的內涵;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他始終緊跟學科前沿,在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淬鍊與成長。

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陝西省教育廳官網和陝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