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路過的銀川中山公園到底是咋來的?

生活在銀川的人,沒有不知道中山公園的,作為一個地標性建築,中山公園不僅有歷史古蹟,更與許多歷史名人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中山公園的前世今生你真的知道嗎?

天天路過的銀川中山公園到底是咋來的?


元昊宮

西夏王李元昊建都興慶府時,在中山公園所在地曾修建過一座以水景為主的元昊宮。雖然現今的中山公園裡已經看不到元昊宮的任何痕跡,但從“逶迤數里,亭榭臺池,並極其盛”的史料描述中,我們依稀能猜想出這座當年興慶府第一大建築的規模。

清寧觀

時光流轉到明代,元昊宮毀於戰火,宮殿雖毀但遺址尚存,當時的權貴又在原地修建了清寧觀。

西馬營

明嘉靖年間,清寧觀成為鎮屬兵馬營房,俗稱西馬營。於是,西馬營這個名字正式傳開。沿襲到清代,滿、漢、回人民在此聚居貿易,歡度節日,西馬營又有了一個名字:西滿營。

天天路過的銀川中山公園到底是咋來的?

中山公園的修建

1929年1月,剛剛成立的民國寧夏省政府,收到了一份來自國民政府農礦部的文件。文件說,為紀念孫中山逝世5週年,全國每年在開春季節,都要種樹綠化,民國寧夏省政府首任主席門致中收到這份文件後提出一項決議,在西馬營廢墟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公園,就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天天路過的銀川中山公園到底是咋來的?

中山公園的整修

還是1929年,門致中決議中的“中山公園”,第一次出現在了銀川市區的地圖上。可惜的是,剛修成的中山公園被寧夏軍閥馬鴻逵所霸佔。1935年春天,馬鴻逵開始大力整修中山公園,在中山公園修建了寧夏第一個高級賓館,取名“明恥樓”,專為接待國民政府的高級軍政人員。當年蔣介石來銀川的時候,曾在此樓留下身影。

吉鴻昌與中山公園

1929年7月,吉鴻昌主政寧夏後,在中山公園建設了一千多平方米、能容納八百多人、兩層磚木結構的中山紀念堂,這在當時是寧夏第一大建築。吉鴻昌為它取名為“寧夏人民會場”。

天天路過的銀川中山公園到底是咋來的?

中山公園的另一種回憶

解放前,中山公園一直掩映在權貴的陰影當中,尋常百姓難以接近。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山公園才得以迴歸百姓的生活。 端午節去中山公園搶香包,在一些老銀川的記憶裡,是溫馨、浪漫的事情。當初的中山公園簡陋落後,沒有任何遊樂設施。每逢節會,涼皮、粽子、豆糖、瓜子等各種食品攤點應有盡有,耍猴、賣藝的戲班子也會雲集於此,這也是關於銀川的另一種溫馨回憶。

來源:《興慶史話》(寧夏地方史話叢書)


歡迎投稿,一經採用,稿酬從優,爆文重獎!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