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亞你學不會,到底爲什麼?

阿那亞你學不會,到底為什麼?

秦皇島阿那亞,地產業創新的經典案例。

在2012年的時候還是一個陷於困境的度假地產,同年銷售額僅4000多萬。

2013年轉換運作思路後,至2016年銷售額已接近20個億。光2016年五一三天的銷售額就達5.3億。

同比秦皇島其他房產,阿那亞的產品單價要高出8000元\平,銷售基本上靠的是口碑、阿那亞的業主、以及社群的推廣,老業主帶新客戶的比例高達92%!

有人說,阿那亞你學不會。

高景亞太特邀擁有12年房地產營銷實戰經驗、原萬科地產公司營銷負責人陸老師講授,網紅神盤阿那亞社區運營之道。

以下內容由陸老師講授內容整理而成(節選)

我今天分享的課件是網紅神盤的成功之道,一共有四個部分。第一,網紅神盤能火爆的背景是什麼?第二,阿那亞的案例。第三,就分享未來社區發展趨勢。第四,如何落地。

背景從兩個方面講,一方面現在地產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營銷的效果越來越差。另一方面,社區的商業底商,銷售難,租賃難,經營更難。這種現象在一二線城市是普遍存在的,我們稱這種資產叫沉默資產或不良資產。

阿那亞你學不會,到底為什麼?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第一是因為開發商的經驗不足,他們做這種社區商業是用做住宅的習慣和理念來做,這樣的結果就導致缺乏主題和靈魂。第三個,很多公司缺乏運營的配套和服務能力。我最近在全國走了一些社區,發現它的生活配套不能得到很好的重視。第二就社區居民的精神訴求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第三,其實現在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導致居住空間的個體化、時間碎片化、社交冷漠化。但是人畢竟是一個社會化的群體,他還是需要交往和社交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有配套有溫度有人情味的新型社區。

現在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種社會的矛盾它會一直長期存在。

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們來看看阿那亞是怎麼做的?先看一組數據,去年阿那亞在網上火了一把,他的孤獨圖書館在網上的點擊量突破了5.6億。這就相當於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關注過孤獨圖書館。在17年的時候,這個項目銷售額是30個億,這個項目在秦皇島,據北京有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銷售額的80~85%是來自於北京的中產,而且去年銷售的30個億裡面,幾乎沒有打一分錢的廣告。90%以上的客戶都來自朋友介紹。通過社區服務,去年的收益達到兩億,未來的3到5年可能達到五個億。

阿那亞你學不會,到底為什麼?

我們來看看阿那亞是如何做到這些讓人驚歎的數據的。阿那亞這個項目也是經過了好幾個開發商轉手,最後換了一個本地的小開發商,他們接手這個項目的時候,正好趕上一百多人的業主交房。當時的問題特別多,有的是延期交付工程質量問題,拖拖拉拉好幾年,他們也已經絕望了。後來開發商的老闆帶領十幾號人來服務這一百多號業主,他們組成了一個客戶投訴群。他們定下了必須在五分鐘之內反饋,30分鐘內給到解決方案的規定。這個舉動把這一百多號業主徹底感動了。後來他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阿那亞的老闆說即使不賺錢也要把大家的問題解決好。這件事情後,這一百多號人就開始給這個項目做口碑宣傳,慢慢從一個投訴群裂變到3500個社群,而且這3500個社群大部分都是業主和業主之間自發組織起來的。

當時,阿那亞成為網紅卻不是因為社群。去年的時候阿那亞的視頻在網上意外被傳播,加上當時有個業主在朋友圈分享,後來在網上的點擊量突破了5.6個億。阿那亞的圖書館建在海邊一個非常偏遠的角落裡,它充滿了設計感,顛覆了大家對圖書館的想象。很多人去阿那亞也是為了看一眼圖書館,後來因為他的社群文化留下來。

阿那亞你學不會,到底為什麼?

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項目,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立足於業主的真實需求來做配套。配套是基礎,服務是本質。除了服務之外,阿那亞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屬性。他有四個業主公約,就是業主共同認同的價值,經過在網上討論,最後大家討論一致形成的結果叫社區公約。比方說他們舉辦了一個5000人的音樂會,在結束之後會發現場地根本不用打掃,連一個紙皮都沒有。這也是阿那亞公約裡面的一項內容——垃圾不落地。這樣的社區大家樂於參與和維護。其實,阿那亞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對人們心靈最深處缺失部分的補充。

阿那亞成功的另一個要素,是我為人人到人人為我,整個社區的公約由業主自發發起參與討論,形成高度的一致行動。這樣大家在社區裡面有成就感和主人公的參與感。我們回過頭看,房子的重點其實是人群,而房子只是配套而已。

通過阿那亞的案例可以感受到,過去的20年來,物質的極大豐富帶來的人生觀,不會與心靈產生真正的共鳴。目前大城市裡的大部分中產以上人群,他們手裡都不只有一套房子,但是如果有真正打動他們的好房子的時候,他們還會買。

什麼是好房子?其實萬科在十年前就開始做三好社區:好產品好配套好服務。這個理念在當時還是非常領先的,這樣的社區才是我們心目中的好社區。我們之所以買萬科的產品,其實看中的是它的社區文化服務。當然在今天,這種社區理念已經過時了,萬科也在轉型。

阿那亞你學不會,到底為什麼?

未來的20年,新型的社區需要一種質樸、精緻、有節制的物質生活。這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所有行動的源泉與歸宿。有很多人,只要是你點燃了他最初的激情之後,他們會產生彼此的連接認同,然後逐漸發展成社群,重建鄰里關係。讓社區變得有溫度、有味道、有歡樂、有成長,這個應該是我們所有地產人應該共同奮鬥的目標。

為什麼說社區運營落地最難?

其實內容和社群的規劃都不難,是難在運營的人。萬科在十年前做的三亞森林城市,也是因為社群運營而成功。後來在西安的一個項目,也是通過社群運營開盤就銷售兩個億。但是後來其他項目複製的時候,成功的案例也不多。

其他的公司比如恆大、碧桂園,他們也有一些社群活動,但是真正成功的非常少,反而是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因為中小型企業有它的優勢就是可以集中資源辦大事,像那些全國性的房地產公司,受制於時間和節點,所以他沒有太多時間來做這些感動人服務人的事,基本上還是流於表面。

阿那亞你學不會,到底為什麼?

社區運營規劃落地的時候一般分三個部分。第一是社區的配套,這是基礎;第二是社區的服務;第三是社群活動。社區的配套,我們可以根據人群的分類越來越細分,這些都是未來的社區需要重點關注的。有能力的開發商一般都有自己的APP,通過APP輸出服務,然後連接社區,包括社區配套這商家,從而形成一個閉循環的鏈條。如果水平提升不了,得不到很好的共鳴和反饋,那社區運營很難成功。因為這些人和人之間,需要有感情的紐帶和認同感。

待這些基礎打好後,然後就可以來規劃社群。社群的規劃一般從興趣、情感、成長、社交、互助、事業、公益這幾個維度來做,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群。常見的有讀書、美食、藝術、運動、親子、寵物等,這樣一來關注的人群會比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