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懂《三國演義》?

大海的小米粒


讀懂一部經典,一靠讀,再靠實踐,再得進行總結。

所謂讀!

一則要詳細的閱讀原文,進行讀書筆記。再則要閱讀相關的著作,也就是對《三國演義》進行研究的名著,這是不能忽略的!恰恰許多人在這個地方忽略了,很遺憾。

所謂實踐!

不是照搬書籍記載、不是食古不化,是堅持正確的理念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的去提高自己,不斷的反省自己,寬以待人、嚴於律己。

所謂總結!

道理是用來實踐的,不是看著好看的。所以關鍵在於知行合一。閱讀經典,關鍵是學習經典裡面的道理和追求,學習做人的道理。把人做好,才有資格做事,才能夠擔當責任!所以,要不斷的閱讀經典、不斷實踐、不斷反省,總結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用心用心再用心,努力努力再努力!


三國演義直播和學習


我非常推崇三聯出版社的理念:讀書.生活.新知。讀書是為了獲得新知,是服務於生活的。《三國演義》這本經典是博大精深的,是要常讀常新的。今天我主要講一講在初讀《三國演義》的基礎上怎樣進行精耕細讀,獲得新知,學以致用:精讀“三絕”,輔以“毛批”,參讀史書,觀看影視,以寫促讀。

一、精讀“三絕”,以點帶面。

巜三國演義》的開篇是明朝狀元楊慎填的巜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巜三國演義》講的是英雄逐鹿的故事。裡面人物眾多,情節繁雜。根據百科書,裡面有名有姓的英雄就有848位。如果我們各個喜歡,就會如入特大超市,琳琅滿目卻不知所購。所以我們要精讀,只抱西瓜,先不顧芝麻。

借鑑《讀三國志法》中“三絕”說法,提綱挈領式地精讀“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和 “義絕”關公這三個人物,便可擊中書中要害。因為這三個人物分別代表書中的帥、相、將。

以“義絕”關公以例,串讀“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大意失荊州”“走麥城”等故事,一個赤面赤心、義薄雲天、深沉儒雅卻晚來大意的蓋世英雄關二爺就有血有肉地浮現我們面前。然後輻射到三國二十四名將(含關羽):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神槍張繡與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與姜維。

尤其將呂布與關公處世與下場進行比較,前者見利忘義,縊死白門樓;後者義薄雲天,進廟封神。

精讀主要人物,注意細節,讀深析透人物形象,感受羅貫中通過主要人物表達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以點代面時,“讀書不求甚解,毎有會意,便欣然自得”。

二、輔讀“毛批”,茅塞頓開。

我們看完電影后,一般都會去讀一讀豆瓣的影評,讀巜三國演義》也要這樣。你讀完書,一定要去看一看毛宗崗對巜三國演義》做的批註。毛宗崗父子一生鍾愛《三國演義》,能見他人之所未見,言他人之所未言,真的是慧眼識珠:

觀水鏡“未得其時”之言及州平“徒費心力”之語,令讀者眼光直射注五丈原一篇。蓋在孔明未起手時,早為他結尾伏下一筆矣。

這是毛宗崗對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做的批註。我也是看了這個批註想起“溫酒斬華雄”篇袁紹說的話:

“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羅貫中為什麼讓袁紹說這句話呢?他這是為關公殺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埋伏啊!“草蛇灰線,伏行千里”,羅貫中真的是高明啊!

輔讀“毛批”,擊節讚歎,舉一反三,更能發現羅貫中匠心獨運的地方。

三、比照《三國志》,恍然大悟。

《三國演義》是在陳壽《三國志》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美學理想所創作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清代的章學誠認為它是“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所以讀完巜三國演義》,不煩再去看一看《三國志》的人物傳,說不定會恍然大悟。

我高中時讀《三國演義》,對“智絕”諸葛亮崇拜得五體投地。大學時看了巜三國志》的《蜀書·諸葛亮傳》,才明白“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空城計”都是子虛烏有的,用人失察導致街亭失守倒是確有其事。按魯迅先生的話講:

“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驚鄂之餘,也不得不佩服羅貫中的虛構指數。

參看巜三國志》,就會明白演義就是演義,史實就是史實,不要把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錯當成真實的歷史人物解讀,混淆視聽便有失公允。

四、觀看電視,溫故知新。

王扶林任總導演的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共84集,拍了五年,央視共投1.7億元人民幣。幾十年過去了,至今還是無人能超越的經典。導演、製片和演員們嘔心瀝血。一個隨拍三國的外國人說,這些人是在用生命將名著搬上熒屏,送進千家萬戶。所以,我們一定要藉助這部經典電視劇,重溫書中精華,體會改編之妙。

我當時的做法是一邊翻開書,一邊看著電視劇,重點注意編劇刪減和增補的部分。比如巜草船借箭》一集就增加一段諸葛亮與魯肅談論的“將帥之道”:

“這兵字大有學問,兵者有可見之兵,荷戟執戈,肉軀之身乃可見之兵。不可見之兵者,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如此萬物萬象,均可以為兵⋯⋯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書中這裡只有最後一句話,單薄得很,而編劇和導演用心加了這些,書中只見“神機妙算”,劇中卻見“將帥之道”,妙啊!

九四版巜三國演義》是國家拍,有非常多的研究巜三國》的專家作了顧問,這是一部群策群力的經典,它基本上把書中的精華全拍了出來,看電視劇有利於我們溫故知新。另外,影視的視聽享受,更有利於我們理解書籍。

五、以寫促讀,讀寫兩得

讀書貴在有得,學習貴在致用。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如何做到學以致用呢?以讀助寫,以寫促讀,讀寫兩得!

我喜歡巜三國演義》,看書時都會準備一支鉛筆,看到心儀的語句畫一畫,旁邊也寫上一兩個詞的感想;看到妙筆生花或讓我落淚的地方,停下來,寫上一段感悟。久而久之,我竟然也寫出了幾篇有關《三國演義》的讀書隨筆:《曹操與關羽: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巜諸葛亮與劉備: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因為寫文章,就要再次強化閱讀,這樣就達到了讀寫相得的目的。


精耕細讀,佐以批註、史書、影視,入乎其內,出入其外,讀寫兩得,學以致用,不亦樂乎!


蕭生一介


其實《三國演義》怎麼讀也沒法讀懂,因為你每讀一次或一段,你總冒出不同的想法!就像“其實你不懂我傷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小說的魅力不就在於誰有誰的領會,人有時候連自己都鬧不懂自己,更別說想個啥就是啥的小說了,讀的遍數多了,你的感慨只能是“羅貫中你可真能編,你可真會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