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

黃河是鑲嵌在濟陽身上的緞帶

濟陽,總是在清晨裡出走

濟陽,夜晚溫暖的醉酒

濟陽,淌不完的黃河水向東流

濟陽,路的盡頭是黃河的堅守

濟陽,是黃河時代的見證者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空氣清新,物華天寶,沃野千里的黃河灘,溫潤寬厚的黃河人,你能想到的所有意象都與濟陽有關,間接或直接。

以黃河為軸,偉岸的黃河大堤就象兩條巨龍,把倔強的黃河水擠在中間,任其翻騰、奔流。千年渡口接駁著北岸的風土人情,濟陽人以熱腸古道迎來送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五帝少昊氏部落善戰驍勇,張爾岐和艾元徵成就一代大師,攜河北跨乘新舊動能轉換之風破浪前行......濟陽1098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從不缺少燦爛的文明。

對任何一箇中國城市來說,黃河穿城而過是一種莫大的殊榮。濟陽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黃河從青藏高原出發,一路怒吼,到了濟陽卻突然變得沉靜和緩,千年以前,這條波瀾壯闊的河流和滿腔熱忱的濟陽人一同驚豔四座,成為古老文明的第一批執筆者。濟陽故事也在那一刻開始,四千多年的時間,拉拉雜雜地灑落著所有濟陽人的往事。

這裡的一切都與人有關,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沉澱,不斷成長,繼承著祖先的遺志,守護著這片哺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也守護著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根基。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瓜在家鄉 人在遠方

曲堤黃瓜,濟陽最鋒芒畢露的城市符號,三次獲得中國品牌“金譜獎”,國家首個認定的黃瓜“中國馳名商標”,清脆可口和打包帶走是所有外地人對曲堤黃瓜的印象。

太陽還未升起,曲堤黃瓜市場上早已人聲鼎沸,剛摘得黃瓜,還帶著晶瑩的露水,被一箱箱的抬上貨車,濟陽的清晨喧鬧得可愛,也充滿細微的生活氣息。

趕在太陽昇起之前裝車,趕在菜場開門之前上架,這是曲堤黃瓜販賣的標準,在這裡,沒有一家黃瓜種植戶能稱得上是公認的第一,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曲堤出品,必屬精品。

作為“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的獲得者,如今的曲堤黃瓜早已走出黃河北岸,在中國遍地開花,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愛吃的國家裡,最威武雄壯的綠色農產品大軍。

走出濟陽的不僅僅是一隻黃瓜,還有那些年輕人,而且他們的出走更加決絕。

濟陽每年培養出幾千名優秀畢業生,他們分佈在清華、北大、交大等高等學府,然而,到如今,畢業生迴歸率仍不到五成,即使是在濟南城區上學的人,也很少選擇回家就業。

濟北中學和濟陽一中,省級規範化中學,榮耀滿身,學子無數,培養出的孩子卻出走遠方。新建的聞韶中學距澄波湖風景區只有幾公里的距離,遠可讀山之靈秀,近可觀水之飄逸,舒適的學習環境卻又讓人無奈幾年後的分離。

濟陽的吸引力無疑是在下降的,年輕人在出走,也順便帶走了這座城市的一部分希望。濟陽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區的兩翼,但是那還不夠。

對出走的濟陽人來說,家鄉似乎只有在遠方才可愛,父親種的黃瓜只有闊別已久才格外清脆。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黃河的水 不停地流

黃河將濟陽和濟南從中剖開,袒露出北岸城市不平凡的命運。

少昊氏時,司寇爽鳩氏在這裡安營落家,孕育了濟陽的第一批燦爛文化。虞舜至夏朝時,部落酋長季萴氏在這裡繁衍生息。

東晉時縣境先後為“十六國”中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國地,所屬郡縣不詳。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南宋濟南府知府劉豫降金,濟南府遂為金國地。同年11月20日(農曆十月七日),割章丘、臨邑各一部分境域置一新縣,因縣境地處濟水之北,故命名為濟陽縣。

1961年10月5日,濟陽縣建制恢復,屬德州專區(1967年,德州專區改稱德州地區)。1990年1月1日,濟陽縣劃歸濟南市。自此,濟陽成為省會發展的重要棋子。

2018年,這顆棋子一馬當先,撤縣設區,黃河北岸與南岸終於在母親河的見證下擁抱取暖。28年風雨征程,有些人從青蔥年少等到兩鬢微白,有些人則從出生就見到新區的太陽。

經過幾千年的紛爭、割地和歸屬,濟陽的骨子裡滿是堅韌和強悍,這種性格已經寫在濟陽人的基因裡。濟陽人熱情好客卻也堅韌強悍,

2008年濟陽黃河大橋竣工通車,2017年鳳凰大橋順利開工連接南北,2018年濟濱高鐵開工建設穿城而過,濟陽,未來可期。

濟陽似乎一直在見證“過路”,有的留下,有的離開。從屬地歸屬戰亂紛爭,到劃歸省會撤縣設區,從少昊氏部落的彈丸之地,到如今2條國道、2條省道,3條高速“七縱七橫”的道路框架。濟陽,一直在路上。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黃河北岸 豪爽淳樸

早年間,老人們常打趣道:“一座縣城一盞燈,一隻喇叭全城聽”。現在,撤縣設區的濟陽再也不只是一盞燈,他的燈照耀了整個城區,照亮了每一個精彩的夜生活。

濟陽的夜生活不分春夏秋冬,天暖擼烤串,天涼吃火鍋,但是,一年四季都離不開酒。夜幕一旦降臨,濟陽城就開始酒香四溢,濟陽人就開始酒酣耳熱。人們用過剩的荷爾蒙最大程度地換取多巴胺,酒精便是這場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濟陽人的胃裡並不只是咣噹著啤酒,那對於夜市上百花繚亂的吃食來說,太過於無情了。

老城鍋餅足以給夜晚一記重拳,烙而熟之,外焦黃而內細白,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濟陽人民特有的濟水情懷。在老滷中慢煮的過橋排骨,則是一種有別於純粹喝酒的、甜蜜的醉香,不同於酒糟的熱烈,它的細膩和後調足夠讓人回味。而黃河鯉魚酥魚的爽滑和湯汁的香醇足夠讓人在寒冷的夜晚溫暖身子,直到酒足飯飽後的最後一杯酒,忽閃在路燈與黑夜之中,滿足感方才開始在身上蔓延。

恍惚間,濟陽是有那麼一股子俠氣。想了解濟陽,該趁著夜色,循著鼎沸人聲,來一次大隱隱於市。這一派繁榮,總會給人一種切實的活在世上的感覺。

摸準這種感覺,才會發覺,為什麼這座城市的人總是一身正氣。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這就是濟陽,我們的故鄉


2008年,郭振平、郭旺父子上陣遠赴汶川災區,不顧個人安危在一片片廢墟下救出無數個生命。2016年,劉春明、婁長民兩位“平民英雄”空降火場救人,被贊最勇敢“蜘蛛俠”......

濟陽,一座從未在全國人面前熠熠生輝的城市,濟陽的故事卻一直被全國人所感動。你可以說它風骨節氣千年不絕,也可以說它勤勉安寧正氣凜然,可惜,以上任何一種定義,都顯得浮誇,或單薄。濟陽對於濟陽人是家,對其他人是遠方,或許僅此而已。(來源:新濟陽微信公眾號 劉姝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