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位華裔總統競選者:給留學生髮綠卡!

10月7日,在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舉行的紐約白麓論壇,美國第一位公開競選總統的華裔- 楊安澤(Andrew Yang)這樣說到:“如果2020年我當上總統,我會給留學生們每人一張綠卡”。

美國首位華裔總統競選者:給留學生髮綠卡!


讓留學生學成離開是美國的損失

楊安澤有很多朋友在這學習生活。每每有朋友因為身份問題被驅逐,都會讓他感到十分氣憤:

“中國是美國留學生最大的來源國,他們學成離開美國,對美國來講是人才的損失。”

“特朗普團隊的行為非常荒唐,這不是美國該有的樣子。我看到底特律(Detroit)和克利夫蘭(Cleveland)這樣的城市在自動化時代中就業萎縮。我在‘Venture for America’的6年半,瞭解如何利用科技和其他方式擴大就業。”

對於中美的未來發展和暢想,楊安澤表示:“中國和美國分別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一大的經濟體,不合作對誰都沒有好處。兩個大國需要合作幫助全人類一起解決全球性的問題:比如環境汙染,人工智能的爭議等等。”

對於特朗普的評價,楊安澤表示:“我是特朗普的反面,特朗普用各種離譜的方式解決美國的問題,他意識到了美國的問題,但解決的方法是錯的,正在讓所有事情變得更糟。”

華裔身份是我的助選優勢

當被問及“你覺得自己如何勝出”時,楊安澤稱:“我希望自己當選後能好好解決美國的國家定義,特朗普是一個不正常的領袖,我是他的反面。”

對於自己的亮點,楊安澤稱:“我覺得美國人希望看到一個非政治背景的領袖,一個年輕有力的領導人,一個認識到美國的問題,而後去解決的人,我就是這個人。而且,除了總統競選,我希望自己打破種族的束縛,帶領大家去關心美國。”

對於自己的亞裔身份是否有助於獲得選舉,楊安澤很自信的回答,“我覺得自己的亞裔身份是優勢。同時,大家會認為亞裔擅長數學和計算機,符合我競選時期利用科技改變美國的計劃。”

“最後,我希望自己當選能讓美國更加開放,減少種族歧視。”

關於留學生的未來,楊安澤表示:“美國依然歡迎全世界的人才。用你的行動在美國影響周圍的同學,不要再讓特朗普連任!”

“美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只有30%,我們需要這些年輕有才華的人留在美國,這些人並沒有搶走所謂的‘美國人的工作’,而且,工作減少最主要的因素是-- 自動化。社會效率提高、全球化和移民不會讓工作減少。“

楊安澤開始分析現在美國的社會形勢:特朗普把失業率降到了3.7%,這個數字確實是很誘人。但是,由於毒品,精神疾病和犯罪等等原因,30%以上的美國人不算做社會的勞動力。

雖然失業率的數字變得好看,但是,美國人的生活質量完全沒有改善。楊安澤很痛惜美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太誇張:


美國首位華裔總統競選者:給留學生髮綠卡!

“美國人按貧富排序,你們覺得美國的窮人有多少股票?一半美國人沒有股票,80%美國人只擁有8%股票,社會的底層入不敷出,上層卻沒有把財富拿來創造機會。”

“諷刺的是,美國用GDP衡量經濟的狀況,好像一個考試的比分一樣,但是這個分數完全不能用來衡量美國有多麼成功和優秀。我們需要用個人發展衡量美國,而不是用GDP。”


美國首位華裔總統競選者:給留學生髮綠卡!


楊安澤希望,不管是美國的技術創新也好,還是社會的進步也好,這些都應該讓美國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

“在美國40年代,一個普通的美國人有90%的可能比自己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在50年代,這個可能性降到了60%,到現在,這個可能性更低了。”

科技在發展,美國卻在倒退,美國夢的消逝讓楊安澤不安:“你知道科技取代廉價勞動力後,有多少人能再上崗就業嗎?”

“只有10%-15%,無人車馬上將要取代350萬個卡車司機的工作。到時候我們怎麼辦?這些高中文化水平的畢業生的下一個工作又是什麼?”

他表示,他做總統之後會大力推進全民基礎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我要給每個人基礎收入,18歲以上64歲以下,每個成年人獲得1000美元/月的生活費。普通人有了這些錢才能再接受教育,重新開始人生,建立地區的小公司,讓社區復活。”

來自於一個實現了“美國夢”的家庭

他的觀點美國絕大多數人都不同意,但是楊安澤堅信,這是面對未來唯一的解決方案。“出其不意”又“其貌不揚”的楊安澤是怎麼走上了從政之路?

楊安澤出生於一個實現了“美國夢”的家庭。他的父母來都是來自臺灣的60年代的北美留學生,在伯克利大學求學時相識。他的父親是一位物理學家,曾在IBM和通用電氣(GE)任職,註冊過69個專利,母親曾任職當地大學的系統管理員。

楊安澤在紐約北邊的一座安靜的小城市長大,和許多在紐約市和加州城市生活的亞裔並不一樣,楊安澤長大的社區只有白人。

“在學校裡除了我和弟弟,沒有其他亞洲人。”

美國首位華裔總統競選者:給留學生髮綠卡!


楊安澤考入了美國常青藤的布朗大學(Brown)學習經濟和政治。之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JD),在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世界知名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

楊安澤擁有高知家庭背景和精英身份,剛剛25歲的他,人生完美順利的讓人羨慕。但是,楊安澤在律師事務所工作5個月後,決定辭職創業。

“不是我不喜歡我的工作環境,我的公司甚至有不少的亞裔同事。”但真正讓楊安澤有危機感的是,他覺得人生不僅僅是按部就班。

也曾創業失敗

然而,第一次創業他就慘敗。90年代末期,揹負著10萬美元的法學院貸款,楊安澤的公司趕上了第一波互聯網泡沫,創業一敗塗地,連他的爸媽都開始擔心他能否養活自己。

可是,他沒有停下來,楊安澤今天自嘲當年的自己是“失敗創業者”。“如果我做一件事做的越來越好,我就會過得越來越輕鬆,越來越不去挑戰自己。我特別感激那些失敗的經歷,未來永遠不會更差。”

31歲,楊安澤出任Manhattan GMAT的CEO,Manhattan GMAT是一個專注於GMAT考試的輔導機構,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一的GMAT備考服務,2009年楊安澤把Manhattan GMAT成功賣給了美國最大的教育公司Kaplan。

楊安澤的父母都為他驕傲,楊安澤變成了“成功創業者”。他不但沒有停下來,還要開啟人生的“hard模式”,他不但要去創業,而且,還要拉動畢業的大學生在最普通的地方創業。

說起來孵化器,創業,初創公司,我們想到的都是行業的大牛,CBD高大上的辦公室。但是,楊安澤他是個劍走偏鋒的選手,他成立了非盈利機構“為美國創業”-- Venture for America(VFA)。楊安澤想去振興那些美國曾經輝煌的地方,去那些中小城市解決美國真正的問題。

日報君曾電話採訪了兩位畢業就加入VFA的大學生,他們在VFA加入的第一個月接受全方位的培訓。之後,收穫同齡人和社區的支持,還有寶貴的創業經歷,可惜的是目前VFA只限美國公民加入。

楊安澤說:“大學培養的人才都去了投行和諮詢,從不返回家鄉也不會畢了業去創業,他們生活在大城市,全都在大公司,這是一種浪費。”

也許,這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楊安澤的家鄉不在加州也不在大城市,而是一個紐約州的一個小城市,斯克內克塔迪(Schenectady),在他成長中,斯克內克塔迪經歷慘痛的“去工業化”。

美國首位華裔總統競選者:給留學生髮綠卡!


“底特律,克利夫蘭這樣的城市正在死去,大部分的美國正在死去,被毒品和貧窮包圍。我要主動去這些地方創造工作,拯救美國人。”

於是,Venture for America就這樣如火如荼的席捲了美國,從第一年40個人加入,到2017年一共500人,加入Venture for America的大學應屆生們共同為美國創造了2500個就業崗位。

美國首位華裔總統競選者:給留學生髮綠卡!

楊安澤在受到社會關注之後,讓他也發現自己也許該去創造更大的影響,在被奧巴馬接見並表彰之後,他對妻子說:我要選總統。

一開始,他的妻子Evelyn以為他在開玩笑,但是後來Evelyn發現,楊安澤不是異想天開,正相反,他有自己強烈的主張,除了競選總統,未來他還會繼續振興美國中小城市經濟。

事實上除了楊安澤,在美國還有一些華裔政客。他們在美國作為少數族裔,獲得政壇地位是近些年發生的事情,他們還可能是你的校友。

20多年前,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出現。

駱家輝(Gary Locke)

駱家輝是華裔的移民家庭的第三代,在70年代靠自己打工和繼續去耶魯學習政治,之後,他在波士頓大學獲得了法學學位。1996年,駱家輝被選為華盛頓州州長。

作為一位溫和民主黨人,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黨內競選中,駱家輝為希拉里做華盛頓州的競選工作。2011年到2014年,駱家輝被奧巴馬提名為新任駐華大使。

17年前,美國內閣迎來第一位亞裔女性。

趙小蘭(Elaine Chao)

上個世紀60年代,趙小蘭在8歲時和幾個妹妹一起跟隨母親來美與父親會和,一家人擠在紐約皇后區的一間一居室公寓裡。青春期的她沒有過約會,沒有被邀請參加過舞會,不瞭解流行文化,只忙著學習。經過不懈的努力,趙小蘭進入哈佛。

趙小蘭之後靠著一步步的努力不斷突破自己,從白宮實習開始了從政之路。作為名副其實的白宮“三朝元老”,趙小蘭在2001年她出任美國勞工部長。今天,她是美國的交通運輸部長。趙小蘭為事業犧牲了家庭,沒有孩子是她最大的遺憾。

9年前,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華裔女性眾議員出現。

趙美心(Judy May Chu)

趙美心出生在加州,本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數學,之後在加州專業心理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一路做過學區的教育委員和蒙市市議員,2009年她代表民主黨,在加州第32選區當選眾議員。

以族裔融合以及身為華人為榮,趙美心多次批評反對特朗普的移民改革方案。今天,她依然在為美國的少數族裔平權而努力。

今年,北大畢業在美國生活20年的她在參與競選法官。

李昌永(Wendy Li)

李昌永來自中國四川,是北大的法學院本科畢業生,後來她來到美國Southern Methodist大學攻讀法學碩士,之後奔赴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和金融碩士。

李昌永在紐約州律師從業18年,擔任社區委員會委員,廣泛處理過不同類型的案件。她正在競選紐約州民事法官,呼籲法院系統開設晚間民事法院,提供更多翻譯,為民眾服務。

年輕的華裔政客正在成長,改變歷史的進程。

從1882美國國會通過的《排華法案》年到1943年,長達半個世紀種族歧視。華人是美國唯一一個被禁止在美國就業的種族;甚至,直到1967年,也就是50年前,亞裔才能和其他種族合法通婚。

歷史的長河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遙遠和不相干,在美國的今天,依然留下了那麼多印記:

老移民由於生存所迫建立了自給自足的中國城,哈佛仍然公然歧視亞裔學生,好萊塢歧視亞裔演員,很多華人不善於交流,美國政客華裔稀少日裔卻不少……

這些現象流淌在美國的血液裡,種族不平等遺留還活在這個世界上。

60年代移民到美國的楊安澤父母,克服種族不平等的艱難對於今天的我們是無法想象的。

有很多中國人嘲笑楊安澤的天真和異想天開,頂著中國人的臉龐,喊著Yang2020的口號,競選美國總統,認為他完全沒有多大的機會擠進中期選舉。

但是,你可曾想過,楊安澤是一個當代的印記,他和VFA提醒著你無論背景,無論種族,無論途徑,勇敢做那些沒人敢做的事情,解決大家視而不見的問題。

當老一輩華人求生存,上一輩華人求立足,這一代的華人又將走向何方?我們的生命,又將承載什麼樣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