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國家4A級景區,于丹稱其「活著的古鎮」,油紙傘出名


堯壩古鎮,始於北宋,興於明清,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之道,有著“川黔走廊”、“茶鹽古道”之稱。在唐宋時期,這裡居住人口主要是瑤族,古名稱為“瑤壩”,後來,在這裡居住的漢人增多,少數民族逐漸向雲貴高原那邊遷徙,又加上漢人祟拜堯舜黃帝,故將“瑤”改為“堯”,堯壩也就因此得名。

一條青石板古街道,1000多米,閱盡了人間春秋冬夏,現存的2000餘間小青瓦房,分佈於街道兩旁,整體呈帶狀格局,保存極為完整,是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的風格,絕大多數為清代、民國時期修築,上街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錯落有致,下街房寧靜平和,瓦脊連成一線,這裡彙集了川、黔兩省的濃厚歷史文化和古風民俗,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西部川黔古鎮。

在古鎮,有幾個景點是要單獨收費的,套票30元。如果不去景點的話,看那些免費的,也沒什麼意思。對了,從瀘州客運中心坐車過來到堯壩,大概需要一個小時,下車點就在堯壩古鎮口,還是很方便的。


如果是自駕來的話,建議導航到停車場,因為遊客不多,停車也很少。小車收費好像是5元,之後下去右邊80米左右就是牌坊和古鎮了。

在來之前,就聽說堯壩古鎮是油紙傘之鎮。鎮上油紙傘很是出名,很漂亮也很有特色,如果不是有點貴,真的有想買的衝動。這個應該也算是物質文化傳承的一個特色點吧。

古鎮不大,沒有太多商業化的氣息,安靜淳樸,建築保留很很好,古樸的磚石,很有年代感的木質房屋,很值得一看。希望體驗原汁原味的可以去,僅僅喜歡“偽古鎮”的千萬別去。

在鎮上生活著很多本地人,遊客倒挺少的。如果來了剛好碰到這裡在趕集的話,就會很熱鬧,而且時間也特別早,6點半左右街上就已經有好多人了,店鋪也開門,攤點也已經擺好了。

堯壩古鎮外的紅湯羊肉很出名,只有在古街上才有賣,可以多問幾家,有的是40元很小的一碗,有的是40元一鍋,羊雜比羊肉貴些,這裡的特色還有黃粑,苕絲糖,豆腐乳......

說真的,現在很多古鎮都挺商業化的,但堯壩古鎮還保留了原始的感覺。古鎮挺安靜的,能感受到慢生活的節奏,走進去有一種時間倒流回清朝的感覺,特別是街道兩邊藍色的棚子,又有一種西南邊鎮的感覺。在裡面走走停停,拍拍照,逛逛小店,感覺真挺不錯的,難怪著名學者于丹稱這裡為“活著的古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