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懟家長未改作業,別只打「出頭鳥」

教师怼家长未改作业,别只打“出头鸟”

千奇百怪的家庭作業,逢年過節各種手工,讓本來頭上就頂著“N座大山”的家長苦不堪言,萬萬沒想到,現在連作業也要家長批改了!10月11日,網曝江西吉安井岡山經開區學校幾名家長,因未批改作業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昨晚賺了幾百萬?”“你這樣將來你的孩子和你一樣可悲!”(據10月14日《錢江晚報》)

教師怒懟家長未批改作業,輿論幾乎一邊倒炮轟教師。這未必公平。事實上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並非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因此,輿論不能只批評教師,忽視教育現狀,不有隻打“出頭鳥”,無視教學管理問題。

當下教育至少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教學和升學競爭壓力都非常大,一個學生要想考上“名校”,必須十分努力,一名教師要想教出好班級好學生,必須讓學生做更多試題,做大量練習,掌握更多解題方法,但是,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多了,教師批改作業任務太大,只好求助家長幫忙;另一種是“大班額”現象普遍,教師的教學任務、批改作業任務量大,教師的壓力非常大,要想每個學生都進步,必須得到家長的全力配合,包括檢查、批改作業等,否則,精力來不及,時間不夠,作業批改不過來,部分學生成績上不去,或者滑坡。

同時,教師認為,教育學生是學校和家長的共同責任與義務,家長沒有理由不支持教師的工作。況且,幾乎所有家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夢,家長配合教師的工作,為孩子批改作業正是現實“家長夢”的必然路徑,家長不可以任性。所以,要求家長簽字或批改作業就成了普遍做法,甚至被作為“先進經驗”在教師和學校之間交流。

然而,教師的想法忽視了一個事實:有的家長為了生計外出務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批改作業、輔導孩子;即使有的家長沒有外出務工,也有部分家長由於讀書不多,無法批改孩子的作業。所以,看似好的“教育經驗”,卻無法適用於每個家庭。故而教師怒懟未批改作業的家長,挖苦諷刺家長,是脫離現實的,是不明智的。況且教師的溝通方法嚴重欠妥,所以,教師被炮轟,並不冤枉。

當然,責任不能全由教師來擔,也不能只打“出頭鳥”。問題的根源在於對“名校”升學率的考核逼瘋了教師,教師不得不給學生多佈置作業,自己改不過來就希望家長配合,教師也是一番苦心,輿論不理解也就罷了,家長卻不能裝糊塗。這並非替教師打抱不平,而是覺得要解決根本問題,還要從源頭著手,否則,治表不治本,教師的壓力太大事小,上“名校”的考核稻草背多了,駱駝也會被壓垮。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