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二锅头畅销,就是消费降级吗?

导读:消费升级成为17年热门搜索,消费升级类个股也形成了趋势性上涨。但如今拼多多的上市,仿佛带了一次消费降级潮,有人调侃说,17年才接受了40块钱一杯的咖啡,18年又穿回了9块9包邮的裤子。

“吃涪陵榨菜、喝二锅头、上拼多多……”今年上半年,牛栏山二锅头的所属企业顺鑫农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96.78%;涪陵榨菜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14亿元,同比增长61%;主打“北京五环外”市场的拼多多成功上市;统一、康师傅等品牌方便面收益也一改颓势,迎来上涨。榨菜、二锅头、方便面利润大增,许多人以此视作中国人消费降级的“铁证”。

还没有成功升级就走上了降级之路,看到这样的消息,多多少少会让人感到些许沮丧。究竟是这届年轻人不行,还是市场对年轻人太不友好了?

榨菜二锅头畅销,就是消费降级吗?

是时候跟大伙儿聊聊“消费降级”了。

误区

似是而非的结论,更多的是在挑拨人们的情绪。人们从“坏消息”中收获刺激,收获“怼”的快感,却很少认真思考表象的喧哗与浮躁背后,究竟有几分是真,几分夸大。

很多人理解消费存在这样的误区:凡是高消费就是升级的,凡是低消费就是降级了。这里需要做一区分:过去对“消费降级”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济危机背景下,居民收入降低,消费缩水,一些人因而作出降低消费水平的选择。

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消费降级”被赋予新的含义和特点,主要是指在不降低消费品质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产品的现象,这意味着消费者对消费的关注重点回归到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消费价格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

“消费降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重视实用价值的消费选择。消费者作出消费选择的关注重点由单一层面的价格关注转为对实用价值的关注。

第二,消费者主导的“猎廉”行为。“消费降级”由供给方主导,消费者被动接受其消费引导,转为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主动“猎廉”行为。

第三,局部地区的“消费下行”现象。这一现象更多地出现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标准聚焦于“性价比”,消费选择由“品牌趋向”转为“实用趋向”,不拘于对品牌产品的追逐。

也就是说,“消费降级”并不等于品质的下降,其实质是更为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也是供给多维发展的结果。因此,要理性科学地看待“消费降级”现象。

根源,是什么让我们变穷了?

“消费降级”有那么可怕吗?

为何会出现“消费降级”?

首先,钱去哪儿了呢?楼市。

这两年,小编身边小青年们纷纷结婚了,好多拼尽了家庭洪荒之力,靠了“六个钱包”,才能勉强买到一套房,还贷了一屁股贷款。

没办法,这两年,房价不停涨涨涨,即使月入3万又如何,每月一万五的房贷,哪还有富余的钱来消费?

而那些买房早的朋友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因为有了孩子,老人也来照顾孩子了,房子不够住了,只得换更大的房子。一卖一买之间,又背上了沉重的房贷。

大量居民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还房贷了。数据显示,2015、2016年的新增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达到64.43%、77.27%。现在居民贷款比例已经占到国民收入的50%了!

榨菜二锅头畅销,就是消费降级吗?

其次,是教育支出。

孩子教育支出也是目前很多家庭面临的最大的成本开支。

9月刚刚开学,几个家里有宝宝的朋友就向小编感叹,就这几天,交了好几万培训费了:

每周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班:15000元;

还有其他…不算不知道,零零总总加起来竟有35000元之多!

榨菜二锅头畅销,就是消费降级吗?

也许这个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费有些夸张。《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的教育消费意愿很强,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44%的受访家庭表示,辅导班在教育消费中占比最大。

以城镇为例,全国城镇家庭每年教育平均支出高达1.01万元,但随着孩子年级越高、教育支出也越多。

第三,除了消费方面。

供给模式也在悄然转变!消费需求满足的根本原因是供给的极大丰富,“消费降级”的形成缘于供给的发展,供给方开拓线上线下经营方式的交互发展,为“消费降级”提供平台。线上和线下供给方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线下更偏重主观层面的服务感受,线上则更关注客观层面的价廉质优,两种消费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对比和分享的机会,在平衡电商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引导消费需求并培养消费者良好的消费习惯。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探索和引导,成为供给方推动“消费降级”的重要内核驱动力。

最后,“消费降级”源于市场竞争。

除了企业的内核驱动力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为供给方提供了外在驱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需要明确企业定位和细分市场需求,这要求企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更加细致和精准的分析,同时,企业要不断提高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保持消费黏性。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供给方提供品质更高、定位更精准、服务更全面的产品或服务。

态度,你该怎么办?

在小编看来,“消费降级”根本没那么可怕,说到底还是源于消费态度这个最大变量。

评价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不能以与价格挂钩的消费能力为标准。与消费水平相对应的是消费态度,所谓消费降级,其实是经过了这些年补偿性的消费欲望的释放以后,大家的消费更加务实了,也更加有态度了。

共享单车就体现了消费态度。几公里路程,坐公交车等待时间太长,打出租车既浪费又让司机不满意,不如自己骑车。这批年轻人是健康和环保理念的原生一族,担心城市雾霾,担心未来的身体,他们不是消费能力跟不上,而是消费观念产生了转折。

名牌服装店不再受宠,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花大钱买个标签没有必要,穿着只要舒服就好。这代青年眼中的大众偶像,无外乎是在互联网产业叱咤风云的IT大佬。人们发现,大佬们穿衣服都单调得令人发指——已过世的乔布斯“乔帮主”一套相同款式的衣服穿了13年,依然让“斜杠青年”对他的品位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一代人,讲究的是赚多少钱,匹配怎样的消费,把多余的钱存到银行里;这代年轻人,不管自己赚多少钱,消费只冲着满足消费理念的目标。一边有人说“隐形贫困人口”,一边又嚷嚷着“消费降级”,其实并不矛盾。“隐形贫困人口”不会大手大脚地透支自己的未来,“消费降级”的年轻人也不会在居住、精神需求等他们视之为核心生活价值的方面随意糊弄,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其实是一类人。

榨菜二锅头畅销,就是消费降级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阶层差异依旧长期存在,但差异未必要体现在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指标上。社会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于一些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是低门槛又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这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你该如何做呢?

1.做好寒冬蛰伏的准备吧。拼多多也好,榨菜也好,省钱并不是坏事。

2.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尤其是有大额房贷的家庭来说,该仔细考虑下自己的现金流了,一般情况下,家庭至少要预留“(每个月生活开销+房贷)×6”+“一年内计划的开销”。

比如,你每个月水电、房租、请客吃饭要花5000元,房贷要5000元,而且过三个月想去欧洲买块劳力士,要花50000元。

那么你就要手头上放10000×6+50000=110000元,这个钱可以买点货币基金,但别折腾股票或者买长期产品。股票赚了还好说,万一赶上两次熔断,劳力士变西铁城找谁说理去?

3.热爱学习,知识能给你更多安全感。知识能让你找到让困难终结的办法,也能给生活更多希望。

共享经济的出现,互联网经济降低的流通成本,制造了所谓“消费降级”的概念。其实,消费归根结底不能停留在对于物质的满足上,让自己的每一笔消费更有价值,才是提升消费水平的真实指向。

年轻人历来是市场的风向标,是消费观念的引导者,大家的消费更有态度了,未尝不是一个好趋势。

榨菜二锅头畅销,就是消费降级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如有侵权请联络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