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影視步入轉型周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文 | 狐狸勳

之前,鸚鵡君調侃說今年的劇集市場恐怕是一門“玄學”,傾耳戴目的都撲街了,不以為然的反而都爆了,如今國慶檔的電影市場也加入了“玄學”行列。

原本被觀眾寄予厚望,有望成為國慶檔票房冠軍的開心麻花又一新作《李茶的姑媽》不及預期,相反,起初被觀眾忽視的港片《無雙》卻憑藉口碑發酵逆襲而上,坐穩今年國慶檔頭號種子的席位。

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不少人稱,《無雙》的成功代表了傳統港片的再度崛起,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前幾天,鸚鵡君對於《無雙》的成功已經做過解讀,《反轉的《無雙》和被低估的中國觀眾》(點擊藍字閱讀)“《無雙》成在堅守與創新並舉,既保留了傳統港片節奏、場面上的精彩,又寓新於舊,為警匪題材找到了新的可能。”可見,《無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港片。

其次,《無雙》之外大家都忽視了近期的另一部港片《黃金兄弟》,該片由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錢嘉樂等《古惑仔》原班人馬主演,上映20天票房只拿到了3.15億。

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曾幾何時,香港電影在內地市場叱詫風雲,幾乎佔據著80%的市場份額,而近兩年卻江河日下落寞不堪,每個人都在思考,明明與黃金時期的題材、內容均無太大差異,為何就是不好看了?

《無雙》的成功無疑給了我們答案。一、時代變了、觀眾變了、口味變了;二、香港、好萊塢等代表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已弊病叢生。

影視工業化,工業化什麼?

2018年,“工業化”成為國內影視行業的熱詞。4月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工業化”作為主要議題剛討論完,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這個名詞又被提起。

確實,隨著國內影視市場的不斷髮展,在優質的文化資源、龐大的市場潛力間,缺少一套成熟流暢完整的工業化操作體系,包括產業鏈每個支線人員的專業化素質、技能,以及製片體系的規則、流程制度、工具的建立、完善和提高等等。

影視工業化的存在與否,就像是一次有計劃的行動和一次無意識的冒險。

完善的工業化流程和體系能夠幫助內容生產過程更加規範有序,在保證基本質量的同時,又能充分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所期望的利益回報。

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但是,在不斷強調影視作品是高標準高要求、高技術高規格的工業產品時,我們似乎忽略了影視的本質——藝術,影視是熔鑄獨特思維和審美創造的藝術作品,電影更屬於九大藝術範疇。

而工業化模式所追求的往往不是審美的創新和藝術的價值突破,而是滿足商業化、娛樂化的穩定,打造出一套可複製粘貼的成功模式。

憑藉這種創作模式,固然能在一段時間內坐擁市場,但這種刻板化、流程化的流水線創作模式消磨了影視作品原本應該具備的價值內涵,當觀眾數十年如一日被同類流水線的工業產品轟炸後,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

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以“草根、警匪、黑幫”為創作套路的香港電影是一個例子,具備“青春、純愛、虐戀”三大法寶的臺灣電視劇是另一個例子,採用“動作、冒險、視覺衝擊”模式的好萊塢大片更是其中代表。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近三年暑期檔進口片上映數量逐年遞增,從2016年的16部上漲至2018年的23部,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逐年下降的票房佔比,由2016年的32.5%下降至2018年的24.4%,今年則創下近三年暑期檔票房成績的新低。

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因此,不得不思考——當我們在探討工業化時,我們在探討什麼?是創造一套可複製粘貼的內容套路模板,還是完善整個影視生產流程、提高人才專業素質。

固然,好萊塢規範、有序的工業化製作流程值得國內學習,但需要摒棄的是其在影視創作中制定的模板套路。說白了,流程可以工業化,但文化內容不可。

文化端供給側改革在即,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

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存壓力愈發沉重,需求之下,各類娛樂產品層出不窮。碎片娛樂刷TouTube、抖音、快手,社交吐槽上FaceBook、Twitter、微博,沉浸式參與玩絕地求生、王者榮耀,體驗多種人生看各國電影、電視劇。

當娛樂需求不斷被更快更充分地滿足,人們便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厭倦感,此時娛樂產品若想繼續發展只有兩個方向,要麼創造出更加極致的內容(如《無雙》的反轉將觀眾的觀影爽感推向高峰),要麼從過度娛樂中及時調頭,迴歸被遺忘的文化內涵。

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在極度娛樂化的環境下,不斷被滿足後產生空虛感的人們對於深度思考、價值內涵的需求逐漸被喚醒。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摔跤吧爸爸》《完美陌生人》《天才槍手》等具備探討價值的批片電影能在內地市場打敗好萊塢商業大片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面對觀眾審美消費觀的改變,好萊塢、香港等影視工業化發達的國家及地區已經在悄然轉舵改道。好萊塢推出了《三塊廣告牌》《犬之島》《奇蹟男孩》《逃出絕命鎮》等電影,香港也推出了《一念無明》《春嬌與志明》《踏雪尋梅》《黃金花》《脫皮爸爸》等影片,均憑藉深刻的思想價值在市場引起了不小反響。

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工業化模式竟成最大bug!

未來,隨著觀眾思想、價值需求的不斷提升,影視市場或不可避免地將面臨文化消費測改革,過度商業、娛樂的內容市場逐漸縮水,具備思想性、文學性的作品迴歸,全球影視步入轉型週期點。

對於中國來說,強調電影的工業化趨勢,並不意味著就要丟棄“手工作坊”的匠心,我們必須意識到,工業化不是程式化,也不是同質化,而是在高度分工的基礎上專業化、系統化,工業化也不是強調大場面、大製作、大投資,而是追求從理念到實操再到人才的理想化產業生態。

未來,基於穩定而完整的電影產業鏈條,創作出兼具工業精度和人性溫度的佳作,才是底子弱、起步晚的中國電影長久的發展之道,也是走在前端、面臨市場窘境的好萊塢、香港的轉舵之法。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