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二鍋頭暢銷,就是消費降級嗎?

導讀:消費升級成為17年熱門搜索,消費升級類個股也形成了趨勢性上漲。但如今拼多多的上市,彷彿帶了一次消費降級潮,有人調侃說,17年才接受了40塊錢一杯的咖啡,18年又穿回了9塊9包郵的褲子。

“吃涪陵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今年上半年,牛欄山二鍋頭的所屬企業順鑫農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81億元,同比增長96.78%;涪陵榨菜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14億元,同比增長61%;主打“北京五環外”市場的拼多多成功上市;統一、康師傅等品牌方便麵收益也一改頹勢,迎來上漲。榨菜、二鍋頭、方便麵利潤大增,許多人以此視作中國人消費降級的“鐵證”。

還沒有成功升級就走上了降級之路,看到這樣的消息,多多少少會讓人感到些許沮喪。究竟是這屆年輕人不行,還是市場對年輕人太不友好了?

榨菜二鍋頭暢銷,就是消費降級嗎?

是時候跟大夥兒聊聊“消費降級”了。

誤區

似是而非的結論,更多的是在挑撥人們的情緒。人們從“壞消息”中收穫刺激,收穫“懟”的快感,卻很少認真思考表象的喧譁與浮躁背後,究竟有幾分是真,幾分誇大。

很多人理解消費存在這樣的誤區:凡是高消費就是升級的,凡是低消費就是降級了。這裡需要做一區分:過去對“消費降級”的定義,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經濟危機背景下,居民收入降低,消費縮水,一些人因而作出降低消費水平的選擇。

但隨著社會發展的多元化,“消費降級”被賦予新的含義和特點,主要是指在不降低消費品質的前提下,選擇價格更為低廉的產品的現象,這意味著消費者對消費的關注重點回歸到產品本身的實用價值,消費價格和消費行為迴歸理性。

“消費降級”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重視實用價值的消費選擇。消費者作出消費選擇的關注重點由單一層面的價格關注轉為對實用價值的關注。

第二,消費者主導的“獵廉”行為。“消費降級”由供給方主導,消費者被動接受其消費引導,轉為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主動“獵廉”行為。

第三,局部地區的“消費下行”現象。這一現象更多地出現在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的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消費標準聚焦於“性價比”,消費選擇由“品牌趨向”轉為“實用趨向”,不拘於對品牌產品的追逐。

也就是說,“消費降級”並不等於品質的下降,其實質是更為經濟實惠的消費方式,也是供給多維發展的結果。因此,要理性科學地看待“消費降級”現象。

根源,是什麼讓我們變窮了?

“消費降級”有那麼可怕嗎?

為何會出現“消費降級”?

首先,錢去哪兒了呢?樓市。

這兩年,小編身邊小青年們紛紛結婚了,好多拼盡了家庭洪荒之力,靠了“六個錢包”,才能勉強買到一套房,還貸了一屁股貸款。

沒辦法,這兩年,房價不停漲漲漲,即使月入3萬又如何,每月一萬五的房貸,哪還有富餘的錢來消費?

而那些買房早的朋友也沒有佔到多大便宜。因為有了孩子,老人也來照顧孩子了,房子不夠住了,只得換更大的房子。一賣一買之間,又背上了沉重的房貸。

大量居民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來還房貸了。數據顯示,2015、2016年的新增住房貸款佔新增貸款的比例達到64.43%、77.27%。現在居民貸款比例已經佔到國民收入的50%了!

榨菜二鍋頭暢銷,就是消費降級嗎?

其次,是教育支出。

孩子教育支出也是目前很多家庭面臨的最大的成本開支。

9月剛剛開學,幾個家裡有寶寶的朋友就向小編感嘆,就這幾天,交了好幾萬培訓費了:

每週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班:15000元;

還有其他…不算不知道,零零總總加起來竟有35000元之多!

榨菜二鍋頭暢銷,就是消費降級嗎?

也許這個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費有些誇張。《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家庭的教育消費意願很強,教育支出佔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44%的受訪家庭表示,輔導班在教育消費中佔比最大。

以城鎮為例,全國城鎮家庭每年教育平均支出高達1.01萬元,但隨著孩子年級越高、教育支出也越多。

第三,除了消費方面。

供給模式也在悄然轉變!消費需求滿足的根本原因是供給的極大豐富,“消費降級”的形成緣於供給的發展,供給方開拓線上線下經營方式的交互發展,為“消費降級”提供平臺。線上和線下供給方式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線下更偏重主觀層面的服務感受,線上則更關注客觀層面的價廉質優,兩種消費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對比和分享的機會,在平衡電商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夠引導消費需求並培養消費者良好的消費習慣。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分析、探索和引導,成為供給方推動“消費降級”的重要內核驅動力。

最後,“消費降級”源於市場競爭。

除了企業的內核驅動力外,市場競爭的加劇也為供給方提供了外在驅動力。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盈利空間,需要明確企業定位和細分市場需求,這要求企業要對市場需求進行更加細緻和精準的分析,同時,企業要不斷提高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水平,保持消費黏性。在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促使供給方提供品質更高、定位更精準、服務更全面的產品或服務。

態度,你該怎麼辦?

在小編看來,“消費降級”根本沒那麼可怕,說到底還是源於消費態度這個最大變量。

評價一個國家的消費水平,不能以與價格掛鉤的消費能力為標準。與消費水平相對應的是消費態度,所謂消費降級,其實是經過了這些年補償性的消費慾望的釋放以後,大家的消費更加務實了,也更加有態度了。

共享單車就體現了消費態度。幾公里路程,坐公交車等待時間太長,打出租車既浪費又讓司機不滿意,不如自己騎車。這批年輕人是健康和環保理念的原生一族,擔心城市霧霾,擔心未來的身體,他們不是消費能力跟不上,而是消費觀念產生了轉折。

名牌服裝店不再受寵,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花大錢買個標籤沒有必要,穿著只要舒服就好。這代青年眼中的大眾偶像,無外乎是在互聯網產業叱吒風雲的IT大佬。人們發現,大佬們穿衣服都單調得令人髮指——已過世的喬布斯“喬幫主”一套相同款式的衣服穿了13年,依然讓“斜槓青年”對他的品位佩服得五體投地。

上一代人,講究的是賺多少錢,匹配怎樣的消費,把多餘的錢存到銀行裡;這代年輕人,不管自己賺多少錢,消費只衝著滿足消費理念的目標。一邊有人說“隱形貧困人口”,一邊又嚷嚷著“消費降級”,其實並不矛盾。“隱形貧困人口”不會大手大腳地透支自己的未來,“消費降級”的年輕人也不會在居住、精神需求等他們視之為核心生活價值的方面隨意糊弄,從某種意義上看,他們其實是一類人。

榨菜二鍋頭暢銷,就是消費降級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儘管階層差異依舊長期存在,但差異未必要體現在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費指標上。社會成熟的一個標誌,在於一些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品和服務,是低門檻又能被人們所普遍接受的。這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

你該如何做呢?

1.做好寒冬蟄伏的準備吧。拼多多也好,榨菜也好,省錢並不是壞事。

2.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尤其是有大額房貸的家庭來說,該仔細考慮下自己的現金流了,一般情況下,家庭至少要預留“(每個月生活開銷+房貸)×6”+“一年內計劃的開銷”。

比如,你每個月水電、房租、請客吃飯要花5000元,房貸要5000元,而且過三個月想去歐洲買塊勞力士,要花50000元。

那麼你就要手頭上放10000×6+50000=110000元,這個錢可以買點貨幣基金,但別折騰股票或者買長期產品。股票賺了還好說,萬一趕上兩次熔斷,勞力士變西鐵城找誰說理去?

3.熱愛學習,知識能給你更多安全感。知識能讓你找到讓困難終結的辦法,也能給生活更多希望。

共享經濟的出現,互聯網經濟降低的流通成本,製造了所謂“消費降級”的概念。其實,消費歸根結底不能停留在對於物質的滿足上,讓自己的每一筆消費更有價值,才是提升消費水平的真實指向。

年輕人歷來是市場的風向標,是消費觀念的引導者,大家的消費更有態度了,未嘗不是一個好趨勢。

榨菜二鍋頭暢銷,就是消費降級嗎?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