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辯:認知與智商稅!

其實伴隨著知識付費的來臨,認知與智商稅就一直言猶在耳,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智商稅也一直如影隨形。而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花錢買認知,花錢買圈子。

但是花錢就一定能夠買到認知,獲得圈子嗎?不見得,這種事也是分人的,不同的人獲得的認知不同,從而進的圈子也不同。由於是不同的,所以到底有沒有交智商稅呢?也不同。

今天在微博看到留幾手寫的微博內容,感覺很有意思:

詭辯:認知與智商稅!

其實,我感覺留幾手這段話寫的還是很對的,有沒有繳納智商稅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決定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A 和 B 兩個人,A 能力強,985,211 畢業的人,B 是一個專科生,而一個在社會上騙吃騙喝的普通院校本科生 C ,依靠互聯網的吹牛起家,不知突然聲名鵲起。由於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A 和 B 都進了 C 創辦的圈子,B 進去一聽確實不錯,有內容和乾貨,而 A 一聽,我靠講的什麼啊,水平太菜了。這些東西,只是我的高中水平啊!

上面可能例子不是特別恰當,只是一個意思,那麼 A 就繳納了智商稅,B 就沒有。其實評判智商稅,就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自己花的錢,跟自己獲得的價值相比,是正,還是負?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A 作為一個 985 ,211 的人,能力強的人,盡然能夠上當進入 C 的圈子,那麼 C 就沒有值得 A 一點學習的東西都沒有嗎?有,因為各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可能不一樣,其實 C 身上也有 A 值得學習的東西,就打造品牌影響力的能力 A 顯然不如 C 啊,你既然有學歷,有知識,怎麼打造影響力的能力還不如 C 呢?這種東西就看 A 有沒有學到?而且學到的知識的價值,提高的認知與自己繳納的費用相比是正是負罷了。

繳納智商稅是用戶的選擇,而割韭菜就要看具有品牌影響力的人啊,用戶為什麼會繳納智商稅,被那個有影響力的人割韭菜呢?因為他有影響力啊!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打造,讓讀者和用戶產生了一定的信任感,就是感覺整個人比自己厲害,所以信任這個人,就會把錢交給他。這就是粉絲經濟

為什麼會存在認知粉絲經濟呢?因為每個人都心裡有不確定感,沒有安全感,心裡對於一件事或多或少的人存在疑惑。還有的人就是確實什麼都不懂,他想快速去了解和熟悉,或者學習一個東西。那麼他既然是有影響力的名人,那麼他肯定厲害!我要跟著他學,肯定快,能夠了解很多不知道的東西和內幕。

每個人的不懂和疑惑就造就了粉絲心態。不懂的人交錢進去,肯定能夠學到東西,所以感覺自己豁然開朗,真的沒有白來,這個錢交的值。疑惑的人,就不這麼認為的,因為很多搖擺不定,認知疑惑的人,他都知道這個事,瞭解這個東西,他唯一疑惑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做,通過名人效應確定值得一做之後,就去做了,但是他感覺沒有學到東西,所以有時會抱怨這錢花的不值,其實至少能夠讓你確定一件事,有時候也是有價值的。

以前,我這個人特別迷李笑來,也特別喜歡李笑來的書,我會花錢買李笑來的書籍來看,也會花錢訂閱他的專欄,但是我也沒有抱怨過說交了智商稅,被割了韭菜,因為,我通過他的書和專欄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感受了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就比如李笑來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你讀完這本書其實真的對你很有幫助,至少對我很有幫助,讓我自己學會了如何利用時間學習。

當然,讀完這本書,你就能夠知道為什麼李笑來能夠這麼厲害,變成割韭菜的人,而我們會成為韭菜了。而我為什麼說沒有被他割韭菜呢,因為我只是花了幾百塊錢買了他的書和專欄,我從中學到了東西,認為價值大於那幾百塊錢。關於李笑來錄音門之後,我雖然有些失望,但是也很慶幸。因為區塊鏈這個東西,分為幣圈和鏈圈。我這個人對金融,錢,股票,比特幣,虛擬貨幣這些東西都不敏感,也不懂。所以,沒有買過任何這類東西。區塊鏈是未來,我只懂鏈圈,不懂幣圈,鏈圈是未來,不知道幣圈是不是未來。

就在十一國慶的頭一天,李笑來突然發了一條微博:

詭辯:認知與智商稅!

李笑來說:

從今往後,李笑來個人不會做任何項目投資(不管是不是區塊鏈,不管是不是早期)。因此,若是你再看到李笑來被站臺(之前就長期被站臺無數,說 99% 事實上絕對不過分),就直接忽視罷。我準備花幾年時間認真轉行。至於下一步幹什麼,沒想好呢。 另:廢話,我依然長期看好區塊鏈。

發了微博之後,財經作家吳曉波這麼評價:

詭辯:認知與智商稅!

李笑來作為國內著名的區塊鏈專家,轉身走了,留下了一地雞毛,作為區塊鏈和比特別最熱烈的中國,李笑來無疑是幕後最重要的推手,比特幣,我看不懂。但是我想說:區塊鏈是未來,可以看好區塊鏈。但是區塊鏈的熱浪突然的爆發,就跟開發商賣房子一樣,開發商宣傳攻勢越猛,就說明背後越有貓膩。

區塊鏈只不過不是在最對的時間來臨,在推手面前來的早了一些,然後讓人當了韭菜把你們割了。就像比特幣在五六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入手,是最好的時間,但是等到這兩年被別人爆炒之後,再入手,藉著比特幣的趨勢,再發展一下週圍的區塊鏈幣,就感覺是一個坑。跟買股票一樣,走到最高的的時候,再買就已經晚了。

說到了這裡了,我就想說:認知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交沒交智商稅完全是根據自己獲得的價值決定的。不管認知和智商稅如何,有沒有割韭菜?我想說:提高認知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好好學學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