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2018 世界盃,法國隊第二次奪冠了。(我從沒見過法國隊奪冠,上次法國隊奪冠的時候,你中哥還沒出生呢。)

我和幾位朋友,是在不同地方看的法國和克羅地亞這場決賽:

一位壕,直接帶著幾個妹子飛到了莫斯科,坐鎮中央看臺 VIP 中 P 欣賞比賽。

另一位壕,帶著妹子包了一個酒吧,在100寸4K大電視面前給法國加油。

你中哥,趴在小屋的床上,一隻手舉著手機,另一隻手捏著半罐啤酒。

怎麼說呢,我得承認這三種看球方式的感受不太一樣。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別幸災樂禍。根據中哥對大淺友們的瞭解,你等技術宅大概率也是獨自一人在床上拿手機看的比賽。

拿手機看的人只分成三種:

1、用央視 App 看;

2、用優酷看;

3、用咪咕視頻看。

因為據我所知,央視把版權買來之後,只分銷給了優酷和咪咕。

作為一個嚴謹的人,世界盃一開賽,我就下載了三家的 App 作對比。最終我選擇了央視主推的"CCTV5" App。(據說這個 App 從開賽前的路人甲,到後來直線躥升到各大應用商場的前幾位。)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經過體驗,最終選擇它的理由有三個:

1、"CCTV5" 會比其他 App 快幾十秒,這樣就不至於隔壁看球的都開始歡呼了,我這邊半天才看到這個進球。

2、雖然三個 App 都不卡頓,但是"CCTV5" 清晰度莫名感覺更好一點。

3、細節做得好。比如看球過程中需要回個微信,再切換回來之後,一秒不到,視頻就出現了。

講真,作為一個技術流的中哥,這次世界盃,我對央視的技術能力刮宮相看。

就在決賽前兩天,我和騰訊雲的盆友聊天,說到世界盃,他輕描淡寫地說:"這次央視 App 的網絡視頻轉播,用的是我們的人工智能技術啊~"

我大吃一驚:"納尼?用的是你們的技術?還是人工智能?你們怎麼證明,有發票嗎?你能把這裡面用到的技術,說上三樣五樣來,我就相信是你們給央視提供的技術。"

於是,我就被"押送"到李海琦和盧林兩位大牛面前,被強勢科普了一波騰訊雲幫央視轉播世界盃的"黑科技"。(李海琦是騰訊雲高級產品經理,盧林是騰訊雲技術專家)

下面中哥就給你們嘮嘮。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一、"無碼"的世界盃

每次看完一場比賽,我滿腦子都是:旅遊之前,為什麼要上 Boss 直聘?

之所以廣告要這麼玩命轟炸,不就是因為看球的人多麼。盧林給我一個數據:在有精彩比賽的晚上,世界盃的流量會佔到全國流量的 20-30%。

這裡涉及到一個知識點:無論是視頻 App 還是球迷,都希望看球的時候儘量"少佔帶寬"。

有兩個原因:

1、對於 視頻 App 來說,是很心疼的。

你想想,一邊球是免費給大家看的,但另一邊把視頻推給球迷的流量費用要交給網絡運營商的,一分錢也不能少掏。 這種推流的費用單價不高,但總量大啊。打個比方,就像全國球迷分別打開水龍頭放90分鐘水,每個人平均費用不多,總水費加起來肯定是個天文數字。

2、對於球迷來說,是很蛋疼的。

至於看球的人,反正自己都是包月的帶寬,不會因為看球額外花錢。但是,如果視頻佔用帶寬太大,就會慢的一比,卡得蛋疼。想想看,苦苦堅持 89 分鐘,就在最後一分鐘卡了,結果錯過絕殺進球,你是不是想掰手機?

所以,騰訊雲就是央視請來的逗比,要幫央視的世界盃視頻流"省帶寬"。央視的要求有兩個:

1、降低碼率(降低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數據,從而省帶寬);

2、別降清晰度。

我給你翻譯一下,這兩句的意思是:"既要馬兒快點跑,還要馬兒不吃草。"不,這麼說不太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是:馬兒跑得速度可以不變,但是要少吃草。這簡直是周扒皮啊有木有。

騰訊雲接受了這個任務,趕緊回家翻箱倒櫃,看看有神馬黑科技可以幫助央視老哥。

結果還果真讓他們找到了。

二、"騷操作"來了

說到這,中哥先扯兩句歷史。

早年間,阿里通過收購優酷、百度通過收購愛奇藝拿下視頻市場,但騰訊是生了一個不怕任何親子鑑定的親兒子:騰訊視頻。最近的《創造101》有多火,你是親眼見過的。

我的意思是,從比較早的時候開始,騰訊在視頻這一行就有積累和口碑,所以,在後來的騰訊雲上才有瞭如此多的視頻客戶。

騰訊雲上各類有視頻業務的客戶,當然也面臨帶寬太貴想省流量的問題。所以從幾年前,騰訊工程師們就憋著各種心思想做編碼優化。但受限於技術發展,前幾年整個行業都主要是通過一些死板的算法來實現。這就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原畫面鏡頭固定,色彩豐富,那麼歲月靜好,但如果畫面一抖動,這種算法馬上就蒙圈。要麼就模糊、要麼就出現鋸齒,要麼就有失真噪點。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一遇到特殊情況,就各種亂套

死板的算法雖然不夠好,但確實能省一筆帶寬費啊。於是各路視頻企業,也都在"湊合著用"。

不過,隨著最近人工智能的發展,騰訊雲發現了一片新大陸。這次給央視用到的,就是最新研發的"壓箱底"黑科技。這種技術被他們稱為"極速高清技術"。

乍一聽起來,這個"極速高清技術"有一種濃濃的街邊貼膜既視感,不過當我聽完李海琦的介紹以後,不禁露出了讚許的圍笑。這居然是一個超叼的"人工智能系統",它的關鍵技術都是由背後的"大腦"來支持的。

"極速高清技術"這種騷操作的具體原理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分三步:

第一步、你要先知道自己轉播的是個啥場景。

你可能會說,轉播的是個啥場景,這還用說嗎?足球啊!

我指的不是這個場景,

而是在一場足球比賽裡,現在的鏡頭具體是遠景、中景還是近景;畫面裡展示的是賽場還是觀眾還是場外教練;畫面的內容是球員跑動還是頭球爭頂還是起腳射門。

這樣分下來,光是場景就恨不得有幾十種。這樣的場景分類工作無聊又機械,不過它卻是人工智能的強項。只要給 AI 看幾百場球賽,它分分鐘就能掌握這種操作。

第二步、針對這個場景做優化處理。

判斷出當前鏡頭屬於哪一類之後,接下來就是對這個鏡頭進行精確地優化。高能預警,接下來就要說到這裡面的黑科技了。

舉兩個例子:

1)先給你說個"殘差補償"

視頻是由一幀一幀的靜態圖片組成的。在同一個鏡頭裡,上一幀的圖像和下一幀圖像也許有90%的地方都是相同的。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隨便翻出一部教學電影,淺友們找找不同~

足球賽也是一樣,如果是一個全景鏡頭,每一幀之間,也許只有球員移動了位置,而草坪的位置肯定不會變化。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這個變化了的地方就叫"殘差",而一段鏡頭裡,最有信息量的就是"殘差"部分。如果只統計"殘差"部分的數據,並不會佔很大的存儲空間。就像你看球時吃的小龍蝦,看起來很大,但大多東西都是沒用的,關鍵部位只有蝦尾那三分之一處。。。

這種情況就給視頻編碼提供了壓縮的空間:

首先,人工智能像玩"大家來找茬"的遊戲似的,找出兩幀之間的不同之處。

然後,在每一幀的編碼裡,只需要標記出和上一幀的"殘差"就 OK 啦。

2)再給你講個"區域畫質增強"

由於視頻傳輸,一定會經過壓縮。只要有"壓縮"這兩個字,就一定有畫面損失。

損失不要緊,我們有辦法補救啊。

如果是一個全景鏡頭裡,球迷最關心的肯定是跑動的球員。所以,系統只要對這些球員的位置進行特殊的"銳化""色階補償",就會大大提升觀眾的觀感。這大概就像把球員單獨拎出來,給他們每個人都做一下"美圖秀秀",至於背景嘛,就不用特別在意了。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如果是一個射門的中景鏡頭,那麼觀眾可能不僅會注意球員的動作,還會注意球飛行的弧線,會注意球門的位置。那麼,在這種鏡頭裡,就要對所有觀眾關心的東西都做加強。

當然,在各種優化的方式裡,還有去塊、降幀、反交錯、視頻降噪等等技術,限於篇幅我就不展開說了。

第三步、整裝粗發

經過剛剛那些優化處理,不同場景的畫面,已經被用不同的編碼參數進行了編碼,他們就像不同顏色、不同款式、不同大小的服裝,被統一打包裝進了集裝箱,然後從 CCAV 的港口出發,漂洋過海向用戶的手機開進。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為了解釋清楚這些技術,我剛才細緻地寫了一千多字,但是在現實中時間可不等人:從人工智能判斷這個鏡頭是什麼類型,到用不同的套路為它做好優化,到分別編碼統一整裝待發,整個過程不超過 0.1 秒。

從用戶的角度看,整個球賽比原始信號推遲了 0.1秒,是幾乎感受不到的。

技術宅盧林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

這種技術就像是老師幫學生批改作文,學生每寫一句,你當時就要做出批改。如果等到他全寫完了再批改,比賽就結束了,黃花菜就涼涼了。這就要求你這個系統有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學生作文剛寫了開頭,你就能知道它未來的脈絡。這種預測能力,就是靠人工智能算法實現的。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這位就是技術宅,盧林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這是李海琦

三、看看"療效"

吹了這麼多屌炸天的牛,實際療效怎麼樣呢?

李海琦給我看了兩段對比視頻,我截圖給你體會一下: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不知道你是不是能看出來,左邊是經過處理的,右邊是沒有經過處理的。目測稍微有些區別。

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說,我就覺得右邊的畫質更好,你咬我啊。

沒錯,這是因為,對一個視頻的觀感,人們是見仁見智的。難道央視自己說好,就是真的好嗎?有沒有一個公正的裁判呢?

說到這裡我得給你介紹一位新朋友: VMAF

VMAF 是一個用來判斷視頻質量的神器。它是美國視頻公司 Netflix 開發出來的一個工具,基本的原理是:它用很多視頻專家的經驗訓練出了一套系統,你只要把視頻導入進去,系統就能自動為它的觀感來個"權威打分"。

李海琦說,在1080P 和 3M 帶寬的情況下,經過"極速高清技術"處理的視頻,VMAF值可以從80多分到達90多分,提高 10分(滿分100)。

如果視頻 App 說,這多出來的10分我不要了,你給我省點帶寬吧。(央視就是這麼跟騰訊雲說的)那麼就可以通過"極速高清系統"在保證視頻觀感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碼率。降低多少呢?根據李海琦的說法,大概可以降低30%。這就意味著,視頻 App 可以比處理之前節省30%的帶寬費用。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視頻處理前,大概是10Mbps。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視頻處理後,大概是6Mbps。

當然,對於美食主播、顏值主播等等相對沒那麼鬧騰的視頻,可以節省最多 70% 的帶寬。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李海琦給了我這張圖片,是兩種視頻技術在轉播同一場足球賽時進行對比的數據。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紅色的是央視和騰訊雲技術的碼率,比綠色的要小一些。

這個數據可以從兩個角度看:

1)作為用戶,如果你的網速很慢,那麼央視的 App 比其他 App 卡頓的幾率更低。

2) 作為播出平臺,央視通過網絡直播付出的帶寬費,平均到每個球迷身上,應該更便宜。

四、他們為之付出的努力

沒想到看個球,背後有這麼多麻煩事兒。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其實剛才我只給你講了這套技術的原理,技術之外還有挺多有趣的八卦。

大概在世界盃以前一個月,央視經過競標,決定了要採用騰訊雲的直播技術。但是,有個小要求:"你們的機房有點遠,我們喜歡眼見為實,你懂的。。。"

於是,一個搭載了"極速高清"系統的服務器就直接被搬進了央視大樓。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盧林親手把設備安裝調試完畢,然後拍拍手說:撒由那拉。央視的老師一把拽住他,親切地說:別走,一起看球。如果系統出了問題,我們就把你燉了。

於是,整整一個月,盧林晚上都瑟瑟發抖地在央視大樓和技術老師一起看球。

話說,這套系統在搬進央視以前,已經經受了一些考驗:

2018年4月,騰訊雲用這套系統幫助龍珠直播優化了中超的比賽轉播,這是系統第一次在實戰環境中工作,效果還不錯。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於是4月底,騰訊雲又接了個大活兒,轉播英超。結果系統上線以後,發現之前訓練出來的人工智能技術沒有那麼好用了,攻城獅們研究了好久才發現,原來是英超比賽的節奏比中超快多了。在人工智眼裡,這幾乎就是兩種東西。。。還好經過調整,很快"極速高清系統"就適應了英超的快節奏。

史中:法國隊奪冠!央視轉播背後的騷操作

有了這麼多經驗墊底,轉播世界盃應該是成竹在胸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四分之一決賽,烏拉圭對法國那場比賽,正踢得好好的,突然騰訊雲支持的網絡轉播畫面黑屏、綠屏。。。

盧林冷汗直流,眼看央視的技術老師就要生火架鍋了。他突然發現,不僅央視自己的信號花了,其他 App 的信號也花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傳來的衛星信號本身出了問題。這只是虛驚一場。

現在,世界盃結束了。目測盧林仍然生龍活虎。

他們幹得不錯。

李海琦說,這套直播的模型是通用的,並不是單獨為世界盃準備的。

最開始它是用來滿足遊戲直播的,後來被擴展到了足球轉播上。目測龍珠直播的負責人也會把這套系統推廣到母公司 PPTV 上。我們也會把這種技術推廣到更多的直播場景,也許包括 F1,包括 NBA。

也許以後,你看到的更多比賽,都是"極速高清技術"支持的。

過去的一個月,每次我夜裡兩點端著手機,都感覺有點孤獨。現在回想起來,在網絡那頭都有盧林這幫兄弟陪著我,我並不是一個人在看球。想到這些,我也沒有那麼羨慕土豪朋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