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發布會舉辦

9月24日,在中秋佳節之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和澳洲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共同主辦,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支持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發佈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投資局等機構的官員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深入討論了中澳雙方當前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面臨的合作機遇和前景,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範圍內的推進落實問題,在此次會議中發佈了由國發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課題團隊編寫的《“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2018報告》。本次會議由人民大學國發院副院長、“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教授主持。

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發佈會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人民大學以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大學為目標,不斷增進國際交流、致力於打造高水平國際開放式學術平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國際合作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學校應努力發揮強大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綜合各國一流院校的國際視野,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落地。中國人民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有著深厚的友誼。當下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之際,本次發佈的“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是國內首個該類型的指數,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必要性,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在“一帶一路”互利共贏的的宗旨下,國發院作為國家高端智庫,應當將投資合作的環境及前景描繪出來,提供給相關社會人士和政界精英,以使他們進行正確的決策。

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發佈會舉辦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榮休教授,東亞論壇、東亞經濟研究所主任彼得·德賴斯代爾(Peter Drysdale)對兩校之間的科研合作表達了讚許,並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其實施中遇到的挑戰和變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肯定了人民大學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這項成果在促進地區和全球研究機構助力經濟發展當中的作用。

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發佈會舉辦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認為,“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對“一帶一路”的政策設計、深化落實等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他指出,要深刻理解“一帶一路”倡議與時代潮流契合的宏觀背景。當今世界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各國發展的訴求非常強烈,然而世界經濟的復甦依然艱難曲折,許多國家仍面臨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突出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廣大發展中國家通過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實現經濟獨立和民族復興的訴求十分迫切,而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構想就提供了一種全球治理的方向。“一帶一路”建設是全球經濟融合的重要載體,是國際產能合作與境外園區合作的推動者,且“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合作成果質量在不斷提升。對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他認為應重視互利共贏、務實合作、共同發展、惠及民生、著重創新等五個方面。

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發佈會舉辦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投資局局長蘇佩·特拉瓦尼松(Supee Teravaninthorn)認為,亞洲的經濟體量在全球經濟中非常重要,就新興國家的增長而言,目前亞洲已成為國際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且根據預測在未來幾十年國際經濟的增長仍然還會來自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本身有助於維持增長,且有助於解決發展的瓶頸問題。亞洲迅速發展的城鎮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大需求。目前亞洲持續增長的基礎建設需求和資金供應之間的缺口需要更有效的方式進行資源共享。經濟的互聯互通會促進市場體量的進一步增加。在這種背景下,“一帶一路”可以成為地區一體化的新範式,以實現經濟的互聯互通,減少地區障礙。面對亞洲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遇到的挑戰,亞投行已經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未來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管理,亞投行的資金支持將會極大地有助於縮小融資缺口。

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暨“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發佈會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指數課題負責人羅煜介紹了“一帶一路”投資指數的編制過程,以及未來每年發佈一期的計劃。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課題負責人戴穩勝解讀了投資友好指數報告。他指出,“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指數由宏觀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制度環境、金融服務、國際交往六個維度組成,力求建立更全面的體系化框架,從而準確度量測算“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投資便利化程度與友好水平。報告還展示了在這六個維度中分別排名前十的國家列表。根據研究發現,影響“一帶一路”投資友好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制度環境,這給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提供了一個事前評估的角度,是一個良好的視角和參考。

在圓桌討論環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主任Peter Drysdale、澳大利亞克勞福德領導力論壇主任Allan Gyngell、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甬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圍繞“亞太經合組織:重新定位區域合作與雙邊關係”為主題進行深度對話。與會嘉賓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模式下,中方堅持互利共贏的宗旨,利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技術和成本上的優勢、龐大的產能等,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平臺。他們充分肯定了中澳雙方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及中方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作出的努力,尤其是在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加強雙邊關係、促進全球經濟開放、兼具全球戰略眼光等方面。但目前雙方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以特朗普政府為代表的美國貿易態度的改變,及其帶來的經濟開放性和自由化受損等後果。因為形勢的迫切性,中澳及相關國家應儘可能利用已有的政策框架,充分發揮APEC、G20等經濟合作組織已有“防線”的作用,促進、維護開放的貿易體系,保護全球主義等。與會學者還就如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投資友好指數進行了探討。

在下午的學術交流版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保健雲教授從政治、貿易、文化等角度分析了中美貿易爭端產生的原因。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澳大利亞—日本研究中心主任Shiro Armstrong發表了關於“全球貿易政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與區域合作議程面臨的挑戰”的主題演講,其對RCEP等區域合作組織共同應對貿易戰的成效提出了肯定,並對區域聯盟實現自由化的模式表達了期許。中國人民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勇先在“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印象與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印象的變遷”主題演講中回顧了中澳關係的發展,並就氣候變化、亞投行建立等近年國際關係領域熱門話題進行了分析。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在讀經濟學博士Stewart Nixon對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雙邊合作機制中的積極作用表達了期許。中國人民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環境學院副教授王克發表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指數與國別分析研究”的演講,從生態文化建設角度出發,結合綠色發展等指數探討了一帶一路國家綠色發展的意義。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主任Peter Drysdale和國發院副院長許勤華進行了會議總結。他們肯定了本次會議討論的成果,總結了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回顧了與會者們提出的建議和思考,並對雙方進一步的合作交流表達了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