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 哪裡的兵源質量最高?能力最強

在很多人認知之中,似乎北方人大多比南方人更加彪悍。

和南北沒關係,和血統沒關係,就是邊地的半文明半野蠻居民好鬥、牽掛少,敢於亡命搏富貴。俄國哥薩克就是南方人,李陵選拔精銳步兵也去南方,都是文明種族和蠻族交界區的居民。

農業社會,居民太野蠻了沒紀律,沒戰術;太文明瞭不願意放棄眼前的舒適生活,不願意離鄉;半文明社會那些窮困又不乏自然資源的居民才適合當兵。尤其適合參與中小規模戰鬥。一旦半文明社會有了一個明智的統治核心,把適合中小型戰鬥的部族捏成一支聽號令,能大戰的軍隊,立刻就有可怕的力量。

《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陵召見武臺,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毋騎予女。”陵對:“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餘騎攻陵。陵且戰且引,南行數日,抵山谷中。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始軍出時,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隨軍為卒妻婦,大匿車中。陵搜得,皆劍斬之。明日復戰,斬首三千餘級。

漢朝的荊楚是發達農業文明和山地蠻族交錯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風剽悍,有李家名將訓練就很善戰,步兵敢於正面對抗北方匈奴騎兵。後來黃河反覆奪淮入海,加上南北政權爭奪,兩淮地區土地退化,農業文明衰落,漢族居民重新蠻族化,也製造了一批半文明居民。朱元璋的淮西軍官團,劫掠清江浦的捻軍都是這裡出來的。近代東北地廣人稀,人均土地多,畝產低,識字率低,基層治安差,也是一種半蠻族社會,所以這地方盛產土匪和善於打架的黑社會。但張作霖集團的統治能力太差,買辦本性太強,所以無法把私鬥戰鬥力融入軍事組織,導致東北軍戰鬥力稀爛。一旦有了共產黨做組織核心,四野就是中國最強大的軍隊。

女真族兩次入主中原,就是因為他們是蠻族裡的定居文明人,文明人中的漁獵蠻族。這樣的社會平時可以抵禦強大的帝國,納貢後以半獨立方式生存;一旦有一個英武的首領,再趕上帝國衰敗,他們就能崛起,建立長久(相對其他蠻族政權)的征服。

為什麼這些主動漢化的半蠻族人往往只征服半個中國呢?因為中國很大,消化佔領區要很久。這個過程往往會讓一部分農業發達地區的經濟退步,進而半蠻族化。居民從帝國統治下的小農變成族長的農奴部曲,散漫的衙役和地方軍在亂世中逐漸磨練成強兵。這些強兵一旦被重建財政的南方漢族政權招募,就成了精銳部隊,比如南宋岳飛,比如南北朝的北府兵——順便說一句,北府兵最大的敵人是北魏,北魏的統治者是鮮卑,鮮卑是東胡一脈,後來另一撥東胡成了女真。於是半文明化蠻族的入侵最終被半蠻族化的漢族阻止。但如果南方無法重建財政和中央權威,這些半蠻族化的漢族就會跟著征服者南下,踏平南方殘餘政權,詳情請參照鹿鼎記。

類似地,羅馬人征服歐洲,秦滅六國,馬其頓統一希臘進而征服半個世界,乃至波斯人從兩河文明邊緣崛起,周朝滅商,身份都是文明種族中的野蠻國家,野蠻世界中的文明人。

這樣的征服如果發生在5千年前,征服一方就能奪到文明始祖的稱號。半遊牧的黃帝種族仗著機動力征服了炎帝種族,把那些不投降的炎帝種族稱為蚩尤,我們就都成了炎黃子孫。

征服發生在公元前後,勝利一方就是古典文明的主導者,例如相對希臘化世界算是半蠻子的羅馬和西羌化嚴重的的秦國。順便說一句,戰國後期,全國政權最強的競爭者就是本來蠻族成分很多的秦國,和胡服騎射、主動蠻族化的趙國,再就是自稱蠻夷的楚人,如項羽劉邦。中原老牌文明國家都喪失了主導古典文明時代的資格。

再後來的半蠻族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給文明改名,女真這種半蠻族入侵發生在中世紀,就只能作融合進文明的入侵者。麥加和麥地那的穆斯林征服者則介於古典文明和中世紀文明之間。當然,還有許多運氣不好的半文明種族走到一半就被滅掉了,比如西夏。但無論如何,他們融入帝國或者建立帝國的概率都要比純野蠻族群高得多。


古代中國 哪裡的兵源質量最高?能力最強


古代中國 哪裡的兵源質量最高?能力最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