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導語

前段時間,源味君看到一則報道,蘭西縣有不少瓜農們在沿路賣香瓜,寫著“純綠色、嘎嘎甜”的廣告。但當地居民說,這些路邊賣的瓜雖甜,但本地人卻很少吃。其中的道道不說也明,所以招牌上的“綠色”二字也就顯得尤其諷刺。

在山東蓬萊,源味君探訪了一群真正實施綠色種植模式的果農。或許,一個蘋果好壞標準很多,酸甜度、果形果個、色澤色相、果面光潔度……但在他們心裡,最重要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吃得放心!

湯傳樂:我給家人吃的,就是給顧客吃的

作為1983年就開始種蘋果的老果農,湯傳樂在品種選擇和果園管理上可謂經驗豐富,但真正打動源味君的,還是他的種植理念。

蓬萊潮水鎮富陽湯家,這是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雖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但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當地的蘋果產業一直欣欣向榮。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傳樂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創始人 湯傳樂

由於富含礦物質和有機質的土壤造就獨特的地理條件,產出的蘋果個大皮薄,肉質脆蜜,口感絕佳,常常是被懂行的本地人“悄悄處理了”。

當地的蘋果並不愁賣,但果農們一年辛苦下來能否真正賺到錢,全看一、二級標準果的比例,果品等級越高,賣出價格越高,除了一、二級的標準果,其餘次果,基本只能賣出成本價。

如果這個標準果比例能達到50%,這一年收成還算可觀,碰到年份不好或者管理不當的,只有10%的標準果,那一年辛苦就白費了!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左為湯傳樂,右為源味君

“那麼,果品等級是怎麼評定的呢?”源味君問。

“基本只看賣相,是不是夠大夠紅,消費者只看這個,中間商也只能跟著消費者的習性走,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拼命用膨大劑,互相競賽似地用化肥農藥,至於是否健康,口感好不好,這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了。”傳樂大哥無奈嘆氣。

在信息相對封閉的富陽湯家村,他是第一批意識到傳統農藥種植模式弊大於利的人,久而久之,不僅對土壤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對人體的健康也將造成嚴重危害。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這樣惡化的土壤讓湯傳樂痛心疾首

“這些年在我身邊,很多人生病,而且這個趨勢是越來越年輕化,這在以前是從沒有過的,我尋思著,可能跟我們的食物、土壤以及種植方式有關。”

當了一輩子農人,一直在家鄉耕耘的他總覺得對腳下的這一塊土地負有某種責任,雖然很多人為眼前可見的利潤放棄底線,但他不願與之為伍,總覺得這樣的現狀要有人挺身而出,做出一些改變。

“我把我的想法跟身邊幾個好朋友一說,大家一拍即合,我們五個人決定成立一個農業合作社,改變傳統種植模式,於是就有了傳樂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施生態綠色種植,杜絕化肥農藥,使用有機生物肥,不用除草劑,全部人工割草,不打殺蟲劑,純物理防蟲。”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湯傳樂向我們展示農場土壤裡隨處可見的蚯蚓和蟲子

“在我看來,一個好蘋果有三個標準:健康安全,口感香甜,色澤豔麗,我把健康安全放第一,其次是口感,外觀色澤倒是最後。”

多賺錢自然是好事,但我只想賺讓自己覺得踏實的錢。

”傳樂大哥笑了,笑容中有一種農人的敦厚與質樸,“我讀書不多,但我堅信一點:我給家人吃的蘋果和賣給顧客的是完全一樣的。

“而且我堅信,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村的蘋果果品提高,大家才能賣出好價格,有好收成,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姜克永:就算飛蛾撲火,也要為後人鋪路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姜克永, 合作社初創成員之一

2011年,姜克永決定開始種蘋果,在這之前,他曾是金礦的礦主,年輕時是當地呼風喚雨的人物。

在經歷了一些人生波折與變故之後,他重振精神,改行種蘋果,想在新的領域創出一份事業來。

傳樂大哥把我們帶到姜克永家的農場時,他繫著圍裙,黑灰色的褲子隨意挽起褲腳,想給他拍照,他連忙擺手不讓。

再次採訪見到他,已經穿戴整齊,換上了格子襯衣,顯得很精神。

“喲,姜哥,變帥氣了不少哇!”源味君打趣他。

他大樂:“我很醜,但我很溫柔,對人溫柔,對社會溫柔。”

問起做農業的心得體會,他感觸良多:

“6年多了!我走過的彎路很多,總結下來,不但沒淘到寶,可以算是鎩羽而歸。”姜克永露出一絲無奈。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最開始種蘋果沒有經驗,聽信苗商的話,80畝地全部種上了應該被淘汰的品種,澆水施肥剪枝樣樣不落,辛苦三年,才發現有矮化現象,表光不好,結果的果品太差,賣不出價格。

無奈之下,只能把苗全部拔掉,重新栽種,一來二去,幾年的功夫白費,搭進去的錢打了水漂,時間也白費了,這對已年屆50的他,打擊不可謂不大。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遇到農忙,捨不得請工人,就自己和愛人兩個人幹十幾個人的活,愛人累垮了,我也累病了。農業這活真不是人乾的,太辛苦了。”

“3月暖陽高照,需要喂肥、施肥,4月底要開始疏花疏果,5月下旬要施肥、澆水、除草,9月要摘袋,10月要開始摘果,天氣漸冷後又要開始剪枝。一年四季少有清閒時刻。”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姜克永的果園

“那你後悔投入農業嗎?”源味君問他。

“不後悔!我會繼續到底的,我相信時代還沒拋棄我,我現在這個品種還是很有希望的,現在對於果園管理上也頗有心得了。”他的視線一一掃過四周已綠樹成蔭的果苗,像一個國王在巡檢自己的軍隊。

就算失敗了,我也要告訴別人怎麼做才是對的!”這個現在還沒開始用智能手機的農人,說出了一句最打動我的話。

湯煒:誠信是我的唯一法寶

1980年出生的湯煒,是村子裡活躍的少有的80後。和村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也曾外出打工,當過車間工人,但機械死板的管理制度、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以及與付出不相符的待遇,讓他覺得好男兒應該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潮水鎮富陽湯家,當時,村子裡的蘋果產業已初具規模,他決定利用自己年輕敢闖敢幹的優勢,把產業做大做強。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湯煒,合作社初創成員之一

他從技術著手,在當地農業局的幫扶之下,狠補種植技術和果園管理技術,針對原來果園管理簡單粗暴的情況,他學以致用,找到蘋果病蟲害的發展規律,進行病蟲害防治,從除草到養草,控制雜草生長。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幾年下來,他已儼然成為當地的種植專家,自覺肩負起幫助鄉親們科普種植技術的任務。

但年輕的他也越來越發現,種植或許並不是難事,難的是銷售環節,鄉親們花大力氣生產出的蘋果為何只賣出普通的價格?

特別是一旦規模化種植,很容易出現豐產不豐收,這個時候抱團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當湯傳樂把合作社的想法跟他一說,他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生態種植模式後,果園裡的雜草

“作為合作社的中堅力量與新鮮血液,合作社成立之後,路該怎麼走,你有想過嗎?”源味君問他。

“我覺得我們不缺種植技術,我和傳樂大哥一樣認為我們缺的是種植理念的革新,最難的部分在於我們真正用綠色生態方式去種植之後,怎麼用這種模式能賺到錢,讓果農們都有信心跟著我們幹。”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我敢說我們村的蘋果是第一好吃的,我的銷售思路是‘去中間商’,我想我們合作社的產品直接對接到我們的平臺,以最大的價格優勢,讓消費者吃到性價比最高的蘋果。我自己就建了一個‘煙臺蘋果優惠群’,今年春剛建,就有幾百號人,用戶粘性大,復購率高,我琢磨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在銷售方面,我只認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做人要誠信,做買賣尤其如此。”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我之前在群裡賣桃子,因為天氣炎熱,顧客反映壞了7個,只拍了一個壞果的照片給我,我也沒要求她把幾個都拍下來,而是直接全款返還。”

“可能是把對方感動到了吧,她當下立即又付款買了一箱桃子一箱蘋果,我們山東人,就是這麼做生意的!”他說得豪氣干雲。

好的產品經得起市場檢驗,經得起消費者挑剔,不需要太多廣告,每一位吃過我們蘋果的人就是我們最好的活廣告!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祁振龍,合作社初創成員之一

村裡支持生態種植,並且願意加入他們的還有祁振龍和王小麗,1977年出生的祁振龍可算是村裡的小字輩,長大成人後的他,不忍看著母親種蘋果日夜操勞,他決心留在村裡幫助母親,雖為種蘋果也是吃盡苦頭,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知道湯傳樂要成立生態農業合作社,他舉雙手贊同,他早意識到肆意濫用化肥農藥的危害,只是苦於無人出頭帶領大家找出路。

大夥都一致認為祁振龍正直誠實,讓他負責合作社品質監管一職。“我們的蘋果不愁賣,但好看好吃好賣還不夠,我們還要追求綠色安全。”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王小麗,合作社初創成員之一

王小麗,可算是他們中的“女中豪傑”,幹起活來,一點不比村裡的男子差,探訪中她話不多,但樸實能幹的形象也讓源味君印象頗深。

她說:“我就寧願自己多遭點罪,多費點錢,也不願意打農藥,只願打波爾多液(生物農藥),農藥可能便宜,而且一遍就夠了,波爾多液可能得多打上幾遭,不過只要吃得放心,這也值了!”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他們五個,不過是山東蓬萊一個小村莊裡的普通果農,說不出太多華麗的詞語,但他們淳樸的信念令人動容:

現在到處都濫打農藥除草劑,這是斷子絕孫式的發展,每個人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不為子孫後代著想,這樣下去怎麼行?”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你們跟村裡其他果農溝通過嗎?”

“村裡人大多數人都在觀望,畢竟這個模式對大家來說是有一定風險的。我們幾個人是先鋒,是排頭兵,是探路者,我相信當我們踏出一條新路子,整個村子的鄉親們會信服我們的模式,我們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帶領鄉親們走得更遠。”

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勢,他們的信念如一束光,照徹黑夜,我相信,他們的執著和堅守終會得到這片土地最好的回報。

“我們種的蘋果名字叫良知”這5位最普通的果農,讓人……

在這樣一個金錢至上的年代,錢似乎成了我們生存的唯一目的。我想,在經濟利益之上,總歸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情愫能駕馭其上,比如興趣,比如信仰,比如情懷,一如湯傳樂和他的夥伴們,賺錢不是唯一目的,他們有自己做人的底線和原則。

探訪中,感觸最多的是他們對故鄉都懷有的一種特殊感情,無論稍年長一點的湯傳樂,姜克永,或是年輕一輩的湯煒、祁振龍、王小麗——故鄉是他們的生命之根,是奮鬥之地,是奉獻之所,是心靈歸宿。

或許正是源於這一份對故土的熱愛,讓他們願意團結起來,改變農藥種植的大農業模式,守護腳下的這一方熱土。

對他們,你有一些鼓勵或者建議嗎?期待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