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健康」45到59歲是「生命高危期」,哈佛報告:牢記5點能長壽

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

突發心臟病去世,終年46歲;

著名美國歌星,邁克爾·傑克遜

因心臟病去世,終年50歲;

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

猝死家中,年僅59歲……


太多人的“英年早逝”,為我們敲響警鐘:學會平穩度過45~59歲這個“生命高危期”,是健康長壽的第一步。


「科普健康」45到59歲是“生命高危期”,哈佛報告:牢記5點能長壽


發表在醫學期刊《循環》上的最新研究指出,長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長壽,還需要在細節上多用心。

45到59歲有道“生死坎”,易發生猝死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代人生命節律,將人的一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 1~35歲為活躍期,器官逐漸發育完善,總體來說比較健康;
  • 36~44歲為下滑期,部分器官功能開始衰退,某些疾病形成;
  • 45~59歲為高危期,多數疾病高發,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冠心病、腦卒中、癌症等;
  • 60歲後雖有高危期的延續,卻相對安全。


「科普健康」45到59歲是“生命高危期”,哈佛報告:牢記5點能長壽


根據臨床經驗,專家們總結出中年健康低谷中最需警惕的一些問題:

氣喘吁吁:肺部老化

肺是人體中最早“走下坡路”的器官。肺活量從20歲起緩慢下降,如不注意鍛鍊,到了40歲,有人爬幾層樓梯就會氣喘吁吁。

生活中,吸菸、廚房油煙、空氣汙染等都會加速肺部老化。

經常便秘:毒素累積、腸癌風險

大便長時間滯留體內,使得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腸內壞細菌肆虐,壓倒了以雙歧桿菌為代表的好細菌,使得腸道菌群失調。

小腹脹、口氣、黃褐斑不斷顯現,日積月累,可能導致包括腸癌在內的多種疾病。

腰痠背痛:關節退化、肌肉萎縮

中年是肌肉、骨骼的衰退期,表現為肌肉開始萎縮、彈性降低、收縮力減弱;骨骼出現脫鈣過程,骨密度降低。

很多人到了中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關節問題,比如老寒腿、腰痠背痛、關節咔咔響等。


「科普健康」45到59歲是“生命高危期”,哈佛報告:牢記5點能長壽


睡眠不好:免疫低下、小病不斷

入睡難、多夢、淺睡眠等睡眠問題的出現,使得人體免疫力變差,無精打采,各種疾病也會趁虛而入。三天兩頭感冒、總覺得疲勞、渾身不舒服都是免疫力變差的表現。

美國哈佛研究發現——

堅持5種習慣,或延壽10年


其實,順利度過“生命的危險期”並不難,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諸多習慣中,以下5種習慣與大幅延長壽命密切相關。長期堅持,就能幫助平均延壽10年以上。


「科普健康」45到59歲是“生命高危期”,哈佛報告:牢記5點能長壽


1

和香菸說拜拜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指出:“吸菸會導致癌症、心臟病、中風、肺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後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

同時,吸菸會影響胃腸道粘膜組織。要想長壽,首先要跟香菸說再見。

2

身體BMI質量指數不容忽視

脖子越來越粗,肚子越來越大……你不只是胖了,還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

計算方法: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世界衛生組織推薦,BMI在20~22之間為成人的理想體重。

3

過度飲酒萬萬不可

長期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在聯合國公佈的危害人類健康十大因素中,酒位列第5位。

以西歐國家居民為對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酗酒會加重肝臟負擔,導致脂肪肝、肝硬化,過度飲酒,還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科普健康」45到59歲是“生命高危期”,哈佛報告:牢記5點能長壽



4

每週105分鐘,中強度鍛鍊不可少

運動醫學專家泰斯·艾斯福格爾斯指出,每週堅持累計至少105分鐘的中等強度鍛鍊有益健康。

推薦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鐘為宜,這些鍛鍊可以幫助解決腰痠背痛、關節退化等問題,同時促進良好睡眠與腸道健康。

5

合理膳食足夠水,確保腸道通暢

三餐按時定量,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飲用足夠量的水。保持腸胃通暢、身體健康。

腸壽才能長壽:腸道年輕,身體年輕


在哈佛大學給出的建議中,每一條其實都關係到一個健康重點——腸道。

在45~59歲這個“生命高危期”,一定要保證腸道通暢, “腸壽才能長壽”。維持腸道內的菌群平衡,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