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向我们借了两万块钱的群友,失联了!

那个向我们借了两万块钱的群友,失联了!

清浅

昨晚老秦告诉我,他所在的一个群里,发生了一件让人郁闷的事儿。

群友小A说,某某借了他一笔钱,但是好几天没有消息了,问大家有没有她电话。

这位群友说完,好几个群友也表示她也借了自己的钱了,最最郁闷的是,大家都没她电话。

老秦他们所在的那个群,建立很多年了,群友来自全国各地,群友不多,大家却一直聊得很热闹,有什么苦恼也会向群里倾诉,也有群友因为出差等原因,面过基。

可实际上,大家对彼此真实身份背景,仅限于知道所在地和工作等粗略的信息,比方,某某是公务员,某某是教师,某某是文案策划……

微信群建立了很多年,大家也聊了很多,也一直觉得这个群是个没事可以唠唠嗑的小组织。

借钱的这位,在群里展现的人设是位富婆,平时聊天透露的,也是品质生活,中高端消费,比如去国外旅个游啥的。

前段时间这位富婆群友和小A说,最近家里出了点儿事,手头紧张,问小A能否借给她一些钱,还说发了工资马上还。

小A问借多少发,富婆群友说两千。

小A考虑到大家认识这么久了(更确切地说是进同一个群这么久了),加之她在平时群里的表现,应当有偿还能力,就借给了她。

没多久,富婆人设群友又问小A借钱,小A再次慷慨解囊,这次又借了一千五。

几天后,小A和富婆群友聊天,发现对方一直不回消息,当然,也没拉黑自己。

再发消息,对方依然不回。小A慌了,毕竟三千五百块钱也不是小数。

往群里一说,好几个群友都表示,她也问自己借钱了,有的借给了她,有的没借给她,借钱给她的,大多借出去了一两千,虽然损失都不大,可谁的钱也不是天上刮来的。

最夸张的是一位叫小c的群友,竟然借给了她16000,而且也是一两千一两千借出去的。问及为什么会借给她这么多?小c答,他听她语气的确是急用钱,觉得大家认识这么久了,怎么也不至于是骗子。

总之这位富婆在这个群一共借走了两万多。虽然她没有拉黑大家,但是这个微信号如果她弃用,这些钱则有可能成为无头公案。就算报案,也不一定能追回来。

而大家发现,虽然大家每天天南海北地聊,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也没人有她的电话号码。

虽然还没落实她是个骗子,但挨着向群友借钱,总让人觉得十分可疑。

一般情况下,需要借钱,不都是找生活中的朋友吗?比方,亲人,朋友或者同事。

而且现在信贷这么发达,一两千块钱完全可以信用卡取现啊,上万了还可以考虑花呗、白条方式,找网友借算怎么回事呢?

我反正是不会问网友借钱,哪怕大家聊得再投机,关系再亲密,我也不会借。因为向陌生人借钱,总难免逃脱骗子的嫌疑。

更不要提微信群的建立,极其简单而随性。我最讨厌的微信的一个功能是,不经你同意,就可以拉你进入一个群,我不止一次被拉入微信群。

还有很多人会通过群加好友,其实你根本不认识对方。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位姓夏的女士因为自己炒股票,就莫名进入一个股票微信群,没过几天,群主就留言说最近股市行情不好,推荐大家炒黄金。

夏女士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络黄金交易平台,被骗100多万元。

犯罪嫌疑人张某坦言:“群里面有50几个人,其他人就是小号,被害人就夏女士一个人,群里面就只有她。其他人在里面有分工。就是直播间老师有操作,大家就买进这个单,在这里说。”

也就是说,整个群里除了夏女士,其他人全是骗子或骗子的小号。

不是我们太单纯,而是骗子套路太多,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在微信群一定要注意隐私和安全,在我们晒娃的照片儿时,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谁能保证群里每个人都是好人呢?

为了方便读者交流,我自己也建了两个微信群。有一次,一个读者让我帮她发一个众筹信息,说是朋友的父亲生病了让大家帮一帮她朋友。

我犹豫了一下,然后拒绝了。她是我的读者没错,可我和她并不熟,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我发到群里,大家看我的面子有可能会捐钱,一旦发现她是骗子,我就变成了帮凶。

不是我不善良,是人心越来越复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