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家來了「不速之客」 慶元現場突擊查扶貧

2018-10-15 19:1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施潔爽 記者 金春華

农户家来了“不速之客” 庆元现场突击查扶贫

“停車!這裡有戶人家,我們就從這裡查起。”已是晚7時,慶元縣一條蜿蜒崎嶇的鄉村公路上,一聲緊急剎車聲刺破了夜的寧靜。導航顯示,這裡是張村鄉第五坑村。縣扶貧領域督查組幹部們走下車,打著電筒循著一戶亮燈人家走了過去。

“今年收入怎麼樣?鄉里現在有什麼措施幫助增收?”“我們鄉里‘8090’聯盟代銷自家農產品,今年下來已經增收4000餘元了。”村民吳開育對生活改善的喜悅之情洋溢在臉上。

近期,這種“突擊式”的扶貧工作核查出現在慶元多個鄉鎮。慶元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黃紹剛表示,扶貧督查以往過多注重臺賬,不僅鄉鎮、村幹部疲於應付,而且督查組也很發現問題,現在從扶貧項目推進入手,直奔現場查看扶貧項目建設進度和運行效果,尤其緊盯實施滯後、效果不佳的扶貧項目,精準查糾“不良”項目背後的履責不力、行為不廉、作風不實等“三不”問題。工作做得好不好,一目瞭然。

為此,該縣今年專門出臺《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方案》,整合縣紀委、扶貧辦、財政、審計局等部門,成立扶貧領域季度專項督查組,變各部門各自自由督查為督查組每季集中督查,將著力點聚焦在“三個10”,即10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重點發展村,10個基層矛盾集中、群眾信訪量較多的問題複雜村,10個民主管理不規範、戰鬥力較弱的組織建設薄弱村,在減少檢查頻率的同時進一步抓住重點提高效率。

“扶貧工作檢查臺賬從好幾大箱變成薄薄的一本資料彙編,但實地走訪頻次大大增加,發現的問題也多了起來。”督查組幹部曾肖玥邊說邊展示一份資料。在這份督查“成績單”上,記者看到:部分扶貧項目未能按時間節點完成項目建設,如縣住建局2016年垃圾收納場特扶項目,因工程進展遲緩,特扶賬戶結餘資金475.6萬元被縣財政收回統籌使用;濛洲街道洋心村道路硬化產業扶貧項目、舉水鄉山地梯田遊步道項目進展滯後……

截至目前,該縣已開展3輪扶貧督查,下發整改通知書22份,對17名幹部進行談話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