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我者生像我死,微視前路在何方?

俞敏洪教授曾說:任何一個領域的成功,都像一場馬拉松,拼的是耐力,拼的是專注,拼的是持久;成功就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並做到極致。不論哪個時代,是做人還是做事這句話都非常受用。不同的時間,人們所需不同,做對,有所需,便會成功。就像如今互聯網時代下產生的短視頻,順應時代而做大。反之便如騰訊早年推出的微視,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款正確的產品,其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就在近日,當人們打開微信朋友圈右上角的相機按鈕準備發照片的時候,意外地發現在“拍攝”、“從相冊中選擇”和“取消”三個選項之外,多出了一個新的選項:“用微視拍攝”,下面標著“推廣”二字。這意味著只要是使用朋友圈功能的微信用戶,都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找到“用微視拍攝”的按鈕——如果他/她未曾下載過微視,只要點擊了這個選項,微視的下載頁面會直接彈出。

學我者生像我死,微視前路在何方?

毫無疑問,擁有10.4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給微視帶來的流量是巨大的。而騰訊視頻等騰訊旗下產品的助攻,也加大了微視的曝光度。只是,“學我者生,像我死”,從微視復活的第一天起,就被外界視為抖音的翻版,如果不能找到差異化的產品定位,作為後入局的微視很可能會淪為下一個騰訊微博,難逃再次淪為棄子的命運。

學我者生像我死,微視前路在何方?

其實,早在2013年,騰訊就推出了短視頻App“微視”。從一開始,騰訊內部就對微視寄予厚望,一度單獨成立了微視產品部門。可彼時,4G網絡尚未普及,流量費用居高不下,微視並沒有真正在用戶中普及開來,再加上難以變現,騰訊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款正確的產品,然後將其拋棄。

學我者生像我死,微視前路在何方?

時移勢易,2017年,短視頻行業站在了風口之上。抖音和快手共同打開的短視頻流量空間,在今年上半年繼續瘋狂擴張。而同時發生地是,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短視頻產品,其中就包括了騰訊的微視、百度的好看,微博的愛動,還有很多人也許沒有聽過的,阿里的短視頻產品“電流”。但是,錯過了對的時間,錯過了先下手為強的先機,又無區別於別人的產品,終歸不會取得好的成績。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專,人專我轉,這是一種商業機制。除非你有強於別人的手段,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否則,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