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城市微度假的打造和運營》

“微度假”時代已經來臨!

如何構建城市微度假?

“微度假”,不需要舟車勞頓,不用太多準備,利用週末的閒暇時間出離喧囂凡塵,融入都市裡的世外桃源,尋求工作與生活之間平衡的一種健康休閒生活。

前段時間,高景亞太邀請到來自“萬科地產資深營銷總監”劉斌,就眼下十分火熱的“城市微度假”項目進行一節線上微課講解,以下內容根據劉老師所講內容整理而成。

很高興和大家談談度假地產這個課題。我從09年開始研究度假地產,在海南地區經歷過中國第一波度假熱潮。在過去的十年裡面,中國的度假地產是一個從粗放到精細,從投機到務實的一個過程。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城市微度假,它又是如何打造、設計和運營的?

劉斌:《城市微度假的打造和運營》

今天我會講到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是城市微度假的特徵;

第二個是城市微度假項目的打造邏輯;

第三個是城市微度假的運營以及盈利模式;

最後,我會拿一個典型的案例做一個相對深度的分享。

在中國地產發展的這40年裡面,旅遊度假地產的出現其實並不陌生。歸結下來,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到今天,度假地產的發展是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我們稱之為賣房子,這是一個初級階段,單純是為賣房子而賣房子,這個階段更多的是出現在海南。

第二個階段,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特徵是賣配套。從1999年到2000年初,9度假的概念開始出來,是在整個東部沿海地區的海南,北方的山東,長三角地區的廣東。

第三個階段,

是全面發展階段,從2003年到2006年,這個特徵是賣資源。那麼這個階段大多數的省份依託的景區和自然資源,就開發出來各種各樣的度假房產。

第四個階段,是高速發展階段,從2007年到2013年,這個階段的特徵是賣規劃和服務。具有代表性的是海南,從2010年頒佈國際旅遊島的國家戰略後,作為一個代表性的階段。

第五個階段,從2015年開始我們稱之為轉型分化階段。這是賣生活方式以及服務體系的階段。那麼旅遊度假的購房者越來越注重居住的附加值,需求也開始多樣化。

而我們今天說的微度假,其實是屬於5.0階段的一個分支產物。什麼是城市微度假?眾所周知,一般來說是在中大型城市周邊一到兩個小時車程、第一居所和第二居所之間的滿足城市人週末小長假等,短期度假休閒的一種新的生活形態。它有三個特徵,第一個是距離近,第二個是度假週期比較短,一般是週末度假。因為離城市比較近,所以度假的人群是比較豐富的。從單身情侶家庭老人等等,都會是微度假的主力人群。

為什麼出現城市微度假這樣的產物呢?

城市微度假實質上是房地產開發5.0的衍生產品,是居住+度假的綜合體。從客戶維度來說,他們厭倦了傳統城市的生活形態。從競爭維度來說,傳統的住宅領域的品質競爭白熱化。也就是說在過去的30年裡面,房子建築本身設計包括精裝修、智能化等等,這些都變成了標配。那麼怎麼樣去打造差異化的社區,作為城市住宅的一個補充,這是開發商們需要去尋求的突破口。

我們來看看傳統度假和城市微度假的幾個差異。首先從區域看傳統度假更多的是全國性的,比如說海南雲南等地區。那麼微度假一般都是區域性,很多是省會城市周邊一兩個小時的輻射半徑。從出行的方式來說,傳統度假式是坐飛機、高鐵,而微度假是以自駕為主。從度假的時間來說,傳統度假一般來說5到15天為一個標準的度假週期。城市微度假1到3天就可以。從度假的目的來說,傳統度假一般以年度為單位,年度度假、蜜月、寒暑假、親子游等。而城市微度假可以是週末的休閒,小長假的放鬆。 很多的微度假項目是這樣的一種居住形態——週一到週五會住在城裡,到了週末全家人就會到郊區的房子去度假。從項目打造的需求差異來說,傳統度假需要有強資源來支撐,比如大海、山、湖這樣的資源,同時還需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遊玩的元素,比如說遊樂場、古鎮。而城市微度假,在需求和主題這塊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只要有某一個特色的主題,天然或者人造的都可以,同時有一站式的服務體系就可以了。

接下來看城市微度假的打造邏輯。首先來看微度假目的地架構圖,毋庸置疑,咱們微度假的核心產品,即開發商的目的,說白了還是為了賣房子,所以核心產品是住宿。這裡住宿的形態可能有很多,包括酒店、民宿、創意集裝箱、帳篷等等,再加一個景區這是屬於遊玩的主題,再加多樣化的休閒配套產品。而現代人尤其是城市人,他更注重內心的體驗和物質精神的雙享受,這是一個從風格上的一個定位。

那麼原位,我們說還原文化的本質色調。咱們這個項目所在地塊周邊是一個什麼樣風格的文化民俗?包括建築或者是美食等等區域的文化結合起來。這個位子是度假的住宿景區、休閒聚群,它是一種多種產品的產品組合,構建的是一個一加一加N的一個目的地,這樣的一個組合體。

劉斌:《城市微度假的打造和運營》

接下來我快速的過一下選址的條件。

第一個是自然和文化的雙重資源。

第二個是私密的環境空間,我強調一下,度假和旅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那麼大多數的時候作為週末小長假的度假,其實家庭的訴求都是希望能動能靜,白天可以玩樂,晚上要保證足夠的私密和安靜。也就是說我們在景區和居住區要做一些區隔。

第三個是成熟的交通。通常在距離城市兩個車程以內,如果走高速的話,距離高速出口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

第四個是比較容易開發的場地。儘可能的選擇比較平整的場地,就算是有坡度也是緩坡。

接下來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微度假的打造邏輯。微度假地產我總結下來無非就是三層級。

第一個層級:

最核心的是主題,是獨特的度假主題,一個或者有多個,這個視乎項目和城市的關係。那麼通常來說,一千畝以內的項目和城市距離也比較近的,有一個度假主題來支撐就可以了。比如說溫泉、人造的兒童主題的遊玩等等。如果是一些比較大的項目:有幾千畝的,離城市也比較遠就需要更豐富的幾個主題來搭配。

第二層級:以主題為軸心的服務體系。這個服務體系的結構包括度假的遊玩體系、居住體系以及為整個項目服務的商業體系。最外圈這一層,也就是說咱們開發微度假地產,真正的盈利點是住宅,包括持有的別墅、公寓這些物業,也包括租賃的酒店、銷售類型的度假住宅。

第三層級:整體總結下來,微度假的三層級是以度假主題為核心,打造一個閉環式的度假服務體系,同時配備多種住宅為居住體系,這樣的一個整體的邏輯。

劉斌:《城市微度假的打造和運營》

我們接下來談談微度假的主題定位。微度假的核心是主題,而主題分為天然的自然資源和後天人造資源,微度假特點是微。由於客群數量有限,消費金額有限。整體來說,我們是不建議打造大型的設施或大型遊樂公園等等,更多的是以眾多度假元素的一種有機組合。我們看看天然資源有自然類型的海、湖泊、山、雪、森林、溼地、氣流等等,包括古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等等。而健康的資源,水質、氣候、含氧量、PM值、溫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咱們項目的天然資源、版塊。特別是像這幾年北方地區冬天的霧霾這麼嚴重。健康的氣候、PM值都能成為賣點。第二個是人造資源,如果沒有天然資源就需要人工搭配了。這裡分為幾個維度,第一個是公園類,比如說海洋公園、溼地公園、山體公園、森林公園等等。按人群來分,針對兒童的兒童樂園、青少年的營地、老人的、養生谷還有中年人和年輕人的戶外運動營地。

核心主題可以有康養中心、溫泉中心、紅酒莊園等等,這些作為整個項目的核心主題。同時呢,一個項目需要搭配一些主題的建築,這是點睛的地方。就比如說博物館、美術館、民俗館、古鎮、古街等等。任何一個微度假項目的主題都逃不開天然資源+人造資源。那麼天然資源+人造資源,是一個主題或者多個主題,這個就根據咱們項目的規模以及和城市的關係,包括項目內部擁有的資源而定。

微度假的主題形式不是單個主題的呈現,為了滿足更大範圍的人群,作為城市周邊的度假通常的這個單次消費都不會特別高。一般來說,一個家庭週末到周邊去休閒度假,無非就是幾百塊到一兩千塊,所以我們儘可能的設計更多的主題讓他能夠參與的內容,而且能夠更高頻次的重複消費。我的經驗是1+n+n+n包括一個核心主題,這是為了滿足核心人群的度假目的。還有N個度假的次主題,這是為了滿足其他人群的度假需求。比如,核心主題有可能是滿足兒童遊玩,次主力主題是為了家長、年輕人、老人。一個家庭過去的目的是為了孩子,但是到了目的地之後,大人也應該是各有所需。

再來談談微度假的運營邏輯,還是圍繞著度假的主題、服務體系以及度假的住宅三者來做研究。首先由度假主題來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到了度假目的地之後,有完整的度假服務體系來圍繞他們做服務,以及、製造更有黏性的、生意機會。

劉斌:《城市微度假的打造和運營》

當度假服務體系滿足了度假需求之後,再推度假的住宅。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兩種類型的客戶分支:一種是純玩的客戶,第二種是最後買下房子的。這樣,有了度假住宅之後又反哺整個度假服務體系的商業。同時度假的住宅會不間斷的體驗消費咱們度假主題的這些內容,這就是整個微度的運營邏輯。它和傳統度假最大的區別在於人群的重複消費、頻次,包括人帶人,介紹身邊的朋友親戚的特徵是非常明顯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微度假項目的整個開發設計流程。很多的開發商,包括這兩年我們接觸的一些董事長,拿到一塊地之後通常都會先找設計院去出個圖,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正確的思路是什麼?分為幾步?總體來說,是先確定度假的主題、佈局度假的內容、設計服務體系,最後再來佈局住宅。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第一步是要對資源進行整體的研究,對市場客戶的需求做整體全面的研究。因為每個城市客戶的需求會有差異化,所以需要圍繞當地做需求研究。同時對整個片區的競爭要做一輪研究,最後得出來是一個基於用戶需求的度假主題。

確定度假主題之後,我們再來看怎麼來運營。下一步,我們通常會做地塊切分的動作。因為度假地產,特別是微度假地產跟傳統住宅在地塊的使用方面是非常不一樣。我們需要把地塊切割出來:居住區、遊玩區,包括配套服務區,這些是要有很清晰明確的分界。那麼不同地塊適合做什麼?資源好的、便利的、安靜的,這個都是有適合做不一樣的產品。

在地塊劃分之後,我們考慮主題落位。通常來說,度假地產會把資源最好的區位用來做遊玩主題,這個跟做傳統住宅是不一樣的。傳統住宅會把資源最好、景觀最好的拿來蓋房子。但是度假地產的核心是度假主題,如果沒有好的對外主題就不可能會有有價值的房子,所以我們要把度假主題放在最好的位置。

確定了主題落位之後,我們需要擬訂整個項目的運營邏輯,做全盤的投資分析。下一步我們需要打造針對不同人群的度假服務體系,這裡包括了生活、居住的生活體系,包括遊玩服務體系,包括商業購物消費、餐飲這樣的商業體系,以及整個度假區的交通體系。到了最後一步,我們再來考慮怎麼做住宅。而住宅這塊其實會相對簡單,地塊的價值分析、產品配比,落位的排布、動線的設計,這基本上是按照當地消費者、住戶的需求來綜合考慮的。

接下來我們看微度假項目的盈利模式。第一個是住宅,第二個是度假的項目,第三個是配套商業的運營,第四個是合作的分成。住宅板塊我們給它的定位是銷售的利潤,它的盈利週期是全週期的。

在前期是現金流的回正期,中期是一個利潤實現期,到了後期是整個度假區成熟的階段,它是一個高溢價產品的銷售期。

第二個板塊是度假的項目,也就是遊玩板塊。它的定位是運營收益,它的盈利週期是從中期開始。前期主要是塑造整個項目的影響力,到了中期開始能促進住宅的銷售,同時能夠開始進入回正和盈利。在後期,項目的越來越成熟,可以作為盈利的一個主體。

第三個是商業運營,我們給它的定位是配套服務。盈利的週期是後期,但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商業運營,酒店也好、商業街也好,千萬不要期望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多高的回報。他就是做配套服務的,只有配套服務成熟了,甚至中前期我們開發商去補貼也是有價值。他在不同階段的定位:前期是生活樣板展示,中期是配套服務鏈,後期是通過租賃的溢價。

第四個板塊是合作分成。這種模式通常是在比較大的微度假項目裡出現。可能5000畝的項目,有2000畝~3000畝是我們自己來操作,另外有1000畝~2000畝引入合作方,地是我們的,投資則是我們和合作方一起投資分成。通常這種操作會引入一些有資源或有獨特操作能力的。這種合作分成的利潤,它的前期、中期,他更多的是給我們項目加分和增加影響力,所以它的定位是後期盈利。

一個微度假項目如果按照六年的開發週期來測算,我們來看看不同階段的目標收益定位。前期在一年到兩年的階段,住宅的銷售應該佔到整個週期50%的利潤,而度假的遊玩主題是需要補貼經營的,商業配套是需要扶持租金的,合作項目通常是以土地參股的形式啊去開展。到了中期(第3~4年)這個階段住宅的銷售利潤大概能佔到30%左右。這樣遊玩主題的度假項目基本上實現盈利平衡。

商業配套的目標是租金達到平衡,合作的項目則是希望經營回正。到了後期(第5~6年),住宅銷售到了尾期,這個階段的住宅會保留一些高溢價的樓王產品或者別墅產品,這是一個高溢價產品銷售的最好時機。那度假的遊玩主題就實現了穩定的收益,商業也開始租金回正,開始有溢價的產生。然後,合作的項目目標開始分成,整個項目發展週期以六年來測算的話,住宅的整體銷售利潤應該是佔到70%,而運營板塊的利潤佔30%,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模型。在整個開發期結束之後,則主要靠運營板塊的產品來實現和產生利潤。

接下來講訂單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配合。

第一個是聯合發展,我們和意向合作方,就業務發展的選址、租金、優惠條件等簽訂協議達到聯合發展。

第二種是技術對接,由戰略合作方提出需求,開發商做方案論證,雙方簽訂確認書。

第三種是聯合開發。如果整個項目開發體量大、時間長,我們可以考慮地塊劃分,採用聯合開發的形式。

第四種是先租後建,同樣面對地塊體量大、資金密集、風險控制難,我們通常會把主力店、主力遊樂項目,提前去跟商家合作方確定協議,包括保證金保單等進行控制,然後再來做整體設計和開工。

而後期經營重點在於遵循區域和發展規律,就是需要尋找更多的溢價和利潤實現機會。不管是住宅、遊玩還是商業,這是項目的整體實現期,說白了我們前面把投資資金掙回來,回正以後,哪個掙錢就做哪個。

最後總結一下微度假的幾個核心觀點。

第一個是度假和地產之間的關係。度假地產的靈魂是度假,先有度假再有地產,如果度假產品不出彩,吸引不了人,那麼這個地產板塊就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它遠離城區,它作為第一居所和第二居所,都不具備成立的標準和價值。項目價值的基礎一定是度假產品的價值,也就是說房子能賣多少錢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度假產品的價值。

第二個是度假內容。我們需要確定度假模式,開發豐富的度假內容。然後是確定什麼人群是主要核心度假人群?什麼人群是輔助人群?然後根據這樣的人群定位,去設計不同人群的服務體系。

第三個是運營策略。微度假項目一定要考慮輕持有資產,重試運營的策略。很多開發商都容易頭腦發熱,一砸就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的一個遊樂場進去,想學習華僑城、長隆等,但是做重資產的產品,它的風險是要麼行,要麼就失敗。通常失敗之後的旅遊產品是很難重新翻身的。

下一個是產業集成、渠道集成,它最終目的是為了降低開發難度和運營難度。作為開發商來說是搭個平臺,這裡面植入什麼產業?什麼遊玩主題?什麼樣的酒店?什麼樣的商業?

最後一個是關於住宅策略。度假產品小型化,降低進入門檻,通常我們會建議去佈置一些mini別墅、類別墅,這種產品打頭陣,再加上一些小型化公寓小。如果這個項目有機會從第二居所慢慢發展成為第一居所,那我們可以從中長期規劃裡面去做住宅產品升級。住宅的排布是按照資源優劣去分佈整個呃建築的產品和密度。

劉斌:《城市微度假的打造和運營》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一個案例:萬科的良渚文化村,號稱萬科新品類第一大盤,過萬畝體量的項目。良渚文化村位於杭州北郊餘杭區,距離杭州主城區約20公里,約50分鐘車程。該項目佔地一萬畝,屬於萬科非標準新城鎮產品的實踐。它是集自然生態保護、休閒旅遊居住、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微度假項目。其中建設用地5000畝、自然山水5000畝。

良渚文化村的外部資源景觀很好,物業形態也比較豐富,有公寓、排屋、別墅、洋房等多種類型產品。良渚文化村是把良渚文化作為整個項目最核心的主題,基於這個主題下打造的微度假綜合體。從整體規劃上面來看,良渚文化村是構築了兩週兩心三區七片的核心架構,打造多種功能複合的原創近郊小鎮。其中北面的核心度假區是一個動區,南面的森林生態休閒區是比較安靜的靜區,而中部小鎮風情度假區是核心服務區。而住宅板塊是零散佈置在這幾個區之間的封閉式組團。

良渚文化的背景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之一。在1936年被發現,一直到2000年都沒有開發。 然後萬科接觸了這塊地,最終是肩負了政府的需求以及整個項目自身去打造的項目。良渚文化村的一個配套的設施,是城鎮級的配套設施,它以星狀的佈局來展開,5-10分鐘的尺度和空間,最大程度的為小鎮居民提供方便。在配套方面包括了文化、醫療、教育、商業、交通、休閒這六大配套建立起來,讓整個項目屬性發生了變化。小鎮中心是整個項目的核心服務區,所有到良渚文化村的人都先到小鎮再去遊玩項目去玩,再回到小鎮,最後離開。

在文化設施上面,萬科打造了良渚文化博物館,這是一個標誌性建築。在完成政府要求的同時,也構成整個良渚文化村的精神內核,萬科蓋好了之後捐給政府投資大概7000萬。良渚文化村的第二個核心建築是美麗洲堂,這也是構築了良渚文化村的精神內核。

第三個核心主題是大雄寺,這是整個良渚文化村最後實現的一個度假主題。這三個核心度假主題,形成了整個良渚文化村的核心主題。它在居住配套上,做了白鷺灣君瀾度假酒店。這個酒店在05年項目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簽約,08年開始營業。到今天為止,酒店的用度率基本在90%以上。在整個項目的中心,萬科設計了叫做“玉鳥流蘇”的一個風情商業街區。這是把創意產業園和設計師集中一起,做了一個創意聚落。

劉斌:《城市微度假的打造和運營》

良渚文化村有5000畝非建設用地,這些非建設用地裡面有很多地方是山谷。萬科也打造了很多的休閒設施,包括幼兒園、白鷺灣公園、白鷺公園等這些屬於次主力的遊玩主題。與此同時,針對親子教育理念也打造了很多新型的配套,包括開心農場、花田區、水田區、養殖區、垂釣區、戲水區等等。在社區文化方面,良渚文化村推出了村民公約,這是萬科首創的動作。由萬科主導發起,每一條都是由業主自己寫的內容。然後從幾萬條公約裡進行了多輪篩選,最終選中了26條。這樣的動作,首先保證了整個文化村自身的文化特徵,同時把每一個業主的互動都提了。

最後,來回顧良渚文化村從2003年到2018年整個開發週期裡面的開發策略,前期主要是投入了塑造環境和文化度假設施。這塊萬科是花了20個億提升了區域區域的價值,以及項目本身核心主題的知名度。到了中期,以居住為核心、商業配套為這些設施提高整體物業價值。到了後期,也就是從2012年之後整個項目的度假,包括配套、商業等都已經很成熟了,這個階段是享受盈利的高利潤回報的階段。

良渚文化村也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從一開始定位是第二居所,慢慢通過近十年時間去打造配套和生活服務體系,從而實現了從第二居所成功轉為第一居所的一個項目。售價也從一開始的四五千塊,到現今洋房應該已經是超過兩萬多了。這個項目整體收入超過200億的項目。

最後我們來總結良渚文化村項目的突出優點。

第一:有前瞻性的開發運營。在2003年拿地的時候,萬科就有意識地把整個項目定位為一個城郊綜合度假大盤。

第二:他是旅遊特色配套+地產的開發模式。2003年的設計,到今天它仍然是非常先進。

第三:明確的市場定位,差異化的主題定位,是這個項目能夠在15年時間裡面依然保持領先性的一個重要點。我們說有生命力的大盤一定是要有鮮明的精神內核,要有獨特生活主張,作為引領的一種生活方式。

最後一點,整個項目有核心度假產品,有特色配套作為有力支撐,同時功能的組合符合化集居住旅遊商務一體。那麼住和非住,也就是說旅遊區和居住區功能的相互聯動,最後實現了價值最大化。由於開發體量比較大,關注到後期客群演變,住宅產品逐步變化,這也是萬科應對市場變化的一個快速決策點。好了,各位同學,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