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帝王陵墓羣,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航拍圖。

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

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慈安皇太后的陵單稱普祥峪定東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單稱為菩陀峪定東陵。因為這兩座陵都位於定陵東側,且從屬定陵,故統稱為“定東陵”。

1742年,乾隆皇帝將東陵境內的勝水峪確定為自己的萬年吉地,翌年二月破土興工,1752年完工。1799年定名“裕陵”。

雍正皇帝將他的萬年吉地確定在遵化境內的九鳳朝陽山,並運去了大量建築材料。1729年,雍正皇帝以那裡“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為藉口而廢之,復於河北省易縣泰寧山下另闢兆域,營建泰陵。自此才有“東陵”、“西陵”之分。

1928年7月,國民黨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以 “剿匪”為名策劃了一起東陵盜案,盜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

1945年9月,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東陵的冀東軍區15軍分區情報隊隊長張盡忠夥同王紹義,穆樹軒、賈正國、趙國正、李樹卿、劉恩、劉繼新等人,明目張膽地開始盜竊陵寢。整個清東陵14座陵寢,157人的墓幾乎無一倖免。

清東陵的經營跨越了兩個半世紀的時空,幾乎與清王朝相始終,葬有許多對清代歷史有著重要影響的、聲名顯赫的人物。

清東陵是研究清代陵寢規制、喪葬制度、祭祀禮儀、建築技術與工藝的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藝術的典型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