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西門橋的故與事

說到西門橋

就得講西門

銀川西門

正名鎮遠門

現在的正源街取其諧音

有人誤以為今日鳳凰碑

即西門舊址

其實不然

銀川西門橋的故與事

銀川西門橋(1978年拍攝)

銀川古城的西門在鳳凰街(舊稱西環路)東面,解放西街西頭,是一座粉紅色的城門樓,與現在中山公園西門殘留的古城牆平行。

出西門有不足百米的短街,稱西關。

西門橋是一座橫跨唐徠渠的銀川名橋。

清朝銀川老城西郊的唐徠渠兩側是農田農莊,只有簡易的木橋供兩岸通行。

1739年大地震,位於老城東北五華里,駐紮滿族旗兵及其家眷的舊滿城(原滿春鄉)被震毀。

銀川西門橋的故與事

1936年6月寧夏城附近唐徠渠與橋

為了避開地震帶,新滿城改建在距老城偏西十五華里處,就是被稱作新城的現金鳳區西頭。西門橋是老城和新滿城之間的重要橋樑,歷來受到重視。

1955年新西門橋改建在現在的位置上,連通解放街和改直的銀新公路,使用了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是一座造型優美的五孔大橋。

原來的西門橋則被稱為“老橋”,仍舊通行車輛行人。

上世紀80年代之前,西門橋頭四面,東南是在推平的亂墳崗子上建立的唐徠渠管理處,西南是在低窪乾涸的湖泊溼地上組建的銀川市搬運二社。

銀川西門橋的故與事

西北是連片的稻田,夏秋時節蛙聲一片。東北是成片的村莊,古老的土坯房和土坯圍牆,展現著塞上農村的原生態。

收穫季節,西門橋周邊還是孩子們尋覓舌尖之美的地方。

唐徠渠畔沙棗樹的沙棗子,稻田三稜草根莖形成的黑瓷果子和白瓷果子,都是人們的美食。

銀川西門橋的故與事

銀川西門橋(1964年拍攝)

20世紀60~70年代,乃至80年代,在毛主席“到江海湖河裡去游泳,到大風大浪裡去鍛鍊”的號召下,西門橋兩側的唐徠渠成了銀川的游泳中心。每逢夏季,遊人如織。

官方的游泳活動有時也在這裡舉行,1969年7月17日《寧夏日報》一段文字記載:“銀川市廣大工農兵群眾和紅衛兵小將舉行大會和游泳活動,隆重慶祝毛主席乘風破浪暢遊長江三週年。這一天,銀川市西門橋頭、人民(唐徠)渠兩岸,紅旗飄揚,歌聲嘹亮。”

隨著銀川的城市發展,唐徠渠進入市區,經過改造成了美麗的唐徠公園。西門橋兩岸從過去的荒野塋地,到現在的玉石雕欄,柳樹成蔭,鳥語花香。

歡迎投稿,一經採用,稿酬從優,爆文重獎!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