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意義?

老張談三農


重陽節是否下雨,是農民朋友對當年冬天的天氣的預測,以前沒有天氣預報,農民朋友全靠自己積累起來的經驗和天氣規率來對農事的預測,不過農民朋友對這種規率是把握的挺準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這樣句老話:“俗話說”。其實細細品味,不論那句俗語都有一定的還理。



其實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裡,不只“重陽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幹“這句諺語的。例如:“大雁不過九月九,小燕不過三月三"。"九月九陰一冬溫"。“重陽無雨一冬幹"。“吃過重陽飯,不見單衣漢"。等等!


農村俗語;“重陽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幹",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想知道當年冬天的天時,就要看九月初九這一天是否下雨,如果這天不下雨的話,到九月十三看,九月十三還不下雨,那麼當年的冬天就會幹旱,如果到九月十三能下雨,當年冬天的墒情就會好,到來年夏收季節就會有個好收成。


XGC上善若水


農村老話“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意義?

“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什麼意思?

“重陽無雨看十三”:重陽是指農曆的九月九日,九九重陽節這天。十三,是指九月十三日。字面意思是,九月九日如果沒有下雨,就看九月十三日下不下雨。

“十三無雨一冬幹”:如果九月十三日不下雨,那整個冬天都少雨了。

把“重陽無雨看十三”和“十三無雨一冬幹”兩句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農曆九月九日如果沒有下雨,就看九月十三日了,如果九月十三日還沒有下雨,那整個冬天都少雨了。

“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相傳,明朝馬大壯《天都載》中的一段文字:相當於今天氣象局的一個機構,寫了一副楹聯:“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戊遇一冬晴”。當時有人就把楹聯種的“酉逢”當“有風“誤傳,把“戊遇”當”無雨“誤傳。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傳承。因此,“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網友們,你認為有科學依據嗎?

我是凡塵觀生活!

謝謝!

再見!


凡塵觀生活


農村老話“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意義?

在農村裡有很多老一輩人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經驗總結出來的老話,其中多數都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這也是農村老話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原因所在,其對於農民安排農事活動是有幫助的。那農村老話“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老話的意思比較簡單名了,那就是如果在重陽節,即農曆九月初九那天如果沒有下雨,就要看農曆九月十三了。如果重陽節和農曆九月十三都沒有下雨,那今年的冬季就極有可能會出現旱情,也就是說今年的冬季是旱冬。

類似的說法還有“重陽晴,一冬冰,重陽陰,一冬溫”、“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晴”、“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晴”等。

通過這些俗語來看,廣大農民朋友還是希望在重陽這一天下雨的。因為重陽下雨了,那接下來的冬季才會風調雨順。不然,對於農民朋友後期的農事安排是不利的。尤其是會直接關係到開春後的種植。所以很多農民都希望重陽節這天可以下雨,哪怕是在重陽節那天下一點點小雨都可以。

在農村裡,一些老人都說這具民諺的準確性還是很高的,如果在重陽節那天沒有下雨的話,一些農民朋友就會憂心忡忡,並且還會提前做好打算,避免到時候措手不及,造成一些損失。


農夫也瘋狂


重陽是關中播種冬小麥的時候,由於小麥播種需要墒情適宜,所以農民們都盼著下場透雨,如果重陽下了雨,預示著今冬明春雨水充沛。重陽沒雨看十三,十三沒雨一冬幹,十三得不到透雨,一是預示著冬春少雨,麥子肯定歉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