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賀蘭縣出土「漢代玉豬、玉蟬」

寧夏賀蘭縣出土“漢代玉豬、玉蟬”

1971年寧夏賀蘭縣暖泉農場漢墓群出土

寧夏賀蘭縣出土“漢代玉豬、玉蟬”

通體圓雕成臥伏狀,鼻子凸出,富於誇張,身、尾、足僅用數刀,便刻劃出整體形象,以簡練的陰線琢刻出豬的雙耳、四肢及各部位,輪廓清晰。整體器物線條簡潔、凝練,形象樸拙,充分表現出豬馴良、憨態可掬的特徵。它是葬玉中死者握在手中的玉器,稱為玉握(或握玉)。漢代初期以前,死者握的多是無孔的磺形玉器。東漢初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死者大多握的是玉豬。

寧夏賀蘭縣出土“漢代玉豬、玉蟬”

1971年寧夏賀蘭縣暖泉農場漢墓群出土

古代的玉器中,有一種是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造的隨葬玉器,叫“葬玉”。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稱為“玉琀”,亦稱“琀玉”。因蟬自幼從地下鑽出以後,經過蛻殼長為成蟲而飛向天空,能表達生者祝願死者的靈魂如蟬蛻而昇天之意,故“琀玉”多為蟬形,故又稱“珍蟬”。在漢墓中發現較多,也有龍形或無一定形狀的碎玉。

賀蘭縣暖泉農場漢墓群共出土了兩件玉蟬,器物形制類同。白玉,晶瑩潤譯,通體寬扁,圓雕,作靜止狀。頭部及眼部刻劃分明。頂端雙目斜凸於兩側,斜鑽孔似鼻眼,以漢八刀手法在正面磋出兩翼,腹部琢出。翼肩斜弧平緩。該王蟬雕刻刀法極為簡練、流暢,做工細緻精巧,屬漢玉雕蟬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