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如果說起中國空軍的夢想,隨著中國國內航空工業的大發展,三代機、四代機、預警機等一個又一個夢想已經實現了,如果說還有什麼沒實現的,恐怕就是國產大型空中加油機迄今仍是空白,僅有的3架俄製伊爾-78和10多架轟油-6和大國空軍嚴重不匹配,其實,造空中加油機,是一個門檻相當高的事情。

全球範圍內,有空中加油機的國家是比較多的。別說中美俄法英等大國空軍,一些中小國家的空軍,也不缺空中加油機的身影,比如美軍上一代大批裝備的KC-135加油機,除了出售給法國等大國空軍外,智利、新加坡等國空軍也都有購買的,連伊朗都有兩架世界上最大的波音747-200加油機。

為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圖片:伊朗有全世界最大的加油機——波音747-200型

但是,買和造之間,那就差了幾個太陽系了。

目前,能造空中加油機的國家非常至少,美國自然不必說,二戰後研發了多種加油機,俄羅斯這方面也有相對豐富的經驗,英國也有VC-10這樣的純國產加油機,法國依仗空客這個大樹,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空中加油機研發強國,當然中國利用轟-6轟炸機研發的轟油-6也能算一個,其餘的,似乎真的數不出了。

為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圖片:VC-10K3,要比咱轟油-6強不少

而且,空中加油機現在的研發難度越來越大。

在上世紀40-50年代,美軍的空中加油機也是從轟炸機起步的,那就是KB-29“超級堡壘”加油機及其改進型KB-50,後來改用了波音707平臺的KC-135,最後是寬體客機KC-10和最新的KC-46,歐洲的話,英國當年既用過和轟-6類似的3V轟炸機“勝利者”改過加油機,也用本國的窄體遠程客機VC-10改過,而俄羅斯的話,最早其實也是用圖-16起步的,最近20年一直都是用伊爾-78,最新的伊爾-78M-90A也是如此,他們也曾計劃用伊爾-96-400寬體客機改,沒資金去搞。

為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圖片:KC-10替KC-46加油,遠處是KC-135

要知道,空中加油機載機平臺,既要有很大的載油量,又要有儘可能好的經濟性,自己首先不能是油老虎,另一方面,西方空軍對空中加油機的要求更加多樣化,也要能執行人員運輸任務,所以歐洲空客公司開發的A310MRTT和最新的A330MRTT,都可以執行人員運輸任務,要不然,英國首相哪能用A330MRTT當自己的專機呢。

為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圖片:英國空軍裝備的A330MRTT

如果要用寬體客機作為空中加油機平臺的話,自行研發的難度就直線上升了,世界上能造的無非是波音、空客、麥道(已被波音兼併)、伊留申等幾家,中國雖然已經開始試飛C919,但它畢竟是窄體幹線客機,改成加油機後,其載油量不可能比轟油-6的37噸(其中可輸油18噸)好多少,而與空客A330基本相當的CR929,無疑是望梅止渴。

為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從空中加油機平臺來看,大型運輸機是僅次於寬體客機的次優選擇,其經濟性、續航時間都要弱於後者。不過俄羅斯的伊爾-78M通過在貨艙中設置3個軟式油箱,也實現了106噸的最大載油量,這很值得運-20借鑑,運-20在平臺上也要比伊爾-78更好,特別是中國一舉攻克了大型運輸機核心技術後,成為發展大型空中加油機的捷徑。

為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此外,空中加油機還涉及多項關鍵技術。

硬管加油的輸油速度普遍高達4000多升/分鐘,比中國轟油-6用的RDC-1這種軟式加油吊艙的1000多升快3倍以上,但研發難度不小,掌握這種技術的僅有美國和歐洲,空客A330MRTT是全世界美國以外唯一一種硬管加油機,美國的KC-46的硬管加油衍杆還採用了電傳操縱技術,當然這一關鍵技術的難度,比起在技術封鎖之下搞到合適的載機平臺,還是小多了。

為何僅5個國家能造空中加油機?門檻高過三代機,大國空軍的標配

由此可見,自行研發空中加油機真的是一個考驗大國航空工業底蘊的事情,連法國都長期使用美製KC-135,中國在這方面仍需努力追趕,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